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了解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及内部结构特征构建了对应的DEAHP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对2007—2012年间我国省际及三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有序度水平呈单调递增趋势,但整体有序状态仍处于相对低下水平.从区域来看,东部与西部的差异相对较大,而相邻区域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从省域来看,相邻省份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省际生态经济系统的有序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DEAHP模型的构建从理论上为评价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为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将人工神经网络和最优分割法相结合,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对1995年和2000年中国钢铁工业区域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模型运行结果表明,1995~2000年中国钢铁工业区域竞争力发生了显著分化,2000年以来钢铁工业发展态势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沿海地区正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优化钢铁工业布局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可见,将人工神经网络和最优分割法相结合的组合模型用于评价钢铁工业区域竞争力水平简便、实用,且避免了人工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是一种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有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论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关系的前提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和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实例表明,理论模型严谨,方法简洁,评价结果合理可行。此方法也可用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可持续发展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论研究、应用方法研究和实证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作为应用方法研究的重要领域,可持续发展本身具有的复杂性、跨学科性等属性决定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文章对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中指标筛选、权重确定、定量化和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指出新方法、新模型的探索,原有方法的总结对比、对于完善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是必要的,而新方法的探索只有在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三维模型,构建了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在分析运算各子系统发展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测算区域可持续发展度、协调度及可持续性的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国西北地区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与实际发展状况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绿色GDP作为一个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角度出发,构建了鄂尔多斯市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市第一产业从绝对优势产业逐渐减少,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显著增加,表明鄂尔多斯市从农业型城市逐渐发展为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②煤炭资源的耗减成本是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耗减账户中最大的贡献因子,而环境质量退化账户占GDP百分比相对较小,进一步说明鄂尔多斯市成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③传统GDP与绿色GDP值都有明显增长,绿色GDP/GDP的比值经历了先降低后逐步增长的过程,表明环境资源为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所做贡献正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张巍  王智  王永岗 《河南科学》2019,37(9):1489-1495
为了评价区域公路网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从技术评价,交通评价和环境评价三个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既有研究成果确立了指标的经典域和节域,构建熵-模糊物元评价模型.该模型以熵值法和物元模型为基础,采用可拓学中的初等关联函数作为隶属度函数来计算指标关于评价等级的隶属度,进而确定各指标的等级水平,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海明贴近度判定各评价等级与标准模糊物元间的远近程度,最后以陕西省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反映区域公路交通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陕西省公路网的评价等级处于"良"和"次"间并偏向"良",公路网现状事故率较低,全省公路节点通达度和路网绿化率也处于较高水平,符合国家所倡导的发展绿色公路、环保公路等相关政策,但在高等级公路建设、公路网密度提高及交通噪声降低方面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阐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预警的方法,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度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风险强弱程度,并进行实例应用. 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可为行政管理部门对区域水资源实施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衡量一个区域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其程度的有效方法.根据内蒙古的区域特点,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动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处于非可持续发展与弱可持续发展之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是提高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设计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内涵和适合河南省区情特点的指标体系;应用AHP方法确定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应用SPSS的聚类分析,结合MapInfo技术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区域分析,得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总体运行效果处于较低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但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子系统发展能力表现为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受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预警系统是确保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阐释构建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指标独立性分析法,对影响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并分析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特点及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预警指标体系赋权,建立预警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本研究立足于耕地资源安全的内涵,探索了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首先构建了包括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和制度安全四个方面17个评价指标,对重庆市2001-2007年的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对重庆市2001-2007年七年的耕地资源安全警度进行了划分。研究发现,重庆市的耕地资源安全总体良好,2005年为无警;2001、2004、2007年为轻警,基本安全;2002、2003、2006年为中警。研究结果为区域进一步进行耕地资源保护、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预警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的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依据,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借助Visual Basic6.0构建了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环境预警系统,通过它对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环境进行了预测研究。目的在于尝试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预警的框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定量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赤潮是目前已知的海洋最大的生态灾害之一,它危及海洋渔业资源,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因此建立了多种预警模型综合运用的赤潮预警系统。在赤潮监控预警业务分析的基础上,集成浮标、船载快速监测、航空遥感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实时获取监控海区的赤潮相关各要素的状况与动态变化数据,开展赤潮监测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评价等信息产品制作与服务技术,分析确定赤潮生消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要素。该预警系统可以通过赤潮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实时或准实时地监测赤潮环境要素状况与动态变化,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和综合信息,并能对重点监控区进行赤潮监控预警。  相似文献   

15.
孟小璐  张宁  高大伟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0):1204-1212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为了使传统产业能够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下持续发展,预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供应能力、科技投入力度和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建立福建纺织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借助灰关联分析法分析各指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度。然后,利用GA优化SVM,构建GA-SVM预警模型,预测2015-2017年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相比较,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预测精度较高,说明所构建的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其预警结果能够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警情监测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6.
王艳艳  毕星 《河南科学》2013,(11):1986-1991
首先对海洋承载力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引出海洋承载力预警的概念。在总结论述海洋承载力预警的研究现状之后,提出“沿海区域可持续承载力”的概念。利用预警界限的设定与预警警情的描述,构建沿海区域可持续承载力的预警指标体系。随后,以天津为例,根据其2000-2009年各项为基础数据,计算天津海洋可持续承载力的各项评价指标,得出2000-2015年警情图和预警曲线图。结果显示,天津目前可持续承载力警情较为严重,需要从经济、环境、资源、科技4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应对调整,来缓解天津的可持续承载力的严重警情。  相似文献   

17.
渤海油田多采用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生产井段长,纵向上非均值性强,且储层疏松,在聚合物驱过程中容易发生窜流现象,为了能够掌握窜流通道的发育情况,从聚驱动态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实时判识及预测的聚窜预警方法。首先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相互独立的聚窜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界限及权重,然后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聚窜判识模型,最后通过灰色预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相结合来确定聚窜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发展趋势,从而对后期聚窜的发生情况进行预警。该方法在渤海J油田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预测精度高达86%。  相似文献   

18.
张云兰 《广西科学》2022,29(1):34-44
动态评价广西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为系统优化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构建包括能值密度、能值货币比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能值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海洋绿色GDP、海洋绿色GDP占比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入研究2006-2020年广西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对广西海洋绿色GDP及海洋绿色GDP占比进行核算。研究发现,广西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大,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比90%以上。2006-2020年系统总能值增加22.65%,其中可更新资源能值增加20.07%,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增加3.45倍,废弃物能值增加5.13倍;随着海洋资源不断开发,能值密度提高22.45%,能值货币比率减少77.67%,能值产出率在0.45-0.60波动,海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涉海人员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系统所承受的环境压力较小,但由于海洋经济粗放发展的负面影响,环境负载率增加2.70倍,能值生态承载力降低1.87%;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为39.99,总体上下降73.91%,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海洋优势和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由于不可更新资源利用和废弃物排放的增加,海洋绿色GDP占比下降2.09个百分点。因此,为了促进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现代海洋科技水平;发展向海经济,推进现代海洋强区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现代海洋保护意识;坚持陆海统筹,共建现代海洋治理格局;注重监测评估,建立现代海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网络化、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使网络集群行为成为校园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舆论现象。完善的预警管理是高校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预警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对网络集群行为实施预测、预报,预警干预可以对网络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使大学生有效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20.
变形监测是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安全运营的保障性工作,而要避免灾害的发生,则需要进行相应的预测预警。从变形监测理论出发,探讨了当前变形预测的模型,开发了基于MATLAB的GM(1,1)模型计算程序,结合某沉降变形监测数据进行了预测分析,给出了预测精度评价和对比图,对GM(1,1)模型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是一次很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