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新探--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分析了我国现行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两大因素,对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构建了双因素预测模型.并据此提出了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可以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的有效面积。本文以博白县为例,首先对博白县总人口、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进行预测,然后估算出博白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最大潜力和博白县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最后得出博白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预测值与实际需求量的一致性,利用宜昌市1996-2004 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并结合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目标,预测了2010-2020 年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量.结果表明,城镇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工业总产值等3个因素是驱动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因子,其权重分别为0.404、0.316和0.280,预测到2010、2015和2020年,比规划基期(2004年)累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42.36、1 673.12和2 857.43 hm2,其预测结果可为制定宜昌市城镇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模型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内在机理,提出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两大因素-据此对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了建设用地控制模型,提出了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镇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5.
陆川县位于广西东南端,1994年人口城镇化水平是19%,正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城镇体系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预测亚2010年,全县城镇人口将达29.8万人,城镇用地规模将达到2952公顷。在城镇发展模式上,陆川应以沿线集中式为主,迅速形成作用大、辐射强的核心城镇带,并带动一个结构有序、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县域城镇体走向成型。  相似文献   

6.
常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业用地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对常德市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业用地的现状分析,发现常德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情况和国家有关标准相比,常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还有较大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水平综合测评与城镇用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一套城镇化水平综合测算的指标体系,把城镇化水平划分为人口城镇化水平、景观城镇化水平、经济城镇化水平、社会城镇化水平,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到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对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与城镇用地总规模、人均用地量、城镇用地效益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伴随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用地总规模不断扩大,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量有减少趋势,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一定提高,据此对小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明确城镇建设用地碳排放概念内涵及计量方法的基础上,从建成环境与城镇建设用地碳排放的关系出发,按照密度、功能和形态3个方面,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碳排放产生影响的建成环境要素。分析表明,未来研究需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碳排放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转向与空间规划管理单元相衔接的地块空间分析尺度的研究,关注城镇建设用地碳排放在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碳排放效应分析方法,增加对于建成环境与城镇建设用地碳排放关系分析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闽东南地区1996—2001年城镇建设用地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建设用地的综合扩展系数将闽东南地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划分为4种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总结不同扩展类型的特征,研究工业化阶段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县市,其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也明显不同,且与工业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最后对各县市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与产业非农化的耦合系数进行研究,发现其与城镇建设用地的综合变动系数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拟用于城镇非农业建设的用地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建新区是指用于城镇的建设用地和居民点搬迁、改造的安置用地;拆旧区是指拟搬迁、改造的居民点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是指将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后新增的耕地面积,减去拆迁安置占用耕地面积,其作用是将挂钩项目周转指标置换到城镇,将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CLUE-S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 制定现状延续、粮食安全、保护自然和城市扩展4种土地利用策略。使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 量化土地利用策略对各土地利用类型需求的影响, 并利用CLUE-S模型模拟不同策略下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在不同土地利用策略下, 2020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空间格局与2010年有较大不同。现状延续策略以城镇持续扩张为特征, 建设用地增加2280 km2; 粮食安全策略下耕地面积显著增加, 共增加 3611.4 km2, 但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减少; 保护自然策略以耕地大量减少为代价, 共减少耕地3082.13 km2, 但林地、草地和水域增加3726.4 km2; 在城市扩展策略下, 除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增加3375 km2)外, 其他各类用地都呈现减少态势。在空间格局上, 各策略下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有显著的区域特征: 建设用地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高度契合, 往往发生在原有城镇的周边地区; 生态用地的增加多出现在坝上高原以及燕山与太行山山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逐步实施的背景下, 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不同偏好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有偿使用范围小、形式单一、以协议出让为主以及土地多方供应等弊端,削弱了城市土地供应的垄断性,影响了国有土地资产在经济上的实现。分析了建立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制及其驱动力,即适时收购、收回、置换、征用和开发、储备、供应土地,实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笼头放水的土地垄断供应局面。这将有利于城市土地市场的规范和培育、城市化的有序发展和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作为土地管理的一项制度创新,在土地收购储备机制建立过程中,应加强相关法律支撑体系、土地收购价格评估、土地垄断供应与市场供需关系、资金筹措、风险防范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城乡结合部区域非建设用地的现存问题入手,探讨分析城乡结合部非建设用地利用规划的几种模式,即用地空间整合、发展都市农业、营建生态屏障及景观廊道、预留建设用地等,并提出了三种管制方法,即政策导向、分类调控、建设用地拓展约束等.  相似文献   

14.
荒漠化地区县级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荒漠化、土地利用冲突典型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 采用改进的LUCIS冲突识别模型, 构建基于建设、农业和生态用地倾向的3层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评价指标体系, 借助冲突判别矩阵, 识别出4种潜在冲突类型区: 用地优势区、冲突微弱区、冲突一般区和冲突激烈区; 在此基础上, 又依据用地倾向强度级别组合, 细分为12种冲突类型。结果表明, 盐池县有58.90%的土地存在潜在土地利用冲突, 冲突等级以一般为主, 主要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冲突、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冲突和三类用地的相互冲突; 有6.82%的区域发生冲突的风险性高, 主要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间的冲突; 另有40.88%的土地属于用地优势区。结合野外实际调研及近十年政策和制度研读, 对冲突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并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各类土地利用冲突的权衡策略。在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农业和生态3种类型用地潜在冲突识别及利益权衡方面进行了探索, 研究结果对维护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用地效益的研究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用地效益和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动态度模型和信息熵函数研究城市土地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城市土地扩张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扩张的主体,绿地和道路广场用地的增幅最大,说明重庆城市土地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城市居住环境和整体功能逐步提升;重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复杂度呈现"M"型波动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势度和均衡度变化不大,说明城市用地结构处在"调整——平稳——调整"动态变化过程中;二三产业占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城市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土地利用的环境外部不经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8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ARC/INFO 7.0),用变化量、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变化度等指标对肃州绿洲近12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表现为以未利用地(56.19%)、耕地(27.47%)和草地(12.19%)为主,水体、农村居民点用地、林地和城镇用地仅占4.15%,各乡镇土地利用格局差异较大;12年期间,景观破碎度增加,表现在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斑块的平均面积、周长都在减小.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水域明显增加,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也增加,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量、土地利用变化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率)等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肃州绿洲LUCC的变化特点,但都表达出了LUCC较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比较,发现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指标在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通过对山西省2000—2007年人口发展、建设用地增加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等情况的分析,明确了山西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排水区替代平原城市河道的流域范围, 选取天津滨海地区11条河流进行河流污染与土地利用的相关分析。根据遥感影像, 利用GIS提取城市排水区土地利用数据, 计算景观指数并与河流水质状况进行相关分析, 为平原城市河流污染研究提供可行的方法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城市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是河流中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的主要输入源; 在耕地面积较大时增加了河流的有机污染物(如氨氮, 生化需氧量等); 林地、园地、草地和水体对于城市河流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拉萨市城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拉萨市相应的城市规划政策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制定了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三种土地利用需求情景策略.结果表明:2001年和2008年两期的模拟总体精度分别为83.27%和79.26%,且Kappa指数均大于0.75,证明CLUE-S模型针对拉萨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到2022年拉萨市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建设用地逐年增长,且林地和草地面积在不同的情景中均有微弱的增加,水体与未利用地相对变化较小,三种模拟情景中,研究区西部及东部变化较为明显;拉萨市建设用地扩张是景观破坏的主要原因,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的旅游生态旅游模式才是未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今后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可利用研究结果为拉萨市的土地可持续性发展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