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日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日本作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在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具有诸多独到之处。日本的古代历史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经验能为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工作总结出了很好的原则和做法,值得其它城市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日本历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怎样处理好现代人工化的城市建筑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时,日本注意控制城市的视觉空间,尽可能少建高层建筑。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方面,日本特别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日本的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上看,—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得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国文明程度的高低。国家经济发展能否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依赖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城市的竞争,从表面看是经济的竞争,但本质是文化的竞争。作为文化遗产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大遗址,因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含量和独特的人类学、人种学的研究价值,理应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大有可为。但是,目前在大遗址富集的城市或地区,往往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的困境,如何处理好大遗址的保护与当地经济迅速发展之间的关系,把传统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  相似文献   

5.
印迹指的是一种不可逆的学习模式,文化遗产作为人文城市的基因和重要基点,借助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发挥着文化遗产的印痕学习作用,通过其保护传承和展示表达的学习能力,在“人文城市”建设的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新型城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梦,也展示历史文化大国人文城市的新城镇风貌。  相似文献   

6.
目前,益阳文化软实力取得明显进步,但思想观念、体制、人才等三大因素制约了益阳文化软实力的继续提升。城市经营管理者可采取提炼城市精神、壮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完善政策保障五大措施,进一步提升益阳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在海东山地城市建设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研究,认为海东山地城市建设要有别于海西,提出建设城市生态文化体系、促进山地城市的生态转型;正确运用外来名人文化、宣传及保护乡土民族文化;面山处挖掘白族山地文化、滨海处凸显渔民亲水文化;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古村落的保护,推广"一村一品"项目或建立乡村生态博物馆;打造民族性山地建筑文化品牌等海东山地城市民族文化建设的策略,为政府相关部门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丁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3,(32):200-201
文化是城市的根。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增强城市创造力,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的不竭源泉。独特的文化遗产无疑是现代化城市最有品味的名片,惟一性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竞争力。地处中原腹地的食品名城漯河,年轻却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漯河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依托以许慎文化为代表的资源优势,以点带面,致力于打造经典文化名城,形成了独特的“漯河文化现象”,使文化资源永葆生命力,促进其持续、科学、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工程与建设》2006,20(4):296-298,301
城市的个性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文化脉络,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必须得到保存。与此同时,还必须关注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保护与发展就成为一对矛盾,必须妥善解决。文章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再认识,提出一些新的保护观念和建议,并对管理者的责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实施文化遗产登录制度,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城市遗产,是实现历史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英国、日本及韩国的登录制度为例,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解析了3个国家登录制度的导入背景、登录建筑选定方式与标准、保护管理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提出了中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合理更新方面,应构建全覆盖的保护体系、政府主导和多元主体参与并重的统筹管理平台及基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色彩是城市景现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只有将城市色彩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才能创造个性突出、生动丰富的人居环境.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建设迫在眉睫,城市色彩的现实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只有充分认识城市色彩在城市形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像重视城市规划一样重视城市色彩,促进形态和色彩的统一和谐;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城市色彩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协调城市色彩,不断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才能展现长沙的"两型社会"的文明水准.  相似文献   

12.
房芳 《枣庄师专学报》2010,27(3):133-137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大量城市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在分析国内城市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日本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按等级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成立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加强对民众宣传和实现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攀枝花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大三线建设"的重要产物,有着丰富的大工业遗产,这些大工业遗产是攀枝花城市文化遗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使用,对于传承攀枝花城市人文精神,保护和彰显攀枝花城市文化的底蕴和特色,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河申遗是杭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河沿线18个城市乃至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更好地加快运河申遗,省、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于2007年2月2日在湖畔居举办"运河申遗"科技沙龙,国内和我省著名历史学家毛昭晰、杭州运河集团副总工程师韩幼叔、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仲向平,以及浙江大学、杭州市建委、市历史学会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18,(11):85-88
在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越发凸显的背景下,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对于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信息化普及、智慧城市不断推进的条件下,既需要通过创建河南文化遗产管理多媒体分享平台来激励公众积极参与其中,有效推进文化遗产推广与传播。通过从设计目标、体系结构、用户群体、许可操作四方面阐述了构建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文化遗产管理多媒体分享平台的设想,在此基础上对平台的应用选择及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最后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非遗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名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海洋性、包容性、遍在性与非均衡性等特性,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与名城保护互动、注意保护、突出特色、关注游客体验要求等原则,才能实现文化传承、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鲁南文化、运河文化、大战文化三大文化遗产,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地,是由文物古迹、历史遗存和历史街道构成的明清时期的重要城市文化遗产;在现阶段的保护和开发中,采取了修旧如旧和整体保护的策略,以"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大战故里"作为城市营销名片,激发了城市魅力、盘活了历史资源,并成为了海峡两岸首个交流基地;针对台儿庄古城的历史和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激活资源、挖掘内涵、增加文化体验的发展策略,并强化营销古城意象。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城市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以双城市四野历史纪念馆及周边环境的改造为例,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从城市设计的手法和保护原则入手,提出了可再利用(PCD)的现代城市设计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旧城改造的设计实践,最终实现了旧区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城市发展的统一、动态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探讨建筑叙事与历史建筑修复的关系,以建筑叙事与历史建筑修复相结合为基础,衍生新的多元化的建筑叙事发展方向与设计手法,从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将岳阳市聂市镇历史街区作为实践对象,提出关于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其历史文化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沙的历史风貌不复存在,众多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文化生态和城市文化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加强成片大范围历史建筑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长沙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