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沉积微相特征在测井曲线上有所反映.在关键井取心段沉积微相精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取7个能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的测井相要素,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若干可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的综合特征参数,建立各类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型,根据此模型对未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该方法从沉积成因角度出发,削减了测井曲线中的不确定因素,对未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表明数学地质在分析沉积环境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下寺湾油田研究区储层沉积微相、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较大,储层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开展了长2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综合利用SP和GR测井曲线显示沉积韵律分析划分渗砂体分布,利用粒度、层理、电测响应等地质信息研究砂体沉积环境能量及沉积环境信息,准确识别划分出了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道侧翼边界,为今后油藏挖潜、拓边勘探开发、增储上产以提高油田开发综合效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莘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973-3977,3980
以萨北二区密闭取芯井区为例,通过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PI油层组在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天然堤微相、溢岸薄层砂和席状砂等微相。通过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划分、对比、测井微相模式的建立以及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预测、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大庆油田杏十三区太103井区为例,通过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PI油层组在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溢岸薄层砂和分流河道间等微相.通过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划分、对比、测井微相模式的建立以及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预测、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沉积微相研究主要是通过岩心观察或岩屑录井资料对目的层段的岩性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然而岩心及岩屑资料却是十分有限的。目前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微相分析已成为沉积学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研究车排子地区各沉积微相以及相应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取不同微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利用计算机工具,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的电性-沉积微相判别公式,实现了沉积微相的人机交互识别。结果表明,所得结果与人工识别结果的吻合率达到了87%,由此可见利用测井资料自动识别沉积微相是可行的,不仅能大大弥补人工识别的不足,还可提高储层解释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识别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段沉积微相,研究其平面展布规律,以岩心资料为基础,结合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确立马五6段沉积微相的划分标准,建立沉积微相测的井识别技术。将该技术在实际勘探生产中进行应用,对盆地内20余口井进行了沉积微相综合解释,形成了马五6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同时,利用该方法对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为下一步勘探井位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靖边气田山西组下段储层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微相,探究沉积微相的时空分布和控制因素,为天然气勘探寻找有利储层。方法把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结合起来,应用露头、岩心、测井资料,辅之以大比例尺密集数据控制的工业制图方法。结果划分出1个相、2个亚相和9个微相,获得了各微相的地质特征和识别标志。结论有利储层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9):1493-1499
孤岛凸起西斜坡古近系地层发现油藏,有一定勘探潜力,但是受自身地质条件约束,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需加强基础地质和油气成藏研究.通过对该区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合岩性观察分析、粒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相关资料,认为研究区内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未见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水下辫状河道微相、水下辫状河道间微相、席状砂微相和河口坝微相4种沉积微相,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东濮凹陷卫城油气田沙四段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在扇三角洲沉积中识别出沟道、沟道间、席状砂、深湖一半深湖等微相。依据所建立的主要微相测井相模式进行了单井相识别和划分,研究了测井平面相组合关系,结合砂体分布图,绘制了沙四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对研究区砂体展布和沉积微相的预测认为,研究区南缘有另一个物源,在卫城深层南部可能分布有分流水道和水道间等较有利的沉积微相区,存在较好的砂体。结合储层预测结果,优选了滚动勘探目标,所部署钻探的4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该区块的含油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关键井沉积微相分析为基础,将测井学同地质、现代数学相结合,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各种微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并应用一套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各种沉积微相的判别模式,研究开发一套软件系统,实现计算机根据测井资料自动、连续地分析判别陆相地层沉积微相。应用该软件对某油田西区的十几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并绘制出沉积微相平面图。  相似文献   

11.
南段组的研究始于1983年,但南段组的沉积环境和成因至今还存在一些争论。罗君烈(1990)和王祖关(1991)提出南段组是一套滨海-浅海沉积。刘本培等(1989—1993)认为南段组为一套类复理石沉积或为一套斜坡至盆地边缘的非正常浊流沉积。作者在南段组中新发现了chondritessp.,scalaritubasp.,phanolitessp.等三种遗迹化石和一些浅海底栖生物化石及植物碎片,这些化石的总体面貌显示了一个陆棚沉积环境。南段组是一套厚度巨大的砂岩与泥岩的互层沉积,沉积构造主要是块状层理、小型滑动构造、小型斜层理和粒序层理及少见的浪成波痕。砂岩成分成熟度高(石英>90%),结构成熟度中等(杂质为0-10%)。当胶结物为硅质时,一些砂岩成为沉积石英岩。砂岩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显示牵引流与重力流的过渡特征,各层位砂岩粒度的C-M图基本上显示重力流沉积特征。以上特征表明南段组是一套浪控三角洲前缘斜坡和深陆棚环境的近源片泛性(非扇模式)重力流和正常的陆棚的复合沉积,并非深海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12.
天祝炭山岭盆地侏罗系是一套陆源沉积物,其沉积时为潮湿气候,淡水-微咸水条件,沉积环境为河流→沼泽→湖泊。  相似文献   

13.
以野外露头、岩心描述、电测曲线研究分析为基础,结合二叠系盒8、山1段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1-盒8段地层由下至上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其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等4种亚相类型;在对沉积相进行识别和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纵向上标准单井综合柱状图和南西-北东、西-东两个方向的沉积相连井剖面,可知从山1段到盒8段,由下至上表现出由曲流河三角洲转变成辫状河三角洲、水体由深变浅、物源向湖盆推进,整体呈现进积型三角洲沉积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不同成因的铝土矿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通过铝土矿的结构特征可以进一步推断其成因及沉积环境。通过对广西平果县太平镇、贵州清镇市站街镇大院两个地区的沉积型铝土矿野外及实验室观察分析认为:平果铝土矿中具鲕豆状结构的矿石少,多为碎屑结构、胶状结构,颗粒大小相差较大,分选差,且颗粒的含量较低,指示铝土矿就近沉积的特点,推断其沉积环境为滨海沼泽或泻湖;清镇铝土矿主要由鲕粒构成且具有完整的鲕粒及豆粒结构,颗粒的含量高,磨圆好,分选好,伴有少量碎屑颗粒组成的铝土矿,指示铝土矿经过较长距离搬运,沉积至水体能量高,扰动强烈的沉积区,为滨浅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乌海桌子山地区岗德尔山寒武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根据野外调查及室内电镜、阴极发光、氧碳同位素等一些新的鉴定方法,研究了10种岩石类型和15种重要环境标志。将寒武系沉积环境划分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指出了各组地层沉积环境的主要特点。古地理面貌的恢复,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地台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东部构造带由于受构造抬升运动和构造反转作用影响明显,白垩系盖层沉积厚度较薄局部剥蚀严重,综合石油地质条件较差。随着区内南部榆树断陷、梨树断陷、德惠断陷等一系列断陷油气勘探取得成功以及北部绥化断陷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表明松辽盆地东部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目前缺乏对东部构造带白垩系盖层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使得东部构造带整体的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估存在较大制约。本文主要通过精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并结合钻井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松辽盆地东部构造带白垩纪时期与五个构造演化阶段相对应的沉积物特征研究,从而全面掌握了东部构造带白垩系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砂体展布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孤东油田上第三系馆陶组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性,并结合油田开发特征,建立了辫状河心滩、曲流河边滩、河道充填及河道边缘4类主要储层的非均质模式,其中心滩、边滩砂体属中等非均质性储层,是油田开发最有利的油层;河道充填砂体属中偏强非均质性储层,是油田开发较有利的油层;河道边缘砂体则属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属较差油层。  相似文献   

18.
以东营凹陷东北部沙河街沉积为例,对洪水型和滑塌型断槽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阐述了断槽重大流水道的形成条件、发育机刷、沉积环境及一般沉积特征,并划分出槽道亚相(包括深槽道及浅槽道两个微相)和漫溢亚相(包括近漫溢及远漫溢两个微相)。  相似文献   

19.
陆西凹陷上侏罗统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中生代断陷湖盆陡坡发育的近岸水下扇识别标志、各亚相和微相的沉积特征,提出了水进型近岸水下扇的垂向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评价了近岸水下扇各微相砂体的储集性能,指出了富集油气的沉积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20.
沉积相的定量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沉积相定量判别的一种新方法。选用多总体判别方法,在参数上不仅选择了粒度参数M_z,σ_1,Sk_1和K_G,还选用了与沉积相关系密切、在薄片中很易获取的成份参数,包括成份成熟度、杂基含量和胶结物的含量。利用多总体判别分析法建立起的粒度判别函数和成份判别函数不仅适用于两沉积相之间,也适用于多沉积相之间的判别,其正判率分别达76%和87%,高于Sahu判别式的正判率。这对于复杂沉积体系中沉积相(环境)的定量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