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行直接介入治疗时术中并发症的特点及发生率.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记录不同梗塞相关动脉术中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急性右冠脉闭塞行直接PCI治疗术中较左冠状动脉更易发生低血压、缓慢性心率、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结论急性右冠脉闭塞行直接PCI治疗术中并发症更常见,应当采取积极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例ATY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和肾功能损害,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3例自动出院,3例用别嘌呤醇及碱化尿液、利尿后,短期内血液生化指标恢复正常;2例死亡患者中1例死于高血钾所致的心脏骤停,1例死于肾衰好转后的脑出血。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别嘌呤醇及静脉碱化利尿是治疗ATYS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发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其血清中血钠、血钾、血氯的变化情况;动态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并给予相应的激素治疗;观察患者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状.结果收治的120例患者中有100例逐渐好转,其余20例在进行水电解质纠正的过程中予以激素治疗后血钾、血钠以及血氯水平恢复正常.结论低钠血症是引发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水电解质紊乱的主要原因,通过纠正电解质水平,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茧症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3例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茧症的患者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出血、肠管损伤、粪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茧症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皮质醇增多症并发低钾可因药物、感染及合并其他疾病而加重.从皮质醇增多症并发低血钾患者分析体会到,为防止严重低血钾,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熟悉病人病情,注意影响血钾药物,避免血钾降低的情况发生;注意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高钾饮食;严密观察病情及低钾前驱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做好病人心理护理,采取各项措施,促进患者食欲,补充体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月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要动脉病理学变化。方法12月龄雌雄各半动脉粥样硬化小鼠6只,选取主动脉根部、颈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进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管病理变化,采集图像。结果6例小鼠主动脉根部及肾动脉血管均可见油红染色,4例小鼠腹主动脉血管可见油红O染色,而6例小鼠颈动脉均不见油红O染色斑块。结论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部饲育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糖尿病胃轻瘫合并低钾血症患者新的补钾方法.10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58岁,最大年龄79岁,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合并心功能不全3例.根据血钾降低程度给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或含氯化钾溶液20 ~50mL保留灌肠,每日2~4次.治疗期间每日复查血清钾离子,结果最短2d、最长5d,血钾恢复正常.采用氯化钾溶液灌肠法可显著纠正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低钾血症,补钾速度快,患者易于接受,护理操作安全及简单.  相似文献   

9.
以临床案例形式探讨外科手术中心脏骤停发生的原因及抢救措施等,为防治这一严重术中意外事件提供有价值的医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外科手术中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平稳的麻醉、术中良好的监护,可预防和早发现心脏骤停的发生。对高龄、合并有基础病变且身体状况差的患者术前要适当调整,加强术中监护,手术操作轻柔,亦可减少和预防普通胸外科手术中心脏骤停。一旦发生术中骤停应迅速实施"快速、有力"的胸外按压是保证心脏和大脑成功复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高钾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观察23例心电图检查中有高血钾心电图表现患者血清钾的含量来分析、总结.结果发现23例中有21例血清钾升高.结论心电图能在数分钟内提供高血钾诊断,掌握心电图的高血钾特征对临床急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例肾移植术后的女性患者,2 a前采用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远端行端-端吻合术,移植肾脏固定在右髂窝内.术后2 a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80%,狭窄性病变长度15 mm,接受了支架治疗.从左股动脉入路,应用Judkin 6F右冠指引导管,植入冠脉金属裸支架4.0 mm×18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例共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因急性腹痛伴休克急诊开腹手术.9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和/或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后清宫.2例转外院,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清宫;其中1例因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常出现停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药流时不全流产、人流或清宫时大量出血、子宫前壁下段不均质包块、清宫及流产后HCG持续不降、急性腹痛伴腹腔内大出血休克等症状.阴道超声对于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给予米非司酮和/或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后再清宫是基层医院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有效方法,必要时可以开腹手术,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取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清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供心的升主动脉与受体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左肾,将供心的肺动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以自制聚乙烯管直接插入法连接。结果35例实验成功32例,成功率91.4%,受体存活时间平均为(25.3±9.8)d。失败的原因:吻合口出血,血栓形成。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实用,不需手术显微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失败原因探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备中的失败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健康Wistar大鼠 ,线栓法制备MCAO(middlecerebralocclusion)模型 ,利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TTC染色判定梗死是否成功。结果 夏季的大鼠梗死成活明显高于冬春季 (P <0 0 5 ) ;体重在 2 70~ 2 80g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体重的 (P <0 0 5 ) ;雌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P >0 0 5 ) ;插入长度小于 1 8cm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插入长度为大于 1 8cm的 (P <0 0 5 ) ;而麻醉也影响模型成功与否 ;还未发现有明显原因而死亡的大鼠。结论 最理想大鼠脑梗死模型制备是在夏季 ,体重 2 70~ 2 80g ,插线长度小于 1 8cm。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123例急慢性肾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常规内科药物对症治疗同时血液透析。结果12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心电图(ECG)表现在高钾血症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诊断方便且符合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高钾血症的重要方法,血液透析是抢救高钾血症的最有效和最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自制取栓导管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9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前行腹部增强CT明确诊断,入院后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急诊使用自制取栓导管腔内取栓治疗,术后通过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7例(89.5%)患者腹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13例(68.4%)治愈,4例(21.1%)有效,2例患者因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自动出院、随访1周内死亡。结论自制取栓导管取栓技术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具体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病程、栓塞部位、基础疾病等有关,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MDCTA研究正常人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及距离的大小及其对十二指肠水平段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利用MDCTA,回顾性观察108例正常人和17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和十二指肠水平段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距,并进行对比。[结果]所有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MDCTA都展示了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对十二指肠水平段的"钳压",引起十二指肠梗阻。108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46.3°±16.5°,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为14.3°±5.6°;正常人十二指肠水平段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距为14.7±4.4mm,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为4.5±0.8mm,两组数据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MDCTA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钳压"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十二指肠梗阻,又可准确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及距离的减小,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