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概念,应该包括美育在内,其自然美育则是美育的一个分支部门。所以自然美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在小学、中学阶段,自然美育的实施应循序渐进、保持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3.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4.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往往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审判席上来加以评判,对"自然"概念的认识亦是如此,他们大多把"自然"与"蒙昧"、"动物本能"联系到一起.然而,卢梭作为启蒙运动思想界的一只奇葩,却从人性完满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他把"自然状态"视为批判现代社会腐朽与堕落的参考系,把"自然"视为人性完满与和谐的终极依据.卢梭在"自然"概念中添加了"自由意志"与"可完善性"的特质,并且更多地把"自然"与"自由意志"的概念联系起来,但是,在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由意志"之间他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使双方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刘国平  廖日红 《江西科学》2021,39(5):909-914
以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地是不同生态系统空间的综合保护利用,因此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的空间结构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以县级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研究为案例,探讨了基于"三生空间"理念的自然保护地整理优化技术方法.研究认为:通过科学统筹"三生空间"可以提高生产空间的利用度、增强生活空间的舒适度、促进生态空间的多样性,对更好地推进相关地区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庄子>中的万物是自然物而非道德物,"自然"构成了对万物本性的规定,同时也成为"道"的法则.作为"自然"的万物,是"无用"的而非"有用"的,因为"有用性"的要求对于物恰恰是牢笼.<庄子>因此主张"观"物而否定以"判、析、察"的方式看待万物;因为"观"物时,人的心灵如明镜,而"判"物时,人的心灵因成心而生区别.对万物如能行之以"观",必能造就出"万物一体"的审美天地.  相似文献   

8.
《周易》卦象取法自然,以模拟万物发展情状来阐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元散曲的盛行亦是文学规律自然运行的结果.相较其他文学样式,元曲最突出之特色是本色自然,与"易"之自然之道有契合之处.尝试用《周易》"困""复""遁""乾"四个卦象来阐释元散曲的发展进程,是对易学规律与文学规律之间内在相通性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9.
朱琳  王志峰 《工程与建设》2007,21(1):31-32,35
"填平凹地"设计是高速公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边缘课题,产生于工程设计创新运动的大环境中,是"以人为本"理念与"顺应自然"要求的直接体现.六安至武汉高速公路安徽段工程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是"填平凹地"设计产生的基础,"填平凹地"设计也使工程设计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程度达到了新水平,体现出多专业综合设计特色,设计成果经济、简约、务实、自然,不仅是设计理念的具体表达,也可以成为公路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伯格曼从历史的、人文主义的和哲学的视角将信息区分为自然信息、文化信息和技术信息。本文将"自然信息"视为伯格曼信息理论的出发点,对其自然信息的核心结构进行界定,并从自然符号的视角出发来考察"自然信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周君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2):124-126
钢琴教育应该坚定不移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现实的教育中,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即便在纯技术的教育中也应该贯穿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的社会就业角度出发,就目前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特教美育和听障学生的自身特点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强调实用美术应该成为特教美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民间美术实践内容,这样更适应社会需求和听障学生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美育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中充满简单、精确、对称与和谐之美,在物理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获取物理学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美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体育素质教育给高校教育改革带来了新途径,同时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迅速发展。体育素质中的美育教育应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贯彻始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获得健壮的体魄和提高运动技术,而且要受到美学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论述如何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渗透美育,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美的功能,使得教学枯燥无味.所以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美育源泉,美化教学活动、教学语言、教学手段,以及组织课外活动等途径,把美育落到实处.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观、欣赏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有用人才.为此,教师要加强师德与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古典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认为在高职语文的诗词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为了强调美学在诗词教学中的应有地位,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有意识地感受美,鉴赏美,进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作品、品词析句、创设情境、分析人物、探索内含等方式,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能使学生具有美丽的理想、情操、品德,又能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的教育作用,在于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更为重要的是音乐能帮助人们激起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绪。当今高等师范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应从音乐史论着手,达到音乐审美的高度,从而营造一种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绪,由艺术审美活动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