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道家思想对文学的渗透的角度,剖析汉大赋的代表作《七发》、《子虚赋》、《上林赋》渗透的道家思想:(一)在养生和治国方面,体现了道家去嗜欲、尚节俭即“少私寡欲”的观点。(二)烙有西汉前期黄老新道家的特色。《七发》的主导思想把道家的“重身”“贵生”与儒家的人生价值观结合、把养生与治国联系起来;《子虚赋》、《上林赋》以道家的“无为”为主导,又糅合了儒家的政教札乐、仁爱大同思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文献和505系列保健品的研制、生产和使用实践,提出了505产品的中医学理论依据即为老子的养生哲学。进而认为老子关于“贵生”的思想、辨证和谐的调整思想、“恬淡为上”的延寿思想等,奠定了道家养生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道教养生理念,追溯道教养生文化内涵,为当今大众养生保健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道教养生文化所蕴含的"道""理""术"思想为依据展开分析,以强身健体的体育视觉归纳总结道教养生理念的深刻内涵。结果道教修炼养生以体魄健康作为主要目标,其养生文化对于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思想的形成影响深远,道家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奠定了道教养生理念的文化背景,是促进形成中华传统体育基本框架的重要基础之一。结论道教的养生理念丰富而深刻,其赐予人的是一种安身立命的大智慧,让人领略生命的价值在于返璞归真。探索适合现代中国人的养生模式,可以从道教养生文化中汲取精华,返本开新。  相似文献   

4.
动静观是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史上重要思想之一,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动形养生”、“静以养神”、“动静兼养”思想进行概述,得出在传统体育养生中通过体现“动形养生”、“静以养神”“动静兼养”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国民对健康养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养生旅游正势不可挡地从众多旅游业态中脱颖而出,成为旅游的新趋势。古佛山养生旅游资源涵括4个主类,5个亚类和17个基本类型,资源单体数量36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养生旅游要素和深厚的禅宗养生文化积淀,形成了良好的禅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以禅宗“道”的本质为切入点,将禅修境界与养生诉求、环境资源、旅游活动相融合,突出禅宗养生旅游主题,依据养生的“精神性”核心需求,按照问禅养身—习禅养心—参禅养性的逻辑理念,构建了“天人合一,禅养五重奏”禅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并针对观光游憩旅游、森林健行旅游、休闲人居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禅宗体验旅游等特色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6.
道家哲学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健身养生思想,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武术不仅仅是技击之术,同时也是养生之法。养生思想已成为武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科学的(医学)的发展为传统养生思想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主张为养生思想创新和发展提供重要平台。同时也对养生理论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无为本”不仅是道家形上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而且是贯穿道家哲学整个理论系统的一个基本思想和总体性方法论。以此为基本线索深入分析论述道家形上学的理论建构、否定的辩证法原则和无为主义的政治理想 ,可对其理论贡献及思想局限分别作评价  相似文献   

9.
赵玉洁 《科技信息》2012,(14):266-266
太极拳养生文化是太极拳技术及相关养生理论的总称。太极拳受到了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哲理,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拳种之一,坚持习练太极拳可以疏通经络,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使人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让人生命得以旺盛,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太极拳养生文化的演变,从太极拳养生文化的演变来看太极拳的发展状况,也为太极拳更好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泽厚的“儒道互补”论不能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儒家和道家的相互补充,而是主要指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补充。“儒道互补”的理论前提是“巫史传统”,互补的关键则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依据对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李泽厚认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道家居于儒家的补充地位,但这种补充使儒家获得了提升。李泽厚从自身思想体系出发审视道家,其结果是以儒家作为去取道家思想的标准,导致道家的价值实际体现为对儒家的补偏救弊,从而忽视了道家思想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旭升  黄永怀 《科技资讯》2006,(29):133-133
养生保健以强身健心、延年益寿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一直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健身、养生功效,趣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社会学和现象学等研究方法对老子的养生思想进行分析探讨,发现老子的养生方法是在"道法自然"的原则下提出的,包括以"抱一"养生、以"啬"养生、以"静"养生、"守柔"养生等方法,这些养生方法对于中国后世养生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源远流长,其理论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是太极拳理论诞生的摇篮。太极拳理论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和古代养生思想。对太极拳理论渊源的探讨,必然会促进太极拳及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养生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墨西哥,以健身活动与医疗护理为特征,满足旅游者追求放松、平衡的生活状态和逃避工业城市化所带来的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的养生旅游起步虽然比较晚,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其发展速度快,发展的势头良好,可以预见未来养生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时尚热点。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景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并有悠久的道家养生传统,具备开发养生旅游的优势条件。从养生角度对罗浮山旅游资源开展研究,希冀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瑜伽冥想的健身形式入手,结合中国传统养生的思想精髓,对瑜伽冥想的养生思想内涵进行了探析.认为瑜伽冥想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入定养生思想、气-元论思想、天人合一养生观以及动静适宜、形神同养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养生”的角度,论证了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发展的客观选择,进一步阐释在普洱养生度假旅游中,普洱茶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的亮点和特色,对普洱茶养生度假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18.
道家思想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深邃的伦理道德观,具有许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通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道家重视自然,强调用自然来解释自然,“道法自然”,把人视作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遵守自然的规律和法则;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也不同于西方传统主流思想中强调“人为自然立法”的自然观,道家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认为不仅自然万物之间,而且人与自然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共同的本质,遵循着共同的法则,表现为一个共生共荣、同源同体的有机整体。“自然主义”和“道通为一”是道家思想通向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不仅显示了古老的东方智慧,对现代生态伦理学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道法自然”,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道家“行不言之教”的原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道家“以不救救人”的思想要求不以扭曲人的本性去教育发展人;道家“无用之用”的教育理念要求博专结合;道家“正言若反”的观点揭示出教育自身的根本局限性和深刻悖论;道家“得意忘言”的主张启示人们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力的培养;道家“谋于未发”和“图难于易”体现了教育的预防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道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贾琪 《科技信息》2010,(32):272-272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中医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等方面的内容。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把“疾病的防治重心前移”。本文系统阐述了“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及在生活中的养生理念,继承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对提高中医防病治病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