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实现船舶液压系统高精度,无干扰的在线流量测量,通过对管路中液压状态的精确建模,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了植入微量传感器方法的可行性,并根据液压油实际流动特性,提出了适合于船舶液压系统的微测量传感器类型及其植入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高温气冷堆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弯管流量计被设计在系统一回路中对氦气循环流量进行测量。在循环流动过程中,氦气会分流到镜像对称分布的14根上升管路,再汇总流入汇流箱中,通过压气机返回反应堆。根据系统设计要求测量4根上升管路上的支路流量进而实现对于全部14根上升管路总流量的高精度测量。为保证上升管路支路流量测量与全部14根上升管总流量的准确对应关系,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一回路14根上升管的流量分布规律。实验系统是根据流动相似准则,针对14根上升管结构设计并建立了一套与真实系统几何相似的1:5尺寸实验模型。并在每根上升管路上安装高精度弯管流量计对分支流量进行测量。根据统计实验分析得到,合计14根弯管流量计测量的总流量与流量真值能够在1%的精度水平上一致。数值模拟分析上升管各支路的流量分布特性表明:在严格控制装置各个环节的对应关系时,上升管各支路流量与流量平均值分布在±1%精度范围,因此通过选择4根支路作为弯管流量计的测量支路实现测量全部14根上升管流量的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详细地分析了快速有效地进行液压系统管路施工处理的新方法及其可行性,针对液压系统的高清洁度、高压力的特点和水乙二醇的独有特性,介绍了循环管路设计及在线酸洗、钝化、大流量油冲洗的施工方案,并介绍了一些简单可靠的过程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油气两相流管线的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油气两相流瞬态模型研究提供检验数据,对流量改变引起的油气两相流瞬态过程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实验系统的管路采用管径为29mm,总长为18m的有机玻璃管道,由水平段、垂直上升段和垂直下降段三种管道布置组成;实验工质为30#机油和空气.在垂直下降段、水平段和垂直上升段设置测量段,测量压力、压降、含液率和流型;用微机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自动连续采集,能得到流动参数快速变化的详细信息.该系统可同时采集16路信号,采集频率为1kHz.实验发现,增加气相流量时压力会陡然增加,超过最后的稳态值,出口流量也会出现瞬间峰值,增加液相流量和分别减小两相流量的操作不会引起超越稳态值的问题,因此在油气两相流管线的设计和运行操作时应考虑气相流量增加过程中出现的极大值超越稳态设计值所带来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流动流体内固有的温度脉动信号进行流量相关测量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渡越时间测量的方差估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测量系统的原理样机,以该样机对流量相关测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样机来实现流量的相关测量是可行的;两热电偶间的距离对测量影响较大;在湍流区的测量结果相对层流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态模拟的化工管路泄漏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化工管路泄漏故障诊断方法。利用动态模拟来监测管路流动过程,并在流量发生异常时及时进行故障诊断。诊断过程通过动态模型的在线参数估计完成,在实现模型校正的同时可以预测流动过程的变化趋势并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流动模型基于质量衡算和机械能衡算构建,并采用递归结构实现复杂管网的模拟。文中分析了简单管路和复杂管路应用实例,并讨论了对诊断结果起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管路系统中热沥青流动的动态特性描述以解决沥青过程控制的精度问题,提出了基于键合图理论的热沥青管路系统模型的方法,即在热沥青管路系统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近似地用键合图理论构建热沥青这一非牛顿流体模型以及系统中的管道、泵、阀、流量计等各零部件模型,实现易于描述的管路系统中热沥青流动特性的工程化图示解法,为沥青管路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对液压系统管路清洗问题,利用流动紊流状态和污染物颗粒尺寸理论确定清洗流量.应用Ansys Workbench的流体动力学模块对管路内部流场进行仿真研究,确定了管路清洗时管路串并联的连接方式.对清洗试验所取油液样品进行分析,得到清洗过程中污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污染物形貌状态的分析确定了污染物来源,以针对性地控制污染.试验表明清洗方法可行、有效,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汇合管路中流体流动于汇合点处,定将发生动量交换,使其流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产生变化,从而造成管路中的能量损失,同时引起能量转移,由此使管路中流量发生重新分配。这就是汇合管路中能量平衡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根据能量平衡和质量守恒的关系,特别流动方向及能量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流量计测量需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而实际测量中管路产生的流量波动对流量计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为了研究不同流量波动对管路测量结果的影响,设计了一台叶片式流量波动发生器,通过电机带动蝶阀阀门来回摆动,在管路中形成一个流量波动.该发生器通过改变电机的摆动频率和摆动角度产生不同的流量波动来模仿水流量系统中可能产生的流量波动.实验证明,该波动发生器所产生的流量波动能够沿着管路上下游进行传播,且在改变发生器摆动频率与摆角时所产生的流量波动也会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1.
运用优化方法研究了液压系统污染控制问题,在考虑液压元件污染敏感性和过滤器纳垢量等约束的基础上,建立了典型液压系统过滤装置的运行成本优化模型.通过对假想事例的分析,阐述了该优化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通过求解模型可以获得液压系统污染度的状态信息与系统过滤运行成本等的关系,从而对吸油路、压力回路及回油路是否需要安装过滤器以及何时更换或清洗滤芯做出最优决策.仿真研究表明:当污染物侵入/产生率较高时,系统的污染度较高,低精度的过滤器不能有效滤除污染物而保护敏感性元件,必须将高、低精度的过滤器结合起来使用,方能既满足液压元件污染物耐受度要求又能降低系统维护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针对液压传动型风能发电装置的马达转速恒定输出问题,从提高风力发电机输出电压稳定性的角度出发,应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法,建立了风机模型、定量泵-变量马达液压系统数学模型,并应用模糊控制策略,定性地研究了该风力发电系统液压马达速度输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发电系统在原理上可行;用液压系统取代传统的传动系统,通过调节模糊控制器,可实现马达稳定的速度输出,从而有利于提高发电机电压的稳定性.该研究内容为提高新型风力发电系统设计品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余超  陈和春  石岩 《甘肃科技》2006,22(2):86-87,159
对老渡口水利水电工程水工整体模型试验进行介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原方案在溢洪道流态和下游消能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进行方案优化,经多方案试验选择,最后提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九级能量回收水力透平的全流道三维定常湍流计算,确定能量回收水力透平水力模型的设计方案.计算以连续性方程、雷诺时均N-S方程作为其控制方程,采用标准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使方程组封闭.流速、压力的求解采用SIMPLE算法实现,离散采用具有二阶精度的隐式格式差分.计算结果详细地显示出透平内全流道的流速和压力分布,验证了...  相似文献   

15.
液压挖掘机发动机与液压泵的合理匹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液压挖掘机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变量泵性能的研究,提出了恒功率与变功率2种控制方式的组合,使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都能适应负荷变化,保持最佳的功率利用率。同时使液压系统具有了较高的传动效率,整个负荷驱动系统也具备了较好自适应能力和综合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液压系统油压波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排除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供水管网概率水力模型线性化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确定性水力模型无法模拟节点流量的随机变化对于节点水压、管段流量的影响,只能获得某一工况下的计算结果的问题,通过将确定性水力模型在节点流量取数学期望时进行线性化,将节点水压与管段流量用节点流量的线性组合进行表达,从而利用节点流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求得节点水压与管段流量的概率分布.随机试验验证表明,概率水力模型的线性...  相似文献   

18.
控制棒水压驱动机构水压缸步升压力变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压缸是核反应堆控制棒水压驱动机构的重要部分。建立了入缸流体能量方程和水压缸密封流动阻力方程,得到了理论模型。用该模型进行了水压缸步升压力变化过程理论分析。理论动态压力曲线很好地符合了实验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驱动压力的降低,水压缸步升前充压过程、步升增压过程和步升至顶端后压力变化过程所需时间逐渐增加,且步升增压过程终点压力逐渐减少。该研究结果为获得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的步进时间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河工动床模型相似准数分析、模拟试验条件和典型情况下关键相似准则的选用为基础,比较河工动床模型校验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动术模型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指出:河工动术模型尚处在主要进行定性相似模拟研究的水平,若理论没有突破而仅靠加大模型尺度则不能明显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微尺度河工动床模型值得认真关注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针对隧道的地质状况,结合工程实际和施工要求,设计了一种液压钢模台车。根据钢结构设计原理,对台车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根据施工的需要,设计了相应的机电液系统;为了保证台车的刚强度和稳定性,对台车的门架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该台车成功地应用于隧道衬砌施工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施工安全和质量,证明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