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产麦角固醇酵母菌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群体杂交法、完整细胞与原生质体诱变法和诱变与杂交结合等方法选育高产麦角固醇酵母菌种,经实验表明:单倍体诱变与杂交结合的方法是选育含麦角固醇、遗传性能稳定的酵母菌株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原生质体诱变中发现:第一次再生的原生质体麦角固醇含量很低,而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麦角固醇的含量将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2.
酵母生产麦角固醇流加培养过程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酿酒酵母生产麦角固醇的流加培养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比生长速率为控制参数的流加方案,并以生物量、麦角固醇比生产速率、麦角固醇含量等因素为依据确定了该发酵体系的最优培养参数。在最优方案下,生物量可达42g/L,麦角固醇含量达326g(每100g干菌体中)  相似文献   

3.
报道麦角固醇产生菌编号GD-95-61的培养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甘蔗糖蜜浓度、培养时间,培养基起始PH值和培养温度等对该菌细胞生物量和麦角固醇含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麦角固醇高产率酵母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实验室保存的20株酵母菌中筛选出麦角固醇含量较高的优良菌株奇异酵母2005。以糖蜜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查了培养条件对奇异酵母2005麦角固醇产量的影响。磷酸盐浓度的影响极显著(a=0.01),以不添加磷酸盐为最好。氦源种类也有显著影响(a=0.05),0.24%氯化镀为氮源时产量最高。在优化条件下,麦角固醇产率可达到3.42%(对细胞干重)。  相似文献   

5.
探索从青霉素菌丝体中提取麦角固醇以及纯化的方法,并进行条件的优化.实验证明:以麦角固醇含量为1.2%的青霉素湿菌丝为原料,使用浓度为15%的NaOH溶液,物料比1:15,在温度为85℃条件下皂化2h,选择乙醇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是从青霉素菌丝体中提取麦角固醇的最优方法.选择碱性蛋白酶对粗提产品进行酶解,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45℃,时间2h,加酶量2.0%,pH为8.在该酶解条件下麦角固醇纯度可达到70%,提取率为95%.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红曲霉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过程中,获得麦角固醇含量较高的红曲霉菌株,从中选择两株进行产生红色素条件因子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甘油、大米粉、温度、pH对产生红曲色素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甘蔗糖蜜发酵高麦角固醇酵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麦角固醇产量高、生长周期短、有应用潜力的酵母为菌株,以甘蔗糖蜜为培养基,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酵条件,并在500 L发酵罐进行中试放大试验.结果表明,培养48 h,麦角固醇含量可达2.39 g/1OOg菌体干重,生物量为1.79 g/lOO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8.
酵母细胞麦角固醇的提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酵母细胞麦角固醇皂化提取条件的研究,并在不同的菌株上进行验证,以及与其他方法的对比,提出了对麦角固醇进行皂化提取的方法:即1 mL发酵液的离心沉淀物加2 mL 500 g/L的KOH和1.5 mL无水乙醇,85~90 ℃皂化3 h,麦角固醇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721菌株不仅能产生红曲色素,而且还能产生麦角固醇,在100g干菌体中可获1g以上麦角固醇,该菌株以大米粉培养基培养最适宜,发酵周期为96h,产生的麦角固醇最高吸收值为281nm,产生的红曲色素平均脂价约为80。  相似文献   

10.
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721菌株不仅能产生红曲色素,而且还能产生麦角固醇。在100g干菌体中可获1g以上麦角固醇。该菌株以大米粉培养基培养最适宜,发酵周期为96h,产生的麦角固醇最高吸收值为281nm,产生的红曲色素平均色价约为80。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2酵母深层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长周期短 ,易于工业化生产的酵母为实验菌株 ,以糖厂副产物甜菜糖蜜为主要原料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细胞内合成麦角甾醇 ,经中波紫外线照射直接转化为维生素D2 酵母。在优化的条件下 ,每克酵母含维生素D2 15 0 0 0国际单位。经毒理实验、临床观察表明 :无毒、无副作用 ,可有效地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相似文献   

12.
生物合成麦角甾醇酵母菌株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4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进行发酵培养,研究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并筛选Yeg一14菌株为实验菌。以玉米粉水解液为碳源,尿素(NH2)2CO为氮源,通过两步深层发酵工艺路线,研制麦角甾醇酵母。  相似文献   

13.
萃取法测定交联聚乙烯的凝胶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萃取法测定硅烷交联聚乙烯凝胶含量的实验过程,讨论了萃取时间、萃取速度、萃取物位置和干燥时间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脱氧葡萄糖是一种酵母细胞壁合成抑制剂,红发夫酵母培养中添加0.0005%—0.002%(w/v)的2-脱氧葡萄糖可使生物量基本保持不变,但能促进虾青素积累,在增加虾青素产量的同时缩短酶法提取的时间。当添加浓度为0.002%时,虾青素含量可提高到对照组的113.7%,若采用胞壁溶解酶对红发夫酵母破壁提取虾青素,作用12h提取率可达94.7%。同时,2-脱氧葡萄糖应在红发夫酵母培养的前36h添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UV诱导酵母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单细胞激光光镊拉曼光谱技术(LTRS),实时研究酵母细胞凋亡过程中拉曼光谱强度的动态变化,分析单个细胞凋亡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致死剂量UV照射酵母细胞后,细胞发生凋亡。对于群体细胞,归属于核酸的1085cm-1,1300cm-1,蛋白质的850cm-1,1440cm-1,1604cm-1,1650cm-1和脂类的1085cm-1,1300cm-1,1440cm-1拉曼峰强度都随凋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反映酵母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核酸、蛋白质、脂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随时间变化逐步减少;1604cm-1下降幅度最大,到凋亡后期下降60%,反映细胞凋亡过程中能量代谢受阻,呼吸产能活力下降,推测与麦角固醇结构与功能改变有关。单个细胞凋亡过程动态的光谱变化显示,归属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光谱强度也呈下降趋势,但是在90~120min和125~167min时间段里,850cm-1,1085cm-1,1300cm-1,1440cm-1和1665cm-1拉曼峰强度出现恢复性的上升和下降过程,说明群体细胞平均后的光谱数据信息,掩盖了个体细胞凋亡过程中一些信息的变化,群体细胞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个体细胞真实的生理状态。【结论】LTRS基于单个细胞水平上的研究,能更直接、真实地反映UV胁迫下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变化的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