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属于典型的"呼唤型文本"的旅游资料应该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信息的准确传递。通过对昆明的"云南民族村"景点介绍的汉译英文本的翻译效果调查,分析了旅游资料翻译中一些常见的翻译策略和语言错误,指出"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的翻译可以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姜璇 《科技信息》2009,(31):J0170-J0171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世界旅游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旅游景点介绍被翻译成英文。但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要实现旅游文本的预期功能,译者可用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将功能理论应用于旅游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功能翻译理论下旅游翻译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功能翻译理论及其范畴内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对旅游翻译的原则、方法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旅游翻译具有明显的信息型、召唤型特征。因此,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即“目的论”是旅游翻译的方向标;文本功能类型分类说、功能对等、交际翻译等理论是采取灵活翻译策略的依据,而诺德的忠诚原则则是旅游翻译灵而不乱的质量保证。旅游翻译应该是一种灵活的动态顺应翻译。  相似文献   

4.
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汉英旅游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功能理论为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分析了旅游材料传递信息,吸引游客和对外宣传文化的功能,联系翻译功能理论相关的“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删减、改写、增补等具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认为翻译应该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旅游翻译的应用性决定了旅游文本以信息功能为主,感染功能为次。文章通过对长沙市部分旅游景点误译的举例分析,认为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它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诺德认为,翻译活动的目的通常是由翻译发起者来确定的,译者只是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制定出目标文化的文本,以实现翻译活动的交际意图。以诺德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思想为基础,对"陇上江南"一词的使用作了目的论分析,并选取较有影响力的旅游宣传资料和各大知名网站的英译为例子,进行了误差分析,提出了改译意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旅游翻译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诱导行动。提出译者可依据关联翻译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对原文进行动态取舍,并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认为介绍原语文化、社会风情的旅游资料多采用直接翻译的阐释法为好。  相似文献   

8.
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目标文本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功能目的论为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广告翻译应坚持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变通性原则和精美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康英 《科技信息》2013,(2):228-228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家提出的目的论改变了众多译者对翻译的认识,即由原来的语言学层面转移向注重文本以外的文化因素和更加注重功能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主张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注重翻译的交际性与目的文本的交际性。本文基于目的论来探讨在翻译散文和政论文体过程中,译者所选择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将文本类型分成“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类,并针对其交际功能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通过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探究其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及翻译策略之间的紧密联系,并结合旅游文本英译例文,论证文本功能对翻译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体现人类的认知和文化。汉语词汇丰富的隐喻在英译时需要灵活处理,可以根据不同语境、文化内涵和隐喻的凸显程度,对其进行直译、意译、转换目标域或直译加释义。  相似文献   

12.
英语科技名词汉译是科技文献资料翻译的重要组成部份。名词不仅数量多,使用广,且具多意性,翻译中应竭力做到取意正确,既能表达原意,又符合汉语规范。“信、达、雅”是长期以来检查译作质量高低的重要准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接踵而来的是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从而形成新的科学体系。反映上述客观事物,尤其是概念,均需名词,翻译中应一一定名,汉语中若无相应词汇表达,就得造新词或采取其它手段。科技英语中普通名词与专有名词的汉译不尽相同,常用的有意译、音译、音意兼顾译、形译、缩译等手段。普通名词意译为主,专有名词音译为主。本文还就现代英语名词汉译的发展与发展规律和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机器翻译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几种常见的机器翻译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析了机器翻译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4.
翻译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翻译实践发展的产物。本文分析了翻译文化中的翻译心理、意识、思想体系和翻译的概念、标准、技巧、规范及其组织机构,剖析了翻译文化的特点,同时指出了解翻译文化的建构及其特点。这有助于进一步探究翻译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据气体平动能分布律给出分子热运动的三个特征平动能,并分析特征平动能及对应的分布几率与温度的关系,用比较法讨论了平动能分布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还要做出创造性的叛逆。文章针对翻译界存在的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错误认识,以及把"创造性叛逆"与"翻译标准"对立起来的现象,通过分析两个术语的概念与把二者对立起来的翻译现象,说明了创造性叛逆是一种现象而非一种翻译策略,并且进一步论证了创造性叛逆和翻译标准在翻译过程中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在翻译理论方面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严复自己没有说“信达雅”就是翻译的标准,但他比较全面、完整地强调了忠实原文的重要性。如今,人们认识到,准确是翻译的唯一标准,忠实是翻译的唯一原则。对翻译标准的争议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对翻译方法的选择,由此产生了“直译”和“意译”之争。直译和意译均需讲究适度,把握分寸。无论直译还是意译,其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准确;翻译的原则也只有一条,就是忠实。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习语翻译便有相当的难度。根据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习语翻译应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力求做到对原文信息转达的准确和忠实。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外语学习的基本技能,近年来由于推崇全英教学,没有重视学生翻译技巧的训练,造成学生翻译能力下降。本文通过对学生常见的翻译失误进行归纳分类,找出翻译失误的原因,并对翻译教学和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叛逆作为一种有利于推进翻译研究的经典理论,应该被不断地发掘和完善,随着翻译学科发展获得新的生机,使其成为对翻译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要推动创造性叛逆的发展,就必须先肯定该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历史地位,因此文章以创造性叛逆对翻译主体、忠实原则和翻译文学的全新解读为视角,指出创造性叛逆拓宽了我国翻译研究的视野,是我国翻译研究从经验感悟走向系统描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分析了商标名翻译的“等效性”问题,强调商标名翻译不可能“绝对对等”于原商标名,所谓的“等效性”只能是相对的。认为遵循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提出的“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等效论原则,借助灵活多样的翻译技巧,商标名的翻译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这种“等效性”,甚至超出原有的效果,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新的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