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将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多学科优势,针对区域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际前沿问题开展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的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区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虎尾草(Crdor/sagora)群落干物质积累速率、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以及钠钾元素在植物体中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羊草和虎尾草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呈现单峰式曲线变化。羊草地上地下钠元素含量在生长季节内呈单峰曲线变化,地上部钾元素含量与地上部钠元素有相反的变化趋势;虎尾草地上地下钠元素含量在生长季节内呈递减趋势,地上部钾元素含量与钠元素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虎尾草的钠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羊草;虎尾草植株地上部对Na^+和K^+的吸收和选择性都高于羊草。图5,表1,参7。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Fabry-Perot谐振腔和介质谐振天线,同时集成偶极天线阵实现约瑟夫森结阵列自辐射的方法.在介质基片上制作集成偶极天线阵的双晶约瑟夫森结阵列,并将其嵌入到Fabry-Perot谐振腔内.将基片作为一介质谐振天线,使其与Fabry-Perot谐振腔谐振在同一频率下,从而通过高频电磁耦合机制实现结之间以及结与外部微波电路之间的耦合.文中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对一个包含166个双晶约瑟夫森结的结阵列进行了液氮温度时的测试,在片外(off-chip)检测到了75.2GHz,10pW的辐射信号,与仿真结果吻合.该方法为基于约瑟夫森效应的太赫兹(THz)源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植物耐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对盐渍土改良利用和选育培育耐盐植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盐分胁迫下,植物表现一系列生理生态适应性变化。根据近年来对植物耐盐的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了植物体内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途径的转变、激素信号转导、植物体内相关蛋白的高表达、形态结构的改变等耐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耐盐的适应性受多方面调节和控制,应该把多方面的因素都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水稻二化螟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5年调查试验,结合国内外有关工作,提出吉林省水稻二化螟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二化螟危害日益严重,化学防治成为绿色食品大米生产的首要障碍,急需建立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该体系上集体技术和社会组织构成,其中技术包括虫情预测,经济阈值和防治措施。性信息素是预测的主要手段,也时无公害防治的重要诱杀手段。还扼要介绍了性信息素的应用方法和组织管理技术。参25。  相似文献   
6.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重大的全球环境问题。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及其引起的温室效应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影响,愈来愈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与重视。我国科学界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从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及其导致的温室效应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对区域性作物生产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在此领域的概况,提出了为为确保未来作物生产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有必要对此作更加深入细致研究的建议。参13。  相似文献   
7.
以宽窄行种植方式为处理,传统均匀垄种植方式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宽窄行处理对玉米不同叶位叶片从叶尖伸出直至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处理间随着宽行距的增加,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含量均增加;叶绿素b含量在基部叶片和下部叶片中随宽行距增加而增加。不同叶位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宽窄行处理和均匀垄处理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可见两种宽窄行种植方式可延缓玉米叶片衰老,特别是基部叶片和下部叶片,促使中下部叶片功能期延长,从而增加产量。图3,表6,参18。  相似文献   
8.
利用田间实验,以耐旱基因型玉米"掖单13"和不耐旱基因型玉米"丹玉13"为试材,于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取样,测定伤流强度和伤流液中的可溶性糖、可溶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期从伤流液角度分析玉米耐旱机理。结果显示,生育后期玉米伤流强度小于生育前期;伤流液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是苗期最低,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其含量较高;苗期和灌浆期伤流液中的可溶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而拔节期和孕穗期其含量相对较低。耐旱基因型玉米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其伤流液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不耐旱基因型玉米(p<0.05)。图4,参23。  相似文献   
9.
大田条件下,以农大364和郑单958为供试材料,对两种基因型玉米各生育时期苞叶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积累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蜡熟期达最大值,从抽丝期至蜡熟期农大364和郑单958的细胞膜透性分别增高54.39%和46.74%,MDA含量分别增高25.57%和70%;SOD、CAT和POD活性均呈现先逐渐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农大364这3种酶的活性几乎在整个生育时期均高于郑单958,说明农大364苞叶具有更强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有利于在产量形成期维持较强的生理活性。图5,表1,参22。  相似文献   
10.
植被环境因素(如土壤、水体的化学成分,地表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是提高植被虚拟仿真可用性的关键。有效、准确地从遥感数据中反演植被特征,在遥感数据与植被虚拟仿真的建模接口建立联系则是关键所在。LAI(叶面积指数)则是典型的植被特征。应用IAI反演的等密度模型、非密度模型和两流近似法及其效率分析,给出了通过光合作用辐射吸收系数(FPAR)实现LAI反演的过程和方法。该研究为基于空间遥感信息的植被虚拟仿真工作提供重要方法和理论支撑,是数字农业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我国东北地区玉米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可视化监测和估产有着重要的意义。表1,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