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中公共环境设施的实地调研,从公共设施的造型、色彩、质感以及尺度入手,了解公共环境设施的一般应用方法.针对磁器口古镇中的标识设施、服务设施、景观小品、照明设施、道路设施以及休息设施这六大类公共环境设施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一般历史街区中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提供参考,使得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环境设施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能够更全面的展示街区乃至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广州上下九是一个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商业街区。在该历史商业步行街区的整体改造项目下,通过配套设施与广场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思路达到消费与人文、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多重平衡;通过对国外案例的研究,策划一系列与公共配套设施相关的艺术活动以激发传统历史商业街区的文化活力;在设计实施上,通过对街区传统建筑群落风格、街区商业历史的了解与分析,以及针对消费群体的用户研究,整合出的系列设计,将同时满足在街区整体风格和使用功能上的双重改造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太原市较为集中的历史遗址及周边的调研分析,发现街区现存的若干问题.混乱的街区环境、建筑形象以及交通状况等严重制约着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历史遗址的保护、街区建筑的改造、整体街区环境营造以及创建人文环境等,探索出一条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区,以提升太原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体现太原悠久的历史和地域风情.  相似文献   

4.
薛凯  岳利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1):8757-8765
针对历史街区活力衰退的现象,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与公共空间-公共生活(public space-public life, PSPL)传统调研法,运用大数据的点密度分析与传统调研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深入地研究青岛市大鲍岛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活力特征。研究发现公共空间的衰败、现代生活元素的缺失、与周边活力空间不协调是大鲍岛历史街区活力衰退的主要原因。结合案例分析与自身历史文化属性,从大鲍岛历史街区的物质文化空间、文化功能空间和文化服务空间三大方面提出具体的活力提升策略。研究表明,宏观+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新技术+传统调研的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够全面而具体地研究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活力,也可为其他历史街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公共环境设施是一个城市群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利用城市历史文化的特性、城市生活的特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以及对原有设施的创新性的改进,来营造既有个性又美观的公共环境,增强城市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6.
宫梅 《潍坊学院学报》2012,(2):97-99,102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街区的保护是城市历史得以延续的基础。通过对十笏园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进行研究,对其文化特色、商业项目、空间环境做了分析,总结出开发模式的特点及其规划方法的优劣,寻求在十笏园街区的改造中保护和发展老潍县的独特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城市化建设中忽略了对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导致承载着宝贵文化资源的历史街区渐渐消亡。在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HUL)的框架下,对广州一德路历史街区进行研究,并通过一系列改造措施,提供一条一德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路径,确保当代干预行动与一德路历史环境中的遗产能够和谐共处,实现一德路历史街区的历史复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改扩建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经常是拆除旧有建筑,重建新"文物",使得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变得"千城一面";如何保留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成为城市建设中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比分析台北市与喀什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的异同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索现阶段保持户县历史街区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拼贴城市"理论对户县历史街区空间肌理进行整合优化.结果表明,运用"拼贴城市"的技术手段,能够使户县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得到修复,地域特色得到传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得到协调与连续.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运用"拼贴城市"理论和手段,对保护传统建筑形态、特色街巷和整合街区内的历史要素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的特色和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所在.瓷都景德镇在千年瓷业发展历史中,积淀了独具特色的与瓷业生产、生活、贸易、信仰等相关的城市景观.本文以街道、里弄、会馆为切入点,从血缘认同、地缘认同、行业认同和信仰认同等方面阐述了手工业城市景德镇城市景观中的瓷业文化认同,揭示了城市发展中人际关系和社会组织变迁的脉络,找寻了城市现代化的精神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11.
顾客感知是影响酒店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近几年酒店管理及旅游感知研究的热点.基于四合院建筑的酒店,是最具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数量急剧递增.四合院酒店的出现,对于丰富历史街区业态,还原街区居住属性以及实现街区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厘清四合院酒店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合院酒店文化顾客感知体系,并以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酒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顾客对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酒店文化感知总体上较为深刻,其中,文化环境感知突出,文化产品感知较弱;顾客的性别、年龄、学历及收入是影响感知的重要因素,感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床上用品等文化产品及酒店特色文化展示等文化品牌上.综上,本文认为四合院酒店存在文化产品严重不足、文化服务欠缺、文化品牌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酒店定位与文化表达、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以及文化品牌等方面入手,提出北京四合院酒店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护扬州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空间格局,文章采用问题分析法和纵横比较法,分析街区特色,针对街区现状,建立合理的保护框架,提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并建议历史文化街区应发掘自身特色,构建合理的保护框架,促进街区的活力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天水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从古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着手,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既要保留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同时也要对街区现代化设施安装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指导,既要保护古建及街区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满足生活的便利性和开发的经济性;应该加强古建管理者和历史街区居住者对古建及传统民居的科学认识,要修旧如旧;加大文物管理部门的建设审批权限,以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指导老街区及其周边的工程建设,保证新建建筑物不影响不破坏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对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既要注重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遗产资源,是城市旅游、文化以及商业开发活动的源泉,正确认知与妥善处置这些资源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者和经营者都是一个挑战。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从复杂顾客体验视角,依据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娱乐休闲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形象价值等维度对历史街区的价值认知展开了实证分析与讨论,揭示了不同顾客群体对于历史街区价值认知的共性及差异性,以帮助历史街区的经营者根据不同目标顾客群体的体验需求进行精准的开发决策。  相似文献   

15.
贾鑫  刘今 《科技咨询导报》2010,(28):138-138
通过对北关街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追溯其历史文化渊源,采取以风貌型保护为主,尽量保持街巷原有格局,改善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续历史街区风貌,探索出对历史街区的实施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重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城市改造中应注意保留街区的人文色彩.如果街区建筑采用全部拆旧建新的方式,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仿传统建筑的新建四合院雕梁画栋影响原街区的建筑风格;二,巨额建筑费用,必然使街区更换新主人,通过原住户表现的老北京风俗也会人去物失.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应考虑以房改加危改的形式,修缮原建筑,保留部分老住房户,政府着重做好街区规划,解决市政设施建设,居民和单位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外迁或留住,留在文化保护街区的单位和居民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共同营造本区域的人文色彩,通过法律的形式把保护规划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2019年TripAdvisor发布的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在线点评数据, 在构建入境游客地方依恋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内容分析法, 探讨不同文化群体对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感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文化群体在街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方面均存在差异; 街区环境的原真性、公共设施和拥挤感知影响不同文化群体的地方依恋, 继而影响文化群体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感知; 文化异质性导致不同文化群体对同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依恋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身份象征和文化归属,保护历史街区,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对每一个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该文以探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为目的,通过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街区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规划思路,解决历史街区的复兴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的街区及建筑群落在承继城市特色、启发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对保留的一些典型院落形式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从街区规划和建筑的角度去体悟城市设计对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遗产是指城市中建成的文化遗产,即能够体现一个城市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古迹、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物等。本文在分析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