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凹凸棒土对蚕蛹油的脱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3种脱色剂,即活性白土、活性炭和凹凸棒土,互相配比成复合脱色剂,对蚕蛹油进行脱色实验,并以脱色效果综合指标作为考察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脱色效果最好.对凹凸棒土脱色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得出如下脱色最佳条件:凹凸棒土经300 ℃,1 h高温活化,加入量为8 g/100 mL,脱色温度为50 ℃,脱色时间为40 min,搅拌速度为120 r/min.蚕蛹油的罗维朋红色值从脱色前的8.5±0.1降至3.1±0.0,黄色值从70.0±0.0降至22.0±0.0,脱色效果综合指标达到3.979±0.008,油脂损失率为15.5%±0.1%.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医用无水葡萄糖生产中原料脱色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脱色过程中葡萄糖原料与脱色剂混合物在板框中运行时间为指标考察了葡萄糖溶液浓度、硅藻土型号、混合脱色剂添加量、活性炭与硅藻土添加比率等因素对于脱色效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最终确定了在糖液浓度69%左右时,选用700#硅藻土,脱色剂添加量为7‰,活性炭与硅藻土比率为5∶[KG-*2]2的条件下对糖液进行过滤,可达到最长板框运行时间。同时,由于采用混合脱色剂,使得活性炭和滤布的使用量减少了近30%,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用粉状活性炭(Ⅰ)、颗粒活性炭(Ⅱ)、弱酸122离子交换树脂(Ⅲ),膨润土(Ⅳ)四种脱色剂对棕黑色的赖氨酸洗脱液进行脱色试验,结果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式的关系,作出各种脱色剂的等温吸附线并求出相应的k和n值后,可对各种脱色剂的脱色能力和用量作出评价。脱色能力的顺序为Ⅰ>Ⅱ>Ⅲ>Ⅳ。  相似文献   

4.
脱色剂与活性染料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聚丙烯腈(PAN)和双氰胺(DCD)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脱色剂.用IR、1 H NMR和13C 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脱色剂溶解度随pH 值变化的规律,研究了脱色剂对活性染料的絮凝脱色的性能.结果表明,脱色剂是侧链带有多种极性基团的聚合物;它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小,碱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大;脱色剂对活性染料的脱色是有效的.在絮凝脱色研究基础上,用IR分析以及平衡渗析实验探讨了脱色剂与多种染料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脱色剂的絮凝效果在酸性条件下显著.相互作用研究显示,脱色剂分子侧链的氨基与活性染料的磺酸基发生了键合作用.脱色剂与蒽醌型活性染料的结合存在特殊的温度依赖性,结合程度在25℃最大;脱色剂与活性染料分子间除了极性基团间相互作用外,还存在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鸡毛角蛋白脱色剂的研制及其脱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鸡毛角蛋白脱色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探讨助剂用于印染废水脱色的最佳脱色条件,评定该助剂的脱色效果.实验结果为:(1)先用40%(质量分数)的盐酸在75℃预处理鸡毛1 h,然后用30%的NaHSO3同温处理1.5 h;最后经20%的NaOH在80℃水解40 min,由此制备出的鸡毛角蛋白脱色剂脱色效果良好.(2)在室温酸性条件下,加入2 g/L的脱色剂,1 h后该脱色剂对实验所选的酸性、活性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达到了95%以上,对分散、士林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活性炭为脱色剂,对药物生产过程中间体有色反应液进行脱色,并对活性炭的选择以及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和吸附等温平衡线。实验表明,粉状炭作为脱色剂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添加剂对烷基多苷脱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H2O2为主要脱色剂,以可见光的吸光系数为指标,对烷基多苷粗产品进行脱色研究。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同时,实验得出:三种物质组成的复合汪厍剂国2体系中能显著提高脱色效果,消除单纯H2O2脱色产生的异味;且,脱色后产品对碱,热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的脱色剂和絮凝剂,以及试剂的用量,进行实验室废水脱色对比实验,筛选出比较理想实验室废水脱色方案,既经济又能达到脱色的效果,在解决废水色度问题的同时,能进一步降低废水的CODCr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疆农科院轮台果树资源圃提供的11种行人品种为原料,以各种溶剂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杏仁油提取率、精制及脱色过程进行研究,并讨论了精制剂和脱色剂的添加量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正己烷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为2次时,小白杏、大优佳、佳娜丽和大白油杏等4个品种杏仁油的提取率高。精制剂用量为杏仁粗油体积的5%,活性白土用量为杏仁油重量的4%时,脱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玉米油精炼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玉米油精炼新工艺。将玉米油经碱炼、水洗、脱水、脱色、脱臭,获得玉米精炼油,再经冬化得到玉米色拉油。新工艺用活性炭作为脱色剂,将脱水、脱色、脱臭在温度高于170℃的真空设备中一次完成。活性炭在较高温度下脱色效果较好,活性炭也改善了油品的滋味。活性炭用量根据成品油的色泽要求为油重的0.5%~1%。新工艺以3 t/批的规模进行工业化试验,一次试车成功,已在多个厂家实现工业化应用,生产能力为玉米精炼油2 000 t/a,玉米色拉油1000 t/a。  相似文献   

11.
偶氮染料脱色优势菌的特性及基因定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分离到的两株偶氮染料脱色优势菌的特性和控制脱色的基因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脱色优势菌均为兼性厌氧菌,生长受pH值影响较大,适应温度范围较广;它们均能有效脱除偶氮染料的色度;它们都含有质粒,其携有控制偶氮还原酶产生的基因;通过质粒转化得到的转化子较之其野生菌有更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分析测试糖蜜酒精废液的色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测试糖蜜酒精废液色度的方法.探讨了吸光度的测定条件,着重研究rpH值对于糖蜜酒精废液吸光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糖蜜酒精废液色度的测定条件.给出了脱色率的计算公式.由该方法推算脱色率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糖蜜酒精废液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功能化高分子磁性载体对孔雀绿溶液的脱色的效果,实验表明:在pH=7,温度为45℃时,0.2g功能化高分子磁性载体经过8h对孔雀绿溶液的脱色处理,脱色率可达97%,接近活性炭的脱色效果;而且功能化高分子磁性载体在外加磁场下易于分离,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粉末脱色材料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固液难以分离的问题,是一种很有开发应用前景的新型染料废水吸附剂.  相似文献   

14.
霉菌菌丝球WY对酸性棕染料PR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霉菌菌丝球WY对酸性棕染料PR的脱色性能及对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作用。WY的脱色温度范围较宽,在25~50 ℃范围内,其脱色率均在92%以上。菌球WY的最佳脱色温度为45℃,在此温度时,PR的脱色率达97.92%。菌球WY的最佳脱色pH值为5.0、最佳摇速为90 r/min,PR的相应脱色率分别达93.73%和92.45%。染料浓度在100~300mg/L范围内,WY对PR具有明显的去除活性,300 mg/L时,其去除率达88.71%。菌球WY对染料PR的脱色需要一定的营养。WY对PR脱色所需碳源和氮源范围都较宽。废牛奶可作为WY的良好营养,在省去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中按2%和10%加入废牛奶制备的菌丝球,对PR的脱色率分别达75.94%和98.06%。WY对实际印染废水有较好的脱色作用,脱色率为86.24%。甲醇对PR具有很好的解吸效果,其解吸率达97.17%。解吸后的菌球对染料仍有很好的脱色作用,其脱色率达93.78%,菌球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5.
改性膨润土在红色染液脱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膨润土层间域的活性,采用夫机物插入,对其进行改性,并研究各种改性膨润土对红色染料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的脱色性能比原土有较大的增强,以一种脱色性能较好的改性膨润土为代表,探讨脱色的适宜条件和脱色机理。  相似文献   

16.
<正>本试验研究了一种化学活化剂,对松炭的活化过程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松炭用一种化学药剂的溶液处理时,对制得活性炭的脱色力有特别显著的影响。松炭用化学药剂溶液处理制得的活性炭的脱色焦糖溶液的透光率为96.5%,对0.15%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力为22ml/0.1g炭。  相似文献   

17.
风化煤粒状净水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测定了风化煤粒状净水剂对常用的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直接染料、士林染料、硫化染料、纳夫妥六大类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率及最佳吸收 波长,证实了该净水剂对各种染料 的脱色率均可达80%以上。并进上步探讨了其吸附动力学特征,为实现HA净水剂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的酸处理及其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酸处理粉煤灰的方法。用 8mol/L的H2 SO4 处理粉煤灰 ,可较好地改善其表面状况 ,粉煤灰的饱和吸附量明显增大。用处理后的粉煤灰对染料进行脱色试验 ,寻找到了最佳的处理条件 ,取得了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直接墨绿染料为处理对象,考察温度、pH值、无机盐质量分数、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耐盐絮凝菌H-6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耐盐絮凝菌H-6对直接墨绿染料的脱色作用包括菌丝球吸附脱色和絮凝剂凝聚脱色两种,并且在150 r/min转速、30℃、pH=7和75 g/L NaCl培养条件下对100 mg/L直接墨绿染料的脱色率效果最佳,脱色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