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调查分析扬子鳄野生及饲养种群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国扬子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野生扬子鳄栖息地岛屿化严重及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缺陷;饲养种群基础设施规模的局限及没有建立完整谱系资料等。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改变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恢复扬子鳄丘陵人工湿地型栖息地及建立扬子鳄成片滩涂型湿地栖息地;加大对宣城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饲养种群的遗传谱系建设,开展扬子鳄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有效种群大小评估。  相似文献   

2.
蛤蚧是一种贵重的药用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它们生活于石灰岩的山洞岩隙中或这些地域的树洞内.整体(除去内脏)的新鲜或干制品供药用.过去一向依靠天然产量.近年来需求量增加而天然蛤蚧资源渐减,天然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治病和供出口所需.因此研究进行人工饲养繁殖有重大意义.为了使人工饲养工作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必需对蛤蚧的生活条件、生活、繁殖习性等方面开展基础科学的研究.现就三年来对蛤蚧的食性的观察研究,作出初步的总结,供人工饲养等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世界朱鹮饲养繁殖的历史,并对人工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管理措施和现状进行了总结.从1872年英国伦敦动物园饲养朱鹮开始,朱鹮的饲养已经历了130多年的时间.1981年中国朱鹮重新发现以来,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中国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无论从饲养管理、人工繁殖, 还是疾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佐渡、北京动物园、洋县朱鹮 救护饲养中心和陕西楼观台珍稀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的4个种群,世界朱鹮人工种群的数量已达 422只.  相似文献   

4.
扬子鳄繁殖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生态情况,我们曾于1976年3月至1978年2月,对其繁殖、食性、洞穴和冬眠等,作过初步报导。本文系我们于1978年5—10月,在皖南宣城、郎溪和南陵等地,就扬子鳄的繁殖生态所作的专题研究。这为今后进行扬子鳄的人工繁殖与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动物志的编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所获资料初加整理,报导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羊栖菜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羊栖菜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过程中,对羊栖菜有性繁殖生物学、生殖规律进行观察、研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羊栖菜人工育苗中的采苗技术,初步达到羊栖菜生产性育苗技术的要求.同时在开展人工养殖示范、推广中,取得了好于自然苗养殖产量,此外对低温保苗延迟下海暂养技术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人工哺育新生大熊猫的难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野生的数量已很稀少,近年来产区又出现大片竹林开花枯死的灾情,对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有很大威胁,因此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历年繁殖概况自1936年到现在,国内外已有三十余家动物园先后饲养展出大熊猫百只以上,但能够繁殖产仔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大熊猫被公认为动物园中最难繁殖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鳄鱼拍档的工作簿,现在该翻到“10月底11月初”这一页了。这段时间,繁殖研究中心的水塘又将恢复静谧——扬子鳄要冬眠了。适应能力强的扬子鳄已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挖洞,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均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它具有运行费用低、去污效果好、易于维护、可缓冲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等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叙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概念、分类、去除污染物的机理,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深化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来自4个不同地点(包括安徽宣城野生和饲养种群、浙江长兴的饲养种群及在美国的饲养种群)的64个扬子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结果共检测出4个单倍型共3个变异位点,与龟类、鸟类、哺乳类及其它鳄类相比较,反央出扬子鳄线粒体区的序列变异性很低.在此基础上,对扬子鳄遗传保护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褐马鸡是我国的特有珍稀鸟类.由于各种原因,在某些地区褐马鸡种群数量仍在减少.有关研究人员经过探索、研究,在自然繁殖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饲养、繁育,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其养殖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褐马鸡保护对策,旨在总结出经验和方法,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及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扬子鳄产蛋与天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扬子鳄的生殖能力与其在人工饲养下小生境气候之间的关系。5年的研究表明:扬子鳄的产蛋期通常在七月上中旬。这时期的最低平均温度为25.9°C,最高平均温度为28.6°C,降雨量为67.3~81.4mm。但是当气候变化时会影响扬子鳄的产蛋时间和产蛋窝数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1989,(3)
陕西省镇坪县人工养麝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同时也是最先取得人工养麝、活麝取香成果的林麝养殖场.该场的科研人员在群体驯化、活麝取香、饲养防病及泌射机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他们又在提高麝香产量和对林麝的人工授精研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研究麝香分泌规律上,他们发现种麝是提高麝香产量的核心,而饲料、管理、疾病防治又是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13.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其繁殖史只有23年。在这23年中间,国内外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及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的动物园、养殖场和自然保护区饲养站共繁殖大熊猫50胎,产生86仔,哺育成活28只。哺育成活的比例甚低,只有33%左右。各动物园总结以往大熊猫繁殖的经验教训,于1986年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一跃为50%。北京动物园育成两仔在北京动物园的繁育室内,饲养员和几位专家自9月初关切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进行野外生态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拟态的人工鸟园,鸟园内第一代白颈长尾雉系自野外采集的卵和幼雏,经人工育成,在鸟园内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第二代卵经人工孵化,受精率81.7%、孵化率50%、育雏存活率85.2%。本项研究在鸟园设计、人工饲养的食物、发情产卵期管理、卵的人工孵化、育雏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进展,在完全人工条件下育成第二代白颈长尾雉。  相似文献   

15.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是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鳄类中的“临危种”.1973年联合国把它列为世界保护和禁运动物. 扬子鳄分布的面积越来越小,目前仅生活在安徽、浙江、江苏三省交界的部分水域地区.为了挽救这种动物,浙江省建立了两个扬子鳄保护饲养基地:一个在吉安县灵峰寺,一个在长兴县管埭公社尹家大队.这一带河流纵横交错,大小鱼塘星  相似文献   

16.
<正> 无胸腺小鼠(以下简称裸小鼠),系免疫缺陷动物,饲养于SPF环境中,能接受多种人类癌细胞移植。近年来我国病理学家和免疫学家用裸鼠做动物模型,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癌症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某些项目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国内对裸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过滤帽鼠盒可做为最简易的屏障用于饲养SPF动物,近年来国内外虽有这方面的介绍,但对其用来繁殖动物的安全性及使用时间的长短,未见详细报导。本文就过滤帽鼠盒性能,裸小鼠饲养繁殖的效果及微生物检测等几方面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7.
黑熊(selenartos thibetanus)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同时又解决观赏熊和熊胆生产单位的熊源,开展黑熊人工繁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人工授精是饲养条件下繁殖黑熊的重要途径.江国福等(1990),张建滨等(1991)对黑熊采精作过报道.笔者于1991年对12头处于发情期的黑熊进行了20饮电刺激采精,并对所取得的精液进行比较全面的质量检查,其结果与已报道的文献有差异,详见于后.  相似文献   

18.
华南虎是现代虎八个亚种中仅产于中国的虎种,过去曾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近些年由于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华南虎已近乎绝迹.而人工饲养的华南虎至1988年6月底,全世界仅有41只.野外种群几乎不可能自然复壮,保存这一珍贵的物种只有寄希望于人工饲养和繁殖.本文谨将重庆动物园的作法及经验整理于后,或许对这项工作有一定意义.华南虎的生物学特性华南虎成体体长1.6~2.0米,尾长0.9米,体重139~200公斤.体色桔黄且艳丽;黑色横纹较  相似文献   

19.
波音飞机穿透云层,越过美丽的英吉利海峡,稳稳地降落在伦敦加特威克机场.世界雉类协会主度基思·霍曼先生的夫人琼·霍曼女士正在机场大厅迎候我和兰州大学的刘乃发副教授,我们是应世界雉类协会的邀请,前来参加第一届国际鹑类学术研讨会的.世界雉类协会创立于1975年,最初一些鸟类饲养学家联合在一起,对濒危的雉类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防止它们绝灭.当时饲养的种类已超过世界上已知的49种雉类的三分之一.后来它成为国际公  相似文献   

20.
关于扬子鳄(Alligatot Sinensis)卵的人工孵化及幼鳄饲养与越冬的问题,国内以往未曾见到有这方面的资料报导。近年来扬子鳄种群数量日益减少,主要原因之一,是产卵季节母鳄产下的卵常遭产区群众及小孩破坏(捣毁巢卵),致使种群得不到补充之故。为了探讨对鳄卵进行人工孵化及幼鳄饲养与越冬问题,我们曾于1976年8月至1979年7月,先后在皖南宣城采集二窝鳄卵,在室内做了人工孵化及幼鳄饲养与越冬的实验,均已获得成功。这对今后进行扬子鳄的人工繁殖,以及对其种群数量的恢复和发展,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对动物志的编写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