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育不同于德育和智育,它不仅仅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感性形式,而意在开发人类的想象能力和情感能力。就想象能力的开发而言,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类的完形能力,可以培养人类的联想能力,还可以促进人类的变形能力。所有这一切,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而且是科技发明的前提。因此,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物质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孟晓辉 《科技信息》2009,(23):I0164-I0164,I0298
当今的电视传媒已经进入了一个由视觉文化形态主导的时代,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剐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这种转变也在影响着当今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行为,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新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尝试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把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放在新闻频道化的大背景下探讨其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原始文化一开始就存在着美和丑两种取向,原始先民追求和创造审美文化,并在其中受到审美教育,产生审美心理和美育心理活动,崇尚美与善,促使了人类的发展、完善,走向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4.
由于电子媒介时代"视觉文化"的转向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兴起,审美呈现出泛化和异化的现象,从而导致审美正义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审美成为一种快感享受,而不是精神享受,因而审美教育在电子媒介时代势在必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实施审美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在素质教育中 ,美育占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美育培养的审美素质直接关系到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塑造。为此 ,传统美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需要确立一种新的美育观 ,赋予美育以新的使命。作为一个在现代化进程中被提出来的命题 ,美育的使命 ,有着广阔的前景。其重要任务 ,一是感性教育 ,二是人格教育 ,三是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从先秦儒、道的教育思想中提炼,挖掘传统美育资源,并将其蕴藏着的厚重的人文精髓,作为一种美育传统移植于现代审美教育的创建,构建现代意义的感性人生教育,强化情感作用与体验效应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美育的重要性是由人的审美本质所决定,并借由人类本质的要求和人类本质发展的需求加以说明。美育就是揭示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提高人类感知活动在对象上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的感知力,使人类能比较自如的保持和谐以辽阔自身。这种和谐既包括自己内在的和谐,也包括自己与外界的和谐。由于人类对美的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因此,美育的内涵也具有时代性。在当代,人们所面临的新情况是对心灵的把握与调控的问题、智能潜力开发问题等。所以,美育亟待解决的不仅是心理感性的实现问题,还需解决人们心智的潜能开发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甚嚣尘上,美育的缺位亦非一日。所谓"文化战略",落到实处便是让文学登场,让美育归位,让教育超脱是当务之急。文学是人类文化精华的凝聚,其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审美。在整个人文教育中,特别是美育中,文学教育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文学不能仅仅是现行大学教育制度下专业之一种,更应该成为人的修养之一种,生活方式之一种,特别在现行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高校美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文学促进高校美育发展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成环境中已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文化的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似乎只有靠图像的呈现与传播才能正常运行.他们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视觉特别是影响为中心的感性主艾形态。视觉文化时代的采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着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时代电子媒介以阐释中介的身份呈现了感性化的审美世界,在制造和引导大学生审美欲望化的表达和叙事的同时,也带来了具有综合化、累积化、群体化的审美疲劳。这些审美疲劳具体表现为视觉、听觉和身体上的疲劳,为多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如何发展高校审美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工作的开展对高校的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普通高校的美育工作已启动多年,大多高校已经形成了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审美教育模式。如何开展我校的审美教育工作?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对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作一次新的解读,对审美教育作了辩正,并发掘席勒审美教育理论中所隐含的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审美教育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是“培养我们(作为具体个体)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教育。审美教育通过文化教养,充分而又全面地发展人的感性和理性,使人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情感、理智与身体得到有效协调,使社会文明、文化的符号概念与“这一个”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建立具体切实的联系,并将这一文明、文化有机地内化到“这一个”人的精神意识。  相似文献   

13.
探讨和阐述了体育运动中的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体育运动中美育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审美实践,美的创造及美感体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情趣,它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的审美教育,创新教学,表率作用,结合讲解示范,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来实施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4.
张彩虹 《科技信息》2006,(12):463-463
美在运动中,运动中的美可以感召人,教育人.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手段,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并且有创造美的能力.体育与美育都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且密切相关.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运用体育教学这种直接、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就是我们要在这里探讨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美育,亦称美感数育或审美教育。它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于人的影响,来唤醒美感,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陶情冶性,美化人主。相对于理性教育,美育对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为培养和造就人类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以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及其艺术作品中美好的形象来感染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情感、意志、思想和性格等方面得到全面陶冶丰富,有助于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正是怀着促进美育发展,推进美育研究的愿望,由我国美学界著名专家彭立…  相似文献   

16.
闫景阳 《科技信息》2007,(8):147-147
审美修养素质每个个体能以美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到德艺双馨、内心和谐,真善美和谐统一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为核心,做人教育为根本;以“文”化人:先进文化为灵魂,和谐文化为内容,美育文化为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真善美为核心特质和理念的审美文化,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征,也是其先进性文化的重要标志。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实施审美教育,做到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新世纪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的视角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燕丽 《科技信息》2008,(5):165-165
20世纪以来创造的视觉图像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刺激了消费,成就了视觉经济,引导人们选择生活。现代传媒和信息的迅猛发展。为视觉文化和视觉图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人们生活在视觉文化之中,改变着人类的审美,消费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自倡导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定位困惑之中,无法确认本有的品位以及应发挥的作用。传统美育者总试图借审美教育达到对人类智力或品德的提升,而当代美育者在宣扬其对人性自由的功用时又往往陷入了对人的自然性的过度推扬。本文试图通过对审美教育所处的困境的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士虎 《科技咨询导报》2007,(24):217-217,219
作为一种审美实践活动,美育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逐渐被纳入到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以其丰厚的美育思想体现在人文关怀、高尚情操等方面,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