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之路--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史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可以说,近代的日本是亚洲唯一摆脱了殖民地是半殖民地危机的国家,它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200年左右才完成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运动。为什么明治维新能成功并取得辉煌的历史功绩?它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今天的启迪?我认为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看。一、明治维新成功的外在因素首先,良好的国际历史环境对日本十分有利。当时中国等亚洲各族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  相似文献   

4.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免遭西方资本主义压迫奴役的厄运,摆脱了民族危机。但随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却迅速走上了侵略别国,压迫其他民族,霸占殖民地的战争之路。本文拟从明治维新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对殖民地的统治来分析其残民统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是一次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使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而且将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日本迅速推进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日本的民族心态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就日本的民族心态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明治维新确立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其中围绕"富国强兵"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19世纪70年代的军制改革,是日本军事近代化的重要起点。通过军制改革,日本逐渐实现了军事近代化,并迅速发展成为军事大国,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赵华  张波 《科技信息》2009,(12):93-93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发展壮大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而中国则由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逐渐沦为被动受敌、屡遭挫败的弱国。研究近代中日关系特别是军事层面的著述很多,而本文则另辟新径,主要从日本对中国的军事侦察、  相似文献   

8.
日本原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战后它的生产能力暂时被严重地削弱了。但不久,由于美帝国主义的扶植,特别是由于大量特需订货刺激,日本又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因而它的经济迅速地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如以战前(1934—36年)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为100,则1951年即达到114.4,去年10月更高达235.5。1951年以来,日本工矿业生产增长速度之快,超出了除西德以外的西方国家;而去年日本工矿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又超出了西德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工矿业生产增加得最快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发展壮大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而中国则由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逐渐沦为被动受敌、屡遭挫败的弱国。研究近代中日关系特别是军事层面的著述很多,而本文则另辟新径,主要从日本对中国的军事侦察、情报调查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说明日本国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资本主义发展中,通过对外战争、掠夺殖民地及获取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贷款等方式取得大量资金,在工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对“明治维新”性质问题的各种不同的看法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在世界近代史中,确是困难问题之一。这问题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明治维新”发生的时代,在国际上正是处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举向亚洲各国侵入、争夺和扩大殖民地,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初步醒觉,纷纷发动斗争,给侵入者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其政治现代化开始起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由民权运动”则是继明治维新之后的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促使明治政府继续完成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改革,建立立宪君主制,加快政治现代化的步伐,以适应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李虹 《科技信息》2009,(33):391-391
人权观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体现:人权的渊源是什么;民主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权状况的评估;民主社会主义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从而深刻地揭露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实质是在保卫人权的旗号下进行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勾当,最终达到迫使社会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其政治现代化开始起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由民权运动”则是继明治维新之后的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促使明治政府继续完成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改革,建立立宪君主制,加快政治现代化的步伐,以适应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把教育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条件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这些教育改革在促进日本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对日本最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中叶,亚洲各国处于历史转折时期,许多国家先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只有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倒幕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当时国际、国内的许多条件,但其中的关键是在于下级武士改革派的领导。下级武士改革派能认清当时日本所处的内外形势,吸取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教训,顺应时代潮流,立志改革,学习西方。他们与部分朝廷公卿及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以西南强藩为基地,利用人民群众力量,坚决开展武装倒幕,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德川幕府。  相似文献   

1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语道出了这样一个简明而又深刻的道理。人材培养何等重要,人材培养极为艰辛。所有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无不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现代化的事业需要现代化的人,人的现代化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正因如此,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无不把教育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产业,把人材和培养看作是百年大计。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学习和借鉴别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十分必要。鉴于以上认识,本文主要探讨日本企业职工教育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算起,至今不过130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起初,日本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据有关推测,1870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过是英国的1/4,美国的1/3,尽管至20世纪上半期日本成为远东的经济强国,但是由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失败,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便陷入崩溃的边缘,物质奇缺,以至于公园里有的竖起“此处不得自杀”的招牌。然而日本并  相似文献   

18.
最近,关于改善和扩大国际间的正常贸易关系、恢复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的传统经济和贸易关系,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极端迫切和普遍的要求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所采取的限制和禁止资本主义世界与和平民主阵营国家进行贸易的政策,已经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危机已经愈来愈成熟了,这就不能不引起资本主义世界的其他国家的极度恐慌,因为它们那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脆弱的经济,是经不起日益迫近的美国经济危机的打击的,因此,纷纷要求恢复与和平民主阵营各国的贸易.某些国家并已不顾美国的一再反对,开始走上与和平民主阵营各国恢复正常贸易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早在公元543年越南的货物就已流传到了日本,以后日越两国的经贸往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盛行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朱印船贸易反映了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发展的规模和特点。中国唐朝时期,由于两国人民往来频繁,使日越关系发展进入了高潮时期。古代日越关系的发展是在互惠互利基础上进行的。近代以来,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越南成为日本侵略扩展的目标,并最终侵占越南。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人历来相信并崇拜强者,习惯无原则地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是其“拿来主义”。另外,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只注意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东西,因此日本人在本质上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性格。虽然不擅长发明创造,日本人却善于学习、吸收、消化并革新他人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日本属于新兴、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前在各方面均大大落后于老牌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尽量减少耗资、耗时的基础研究投入,学习、吸收、消化别国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是经济学上典型的后发利益理论的应用,这绝不是投机取巧,无可厚非。本文以明治维新、《海国图志》等为例分析了日本民族这方面的特点,探讨与日本民族的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