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连续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结构模型的两种加载方式进行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了型钢混凝土转换节点与柱不带轴压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特性,得到了区别于普通框架节点的转换节点破坏机制、耗能能力、强度退化等.建立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对比分析,证明了转换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符合节点斜压杆机理,建立了型钢混凝土节点抗剪受力模型.  相似文献   

2.
论某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和受力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梁式转换层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使梁式结构转换层的受力更加明了化.  相似文献   

3.
变前掠翼无人机翼身连动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前掠翼无人机设计了一种翼身连动机构,使无人机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在直机翼、前掠翼、三角翼之间进行气动布局转换,从而在整个任务飞行过程都能达到性能最佳.该连动机构为一环形卡槽式结构,在连接翼梁的卡槽两端布置有4个油腔,通过电磁活门控制高压油液驱动翼梁旋转,从而完成机翼的转换.该结构使翼升力在翼根的应力集中通过环形槽两侧的作用点被分散,避免了因翼根加固所导致的结构增重.  相似文献   

4.
飞机外蒙皮上的非受力结构具有这样的特性,既要向飞机传适本身的气动载荷,又不参与飞机整体受力.所以为该类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时,要综合考虑上述两个因素,以免出现有限元局部模型失真的情况.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所碰到的一些特殊问题,总结出该类结构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建筑结构设置了转换层,沿建筑物高度方同刚度的均匀性会受到很大的破坏,导致传力路线曲折,决定了转换层结构不能以通常结构来进行分析和设计。本文介绍了梁式转换层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分析了梁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与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适应建筑物上部小空间下部大空间的功能需要,需在两种结构的交接部位谩置过渡结构,使得建筑结构也随之变化,所以梁式转化结构的施工尤显重要。文章阐述了梁式转换结构相关特点,基于施工要求,探讨了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某汽车散热器百叶窗式翅片的综合性能,针对其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在原翅片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常规翅片、带三角翼结构的翅片和带三角翼的多区域结构翅片等三种类型百叶窗翅片模型。采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汽车散热器风筒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通过对翅片的流动和传热分析以及利用j/f~(1/3)无量纲因子对翅片综合性能的评定,发现三角翼结构和多区域结构均有利于提升翅片的综合性能,并且得出带三角翼的多区域结构翅片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翼身融合飞机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了翼身融合飞机结构受力,讨论了BWB结构与传统飞机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提出了一种新的BWB非圆形截面结构.通过计算分析,比较了圆形截面、矩形截面以及混合型截面三种不同结构受力.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重量限制的条件下,混合型结构是一种高效的非圆柱BWB结构.该结构减小了结构所承受的弯曲应力,提高了BWB飞机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地线防振锤的结构、材料、运行环境及受力特点的分析,找出了地线防振锤滑移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4种防滑移方案,并比较得出了最佳方案为金属内套式防振锤.利用ANSYS13.0 Workbench软件对其模型进行有限元接触分析,验证了防滑移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丁永华 《科技信息》2009,(13):306-307
为了适应建筑物上部小空间下部大空间的功能需要,需在两种结构的交接部位设置过渡结构,使得建筑结构也随之变化:根据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结构施工过程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介绍该类转换层结构的模板支撑方案、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措施。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以及技术措施,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柔性翼飞行器刚柔耦合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柔性翼飞行器柔性机翼弹性运动与飞行器刚体运动具有强耦合特性,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柔性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在特征点处对动力学模型进行小扰动线性化处理,并联立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得到了状态空间形式的纵向线性运动方程.分析了机翼结构刚度对飞行器纵向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飞行器的模态耦合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柔性翼飞行器的弹性自由度会对飞行器的短周期模态造成较大影响.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短周期模态频率增加而1阶弯曲弹性模态频率降低,当两者频率趋向一致时,飞行器会发生体自由度颤振,体自由度颤振速度要明显低于基于悬臂梁机翼模型计算得到的颤振速度.   相似文献   

12.
M型机翼变体飞机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变体飞机机翼变形时的飞行动力学响应进行仿真,分析机翼变形诱导出附加力及力矩的影响,为变体飞机飞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牛顿欧拉方程,推导出适用于变体飞机的扩展运动方程,方程中增加了4项由于机翼变形而产生的附加力及附加力矩.基于涡格法建立任意机翼构型下气动力求解方法.将变体机翼飞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方法应用于M型机翼变体飞机,对机翼对称及非对称变形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附加力及附加力矩对变体飞机飞行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结冰对飞机的空气动力学影响特性是飞机结冰研究的重要内容。构建了具有典型大型客机几何外形的背景飞机模型,基于RANS方法对机翼结冰条件下全机的复杂空间流场结构及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机翼结冰主要影响背景飞机失速点附近的气动特性,翼面分离始发大幅提前、分离梯次完全消失是全机失速特性恶化、气动边界缩小的直接原因。研究可为深刻认识飞机结冰对气动力影响的流动机理提供支撑,为大型飞机结冰后的气动特性分析及飞行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超音速三角翼在气动加热作用下的结构和气动耦合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分别采用有限元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结构和气动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热流、气动压力到有限元节点和有限元节点位移、温度到气动节点的插值模型,确立气动、结构模型之间压力场、热场、温度场和位移场的耦合关系,通过多轮迭代计算,获得考虑耦合效应的结构和气动特性。通过某马赫数为3的三角翼的计算和验证,可以得出,此方法能够对超音速飞行器的气动和结构耦合问题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在超音速飞行器设计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变弯度机翼准定常流动分离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可实现弯度主动变形的机翼模型,搭建了相关的风洞测力及流场显示实验平台.低速风洞测力实验揭示了机翼弯度连续准定常变形下的流动分离特性,发现其与固定弯度下的流动分离有着显著区别,采用前缘和尾缘两种分离机制分析和解释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相关的流场测量结果验证了上述解释.在流动分离条件下,研究表明可变形飞行器外围流场结构不仅与当前时刻的飞行器外形及来流条件有关,而且还和流场变化的历史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保证飞机机翼前缘质量特性的前提下,通过一种泡沫铝局部填充机翼前缘的优化结构来提高机翼前缘的抗鸟撞性能。通过LS-DYNA软件分别开展机翼前缘未填充和局部填充泡沫铝材料抗鸟撞分析,研究两者撞击响应、前墙响应和吸能特性的差异性,并基于D80气炮开展鸟撞铝板试验来验证鸟体本构参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减少蒙皮厚度并局部填充泡沫铝的方式能够在优化机翼前缘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增强机翼前缘的抗冲击强度;机翼前缘局部填充泡沫铝之后前墙面板中心点位移以及等效应力得到有效降低,填充机翼前缘结构比空机翼前缘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抵御鸟体撞击;在蒙皮和泡沫铝的共同作用下,局部填充泡沫铝的机翼前缘能够比空机翼前缘在相同撞击工况下吸收更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
孟军辉  胡睿  马诺  周健  刘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6):11698-11704
为通过机翼弯度变化实现对无舵面飞机的控制、改善其气动性能,需要协调结构变形、力学承载和轻质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传统机械驱动机构造价高、重量大和智能材料驱动机构承载能力弱的缺陷,通过承载/变形一体化设计方法,充分考虑机翼气动载荷的特点,协调配置机械驱动机构与智能材料驱动机构,结合拓扑优化设计,提出一种无舵面飞机变弯度机翼承载/变形一体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无舵面飞机可在不同飞行环境下改变机翼弯度以承受多种载荷条件,对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飞行效率和适应飞行环境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控制面柔性翼飞行器阵风减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洋  王正杰  郭士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7,37(12):1229-1234,1240
小型柔性翼飞行器遭遇较强阵风时会引起姿态和质心加速度的剧烈变化,并诱发柔性机翼的弹性运动,甚至导致失稳.柔性翼飞行器的阵风减缓控制需要同时考虑刚体自由度和弹性自由度.基于最小状态法,将频域非定常气动力转化成时域状态空间形式.推导了离散阵风和连续紊流扰动下,柔性翼飞行器的纵向状态空间方程.采用预测控制方法设计了阵风减缓控制器,提出了多控制面控制分配策略,解决了强阵风扰动下独立控制面控制力不足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能够有效减缓离散阵风和连续阵风扰动下飞行器的结构载荷,稳定刚体运动和弹性运动,其控制效果优于线性二次高斯(LQG)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一类电机泵阀并联式飞机机载作动系统的鲁棒性,设计了一种模糊变结构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了模糊控制理论与变结构控制两者的优点,既具有模糊控制不依赖于对象模型的特点,又具有变结构控制鲁棒性强的特点,并通过选用不同形式的模糊控制方法来提高飞机机载作动系统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文设计的模糊变结构控制系统能提高该类电机泵阀并联式机载作动系统的负载鲁棒性,且这种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可行性。同时也表明了这种模糊变结构控制方法对于飞机机载作动系统的设计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鑫  王帮峰  吴佳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9):1962-1966,1970
针对自适应机翼飞行器设计了一种翼身连动机构,使机翼能够完成变前后掠、变翼展、变上下反角三种变形,从而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都能使飞行器达到气动性能最优。该连动机构以经典3—RPS并联机构为原型,通过3杆联动完成机翼姿态的变化。根据自适应机翼的变形要求,该结构对经典3—RPS机构进行改进,使机构在单一转动自由度和平动自由度的复合运动中,不会产生衍生自由度。且新结构截面外形与机翼截面的几何构型更为接近,较之经典3—RPS机构更适合应用于自适应机翼的连动机构。此外,电控系统设计也更利于系统未来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