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茶菌是一种中国传统酸性饮料,为了得到其生产细菌纤维素(BC)的能力及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变化情况,利用红茶菌混合菌种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对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纤维素产量、还原糖消耗量和pH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从4.77降到3.08,还原糖含量从51.16g/L降到10.55g/L,发酵7d得到4.39g/L的细菌纤维素。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菌纤维素的直径在100~500nm之间;热重分析表明细菌纤维素在296℃处具有最大失重,失重率达46%;红外光谱揭示了细菌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主要由C、H、O这3种元素构成,基本上符合纤维素中各元素含量;XRD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的结晶度为80.21%,是一种高结晶度纤维素材料。  相似文献   

2.
木醋杆菌1.1812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木醋杆菌1.1812液体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木醋杆菌1.1812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适宜培养基和条件是:蔗糖5%,蛋白胨1.5%,柠檬酸0.2%,Na2HPO4.12H2O 0.2%,KH2PO40.2%,MgSO4.7H2O 0.03%,乙醇1%,pH值6.8,温度28℃,培养周期6 d。细菌纤维素产量干重为2 g/L。发酵完毕后过滤收集粗纤维,再用4%NaOH溶液冲洗,去离子水和0.5%乙酸反复冲洗,即获细菌纤维素。通过Sephadex G-150柱层析对细菌纤维素进行组成分析,发现木醋杆菌1.1812发酵所得的纤维素成分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3.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吸附Cd2+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木葡糖酸醋杆菌为菌株,通过L18(37)正交试验优化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条件.将制得的细菌纤维素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Cd2+,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模拟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纤维素制备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浆干粉5%,蔗糖6%,发酵液初始pH值6.0,菌种加入量12%,二级种子活化时间22 h及静态发酵时间7 d.在此条件下纤维素产量为12.36 g/L.pH值是影响细菌纤维素对Cd2+吸附效果的重要参数.对Cd2+的吸附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并具有良好的线性,说明细菌纤维素对Cd2+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体发酵法研究了灵芝培养过程中发酵液pH值、菌丝体生物量、胞外胞内多糖含量及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丝体生物量、胞外胞内多糖含量及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呈先升后降趋势,pH值前3天下降,之后基本不变;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具有相同时间效应和变化趋势,均在发酵4d后达到峰值.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可以反映灵芝菌丝体生长状况,且相对于其它检测指标更为灵敏、简便,可用于发酵过程指示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唯一碳源法从来源于长白山森林的土壤中筛选到多株具有纤维素降解活力的细菌,选取其中的1株芽孢杆菌DS1309进行了鉴定及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发酵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 H6.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碳源为酵母粉。菌株在最适条件下培养48h达到产酶高峰,酶活力可达到1.82 IU/m L。  相似文献   

6.
脂肪酶产生菌Serratialiquefaciens的分离及其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油污土样中分离到一株高产胞外碱性脂肪酶的细菌,经鉴定为液化沙雷氏菌。发酵上清液经超滤浓缩,DEAE纤维素层析,透析去盐后 冻干得精酶制品。表面活性剂吐温20对酶反应也有一定激活作用。液化沙雷氏菌脂肪酶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莪术多糖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莪术多糖分离纯化的最佳条件,优化莪术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为进一步探讨莪术多糖的生物活性奠定基础.莪术经热水提取,酒精沉淀,脱色,脱蛋白得粗多糖.粗多糖用50%、75%乙醇分级沉淀得2个级分CZ1、CZ2,进行DEAE-纤维素柱层析.调节DEAE-纤维素的pH值,比较洗脱曲线的不同.CZ1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到1个组分,CZ2在酸性、中性条件下层析得2个组分,在碱性条件下得1个组分,随pH升高,回收率降低,纯度增高.各纯化得到的多糖组分经纸层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为单一成分.实验证明,pH是影响层析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莪术多糖的最佳纯化pH值为7.0.  相似文献   

8.
对茯苓菌株HD06-10 进行液体发酵培养,采用醇沉法从其发酵液中提取羧甲基茯苓多糖(CMP).用DEAE-32 纤维素和SephadesG-200 对 CMP 进行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主要组分PG.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组分PG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PG为多糖纯品,未检测出核酸、蛋白质等杂质,仅由羧甲基葡萄糖组成. PG 是β构型的葡聚糖,糖环为吡喃型,糖苷键的连接方式为β (1→3)及β (1→6),分子量大约为4.2×104Da.  相似文献   

9.
从自制泡菜汁中提取乳杆菌,经生化鉴定确认其细菌菌属,再从乳酸杆菌中提取EPS并用苯酚-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的测定。在温度、pH值、葡萄糖含量和实验时间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LAB EPS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泡菜中乳酸杆菌获得高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条件和最佳组合为,温度35 ℃,葡萄糖质量分数1.5%,pH值6.5,发酵时间10 h.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掘能够利用纤维素生产聚羟基丁酸酯(PHB)的菌种并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小熊猫粪便中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其改造为PHB生产菌株,利用响应面法,确定菌株发酵合成PHB的最优条件.经过透明圈检测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分离获得1株可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  相似文献   

11.
运用稀释培养方法,将小曲清香型劲酒传统发酵过程中入池、发酵第四天和出窖时酒醅中的可培养细菌分为九大功能群(蛋白质降解细菌群、淀粉降解细菌群、纤维素降解细菌群、木质素降解细菌群、脂肪降解细菌群、产乙酸细菌群、产乳酸细菌群、产丁酸细菌群和产己酸细菌群),探究小曲清香型劲酒传统发酵过程中各种可培养功能细菌群的组成以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数量较多的优势功能细菌群为产乙酸细菌群、产乳酸细菌群和产丁酸细菌群.对分离的各功能群的细菌进行核糖体RNA亚基编码基因(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小曲清香型劲酒传统发酵过程中的可培养细菌主要为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两大类,分别属于3个属、10个种.  相似文献   

12.
放射形土壤杆菌GY04胞外多糖发酵工艺及其持水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阳市郊区玉米地根际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的细菌GY04菌株,其16S rDNA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株为放射形土壤杆茵(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采用均匀设计原理对GY04菌株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利用统计软件SPSS(V10.0)分析,得到GY04菌株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牛肉膏2.000 g/L,乙二醇2.775 g/L,碳酸钙2.000 g/L,初始pH值7.000,接种量7.000%.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多糖产量达(2.683±0.600)g/L.将GY04菌株扩大培养制备成细菌持水剂,实验条件下达到较好的持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肠膜明串珠菌BD3749进行亚种水平的鉴定,探索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利用分子生物学及生化鉴定的手段对高产胞外多糖的肠膜明串珠菌BD3749进行了亚种水平上的鉴定;通过测定其在番茄汁培养基中生长过程的OD595、pH值动态变化以及对其中蔗糖的利用来评价其生长状况;通过对其生长过程中的胞外多糖产量的分析评价其发酵产物作为膳食补充剂的潜力;使用不同装液量培养模拟不同的氧压力强度,研究氧胁迫强度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并据此对其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经鉴定BD3749为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属于食品中可以使用的菌株。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菌株在番茄汁中的发酵及产胞外多糖性能,BD3749在番茄汁培养基中生长旺盛,其合成的胞外多糖主要为不溶性多糖。通过不同装液量发酵实验考察了通氧量对BD3749不溶性多糖产量的影响,并对BD3749在番茄汁培养基中的产多糖量进行了初步优化,在优化条件下,不溶性多糖的产量可达14.5g/L。BD3749属于食品中可以使用的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其能以番茄汁为基质生长并合成大量胞外多糖,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分离鉴定高效产氢发酵细菌是发酵发生物制氢技术的重要前提,利用Hungater技术与宽体窄颈培养瓶平板技术,以及LM-1和HPB-LR培养基分离鉴定厌氧发酵产氢细菌获得六株产氢细菌,葡萄糖是他们最适宜的底物.他们的产氢代谢为乙醇发酵型.产氢细菌发酵液相末端产物分析表明乙醇和乙酸占其总代谢产物的95?%.生理生化和形态学特征分析表明它们属于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类群.16SrDNA碱基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可以划分为新的种属.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并研究了温度和pH对其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7.0、40℃时,其酶活最高,CMC酶活最高达31.36 U/m L,为进一步扩大纤维素降解菌种的筛选和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信阳传统发酵腊肉中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研究.共分离出8种细菌,根据其菌落、菌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初步鉴定.鉴定出的6种细菌为:金杆菌属、葡萄球菌属、蜡样芽孢杆菌、微球菌属、短状杆菌属、乳球菌属,另外还有2种细菌,因其含量少未做鉴定.优势菌为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相似文献   

17.
采用深海中温菌Wangia profunda (SM A87)的胞外多糖对对硝基苯胺进行吸附试验。分别用热分析仪、FTIR和Zeta电位仪对胞外多糖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了吸附时间、胞外多糖用量、pH和温度等方面对其吸附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对硝基苯胺。20?℃时,01?g/L的SM A87胞外多糖吸附处理50?mL初始浓度为15?mg/L的对硝基苯胺水样120?min后,对硝基苯胺的最大吸附率可达91%;Langmuir、Freundlich、Redlich Peterson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SM A87胞外多糖吸附对硝基苯胺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由Langmuir方程得到SM A87胞外多糖对对硝基苯胺的最大吸附量为7692?mg/g(30?℃)。  相似文献   

18.
细菌纤维素绿茶发酵饮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绿茶,白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设计找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和配言。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富含细菌纤维素的绿茶饮料,独具风味,酸甜可口,清凉解热。  相似文献   

19.
对青岛近海及威海近海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的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通过苯酚硫酸法对分离得到的海洋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产胞外多糖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测定,筛选获得了13株生产胞外多糖能力较高的海洋细菌.其中菌株0417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可达144.212μg/ml.观察细菌的菌落形态特点,并且利用PCR技术对其中的7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克隆,将获得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经序列比对鉴定出这些细菌分属于Bacillus,Alteromonas,Pseudoalteromonas三个属,由此构建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20.
生孢噬纤维细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纤维素琼脂糖双层平板的方法,由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好氧性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对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鉴定该菌为生孢噬纤维细菌(Sporocytophag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