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的沉积微相研究主要是通过岩心观察或岩屑录井资料对目的层段的岩性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然而岩心及岩屑资料却是十分有限的。目前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微相分析已成为沉积学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车排子地区各沉积微相以及相应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取不同微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利用计算机工具,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的电性-沉积微相判别公式,实现了沉积微相的人机交互识别。结果表明,所得结果与人工识别结果的吻合率达到了87%,由此可见利用测井资料自动识别沉积微相是可行的,不仅能大大弥补人工识别的不足,还可提高储层解释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识别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段沉积微相,研究其平面展布规律,以岩心资料为基础,结合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确立马五6段沉积微相的划分标准,建立沉积微相测的井识别技术。将该技术在实际勘探生产中进行应用,对盆地内20余口井进行了沉积微相综合解释,形成了马五6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同时,利用该方法对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为下一步勘探井位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元坝长兴组是晚二叠世晚期沉积的一套台地礁、滩相碳酸盐地层,礁滩相储层具有多期次发育、侧向叠加的特征,非均质性强,沉积微相的精细划分复杂。为提高储层沉积微相的预测效率和精度,提出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及电成像测井对沉积微相测井响应特征精细描述的方法,选取元坝地区长兴组岩心、测井、录井等地质资料比较完备的10口代表性钻井作为标准井,构建识别模型,并利用所构建的算法模型对非建模井段进行评价。由于未取心井的层位划分方法和曲线重叠法、交会图法等常规沉积微相分类方法很难对碳酸盐岩沉积微相进行识别。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提高效率,采用系统聚类法和Fisher判别法对未取心井进行层位划分和沉积微相分类,回判验证率高达81.3%,由此可见该方法可行性强,减少了对岩心数据的依赖且有着不错的精度和效率,一旦建模便可实现测井资料自动识别沉积微相,针对复杂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区沉积微相划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惠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427-3434
大港油田埕海二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地质条件复杂。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大港油田埕海二区沙三下亚段砂岩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测井和岩心资料判断相标志和微相类型,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泥5种微相类型。其次,利用地震反演做出沉积微相分布图。最后在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反演成果,建立了沉积相约束下的砂体模型。根据不同微相的物性统计结果,在相控模型的基础上预测了有利相带,并对区域井进行了试油分析。试油结果显示,两口井日产油超过20 t,日产气超过3万方。试油结果验证了相控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确定了高52井区长10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泛滥平原等,分流河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绘制各类粒度图,对该区砂体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根据岩心微相和测井微相分析,对长10油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台子油田扶杨油层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对其沉积环境以及微相类型还没有明确认识,因此为确定该区的有利勘探储层,满足扶杨油层精细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对研究区沉积微相进行了细致研究。结合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沉积环境以及区域地质背景等,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识别出了2类亚相9个微相。根据岩-电对应关系,建立了微相研究的标准测井相模式,并以该模式为依据对各单层进行沉积微相识别,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永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570-6574
利用传统定性的方法识别沉积微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人员的经验、识别效率低;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首先确定出川西某气田蓬莱镇组的沉积微相类型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及席间泥等微相;然后根据目的层段的分层数据表提取测井曲线(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及地层电阻率等),并计算反映沉积微相特征的参数(平均值、地层厚度、相对重心及变差方差根等参数);最后对这些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及模糊C均值聚类识别,结合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规律,绘制出该层的沉积微相;基于此编制了相应的识别程序,对研究区的11个主力小层进行了沉积微相识别;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法可以批量识别沉积相,弥补了传统定性识别沉积微相的缺陷,识别的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区中生代为例,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岩心资料及常规测井曲线(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及电阻率曲线),以及对测井曲线的幅度、形态、曲线光滑程度、组合特征及接触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出了多种沉积微相,为下一步研究储集砂体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分析油气富集、控制、圈闭条件,划分有利沉积相带及圈定含油有利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莘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973-3977,3980
以萨北二区密闭取芯井区为例,通过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PI油层组在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天然堤微相、溢岸薄层砂和席状砂等微相。通过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划分、对比、测井微相模式的建立以及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预测、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旗油田长61储层沉积相及孔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方法,以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等沉积相识别标志为依据,识别出吴旗油田长61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4种沉积微相类型。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资料,研究了长61储层的孔隙特征。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占3.27%,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之。通过对孔隙特征及沉积微相关系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厚度较大,粒度相对较粗,云母等片状硅酸盐矿物含量相对较少,其孔隙度、渗透率相对较高,河口坝、远砂坝次之,分流间最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关键井沉积微相分析为基础,将测井学同地质、现代数学相结合,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各种微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并应用一套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各种沉积微相的判别模式,研究开发一套软件系统,实现计算机根据测井资料自动、连续地分析判别陆相地层沉积微相。应用该软件对某油田西区的十几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并绘制出沉积微相平面图。  相似文献   

12.
将常规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中的地质参数资料同岩芯资料相结合,提取反映沉积微相的特征参数,用Bayes逐步判别法建立研究区域的特征参数与沉积相相互转换的数值模型,根据此模型对未取芯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提供了一种从数值模型角度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的辅助方法,该方法对未取芯井段的沉积微相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沉积微相特征在测井曲线上有所反映.在关键井取心段沉积微相精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取7个能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的测井相要素,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若干可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的综合特征参数,建立各类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型,根据此模型对未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该方法从沉积成因角度出发,削减了测井曲线中的不确定因素,对未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表明数学地质在分析沉积环境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陈家庄地区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含气层位,从岩心观察入手,利用岩心资料识别了陈家庄地区馆陶组短期旋回,建立了岩电关系模板,在此基础上,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根据短期旋回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识别了中期旋回并进行了横向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陈家庄地区馆陶组发育4个中期旋回16个短期旋回,旋回叠加样式主要有退积式、加积式。对该层序地层格架内不同准层序沉积相平面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体系从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辫状河广泛发育期和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以渤中22-1潜山构造为研究目标,通过岩芯、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研究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础特征、岩溶识别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类、灰岩类及过渡岩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平均孔隙度为4.1%,储层主要受沉积相、裂缝作用和岩溶作用的控制。沉积微相影响溶蚀程度,研究区发育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其中,台内滩微相和云质瀉湖微相基质孔隙发育,有利于溶蚀作用发生;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裂缝系统改善储集空间,是岩溶的先期通道;多期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通过岩芯和成像测井对科2井岩溶结构进行识别,表生岩溶影响深度达不整合面以下180 m。受岩溶旋回控制,发育有4个垂直渗流-水平潜流带,水平潜流带物性最好,为优质储层发育带。  相似文献   

16.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重点钻井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对盒1段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及平面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17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辫状河沉积,并可进一步识别出高能心滩、低能心滩、泛滥平原微相。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沉积微相横向对比及垂向演化研究;进而,在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编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不同时期河道及泛滥平原的展布特征。研究成果为未开发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岩相识别是沉积储层研究的基础,针对未取芯井开展测井岩相识别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地层而言,由于经历过多期成岩改造作用,使得不同岩相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区分度较低,准确识别难度大。为了建立有效的测井岩相识别方法,在前人岩石分类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多口岩芯、薄片和测井等资料齐全的代表性钻井作为关键井,在充分发挥成像测井优势基础上,明确不同岩相典型成像特征,建立成像测井相岩相的转换模型,并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开展成像测井全井眼图像处理,提取图像典型特征,结合所建立的岩相转换模型,开展全井段岩相识别,并推广应用于研究区其他未取芯井。通过实际效果验证表明,相比常规测井,基于成像测井所建立的岩相识别方法岩性识别准确率更高,能为后续沉积微相和储层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将岩心分析数据与测井信息相结合,直接利用或构建渗透率测井响应敏感参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模方法,研究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长61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依据泥质含量参数特征,对两种不同岩性特征的储层分类进行渗透率测井响应敏感参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对应于研究区两类不同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分类建立的模型测井解释渗透率与岩心实测渗透率一致性良好,满足研究区解释精度要求。因此,在沉积微相背景约束条件下,对研究区储层选择合理的测井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类建立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在研究区低孔低渗储层中可以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K油田处于开发前期方案编制阶段,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的空间展布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综合油田取芯、测井、测压及地震等资料,分析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分流河道、溢岸和河口坝等多种沉积微相,采用传统地质建模方法难以精确表征K油田的沉积模式。通过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建模方法,融入反映地质认识的训练图像,结合已钻井垂向微相组合特征及储层平面展布规律,实现多维约束建立K油田相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由多点地质统计建模模拟的K油田相模型较好地表征了分流河道的展布形态及沉积微相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且地质不确定性较低,更加符合地质认识,对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类似沉积相建模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