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兰尾炎,而死亡率比急性兰尾炎高十多倍(根据我国统计,急性肠梗阻的平均死亡率为10%左右)。如何预防和治疗,降低其死亡率,实为外科研究重要课题之一。导致肠梗阻的原因甚多,以粘连性肠梗阻的处理较为困难。手术可以引起腹膜粘连,而粘连性肠梗阻又常须用手术解除,其因果关系构成一对复杂的矛盾。自1853年 Virchow 首次描述本病以来,许多人研究其病因,预防和冶疗的方法,效果甚微。1958年以前,对大多数粘连性肠梗阻均采用手术疗法。综合国内报  相似文献   

2.
改良Noble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4例王文林,何永明(定西地区医院外科,743000)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最常见的类型,其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及腹腔炎性病变后。治疗方法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经非手术疗法治疗的患者大多在一年或数年内复发一次或数次,...  相似文献   

3.
观察超声联合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选取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前胃肠减压、低压灌肠、水和电解质平衡维持、营养支持等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粘连复发情况。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肠损伤、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总发生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27.03%(P0.05)。术后研究组粘连复发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29.73%(P0.05)。超声联合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将127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同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蝮蛇抗栓酶合剂预防腹腔粘连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蝮蛇抗栓酶合剂对术后腹腔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两种腹腔粘连的动物模型,分别将60只大白鼠和40只大白兔各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另外将112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随访18个月,观察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结果 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实验组的粘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蝮蛇抗栓酶合剂可有效地预防腹腔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李军成 《甘肃科技》2016,(15):103-104
探讨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腹部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将甘肃省华亭县中医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腹部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23例和对照组29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术后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腹部术后广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在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分析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行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临床效果。选取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共计120例,根据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比观察组长,日平均减压引流量比观察组低,组间比较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方式,可以使临床指标得到显著改善,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因此,该疗法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探讨综合护理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应用的效果。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以及随访1年粘连性肠梗阻复发情况。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综合护理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蒋建祥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1):106-107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发病时多为单纯性肠梗阻,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消除梗阻,由于再梗阻发生率较高,外科医生及患者均惧怕手术治疗,而肠梗阻的中医保守治疗效果较佳。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肠梗阻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体会及难点分析。调病因,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将肠梗阻分为"气机壅滞证"、"实热内结证"、"脉络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四型,分别分析了其病因症状及中医药疗法。通过讨论中医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与体会,经过中药口服或中药胃管注入(不能进食者)配合基础治疗后均能达到非常满意的疗效,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肠梗阻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分析复方大承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选取甘肃省定西市安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8例,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指标变化时间进行比较。治疗7d后,治疗组临床疗效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改善时间、液气平面消退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针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可使其临床疗效有效提升,使其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1.
邓英  张小强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190-190,195
探讨腹腔镜松解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以腹腔镜电切松解粘连及切除粘连带.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尚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腹腔暴露机会少、手术安全性更高,手术时间更短、脏层腹膜干扰轻等特点.而且使术后肠粘连复发的机会更少,是治疗单纯性小肠粘连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12.
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普外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 ,病死率高达 1 0 % [1] 左右 ,尤其是绞窄性者病死率可达 4.5 % - 30 % [1] 。在不同病因肠梗阻的发病构成比中 ,由粘连引起者占总病例数的30 %— 63% [1] ,其中有 1 0 %— 2 5 %的粘连性肠梗阻 ,迟早会发生绞窄 [2 ] ,且粘连性肠梗阻一旦发生 ,根治困难 ,往往是手术松解一次 ,粘连加重一次 ,以致最后无法手术治疗 ,后果严重 ,是普外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 ,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问题 ,是进一步提高与改进肠梗阻防治工作 ,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粘连性肠梗阻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经典方剂结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非恶性肠梗阻的效果,从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恶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60例确诊为非恶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加灌肠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通气和排便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通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胃管注入加灌肠结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肠梗阻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高药物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非手术治疗及大承气汤治疗,对于部分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者行手术治疗.本组2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5例手术,其中3例属阴性探查,术后继续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2例行肠粘连松解术治愈.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手术治疗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2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诊治临床资料进行.结果 22例老年肠梗阻的病因有肿瘤、肠粘连、腹外疝、肠扭转、肠套叠.术后并发症1例,死亡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其余病例均痊愈或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结论老年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和粘连;应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手术干预、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使大多数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得到治愈或缓解.  相似文献   

16.
预防术后肠粘连和粘连性肠梗阻是腹外科多年研究课题,为减轻患者术后肠粘连,广大医务人员从多种途径探讨解决该课题。我们应用猪油于术中涂于腹膜创面预防肠粘连,经临床对照观察取得满意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观察甘露醇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定西市安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单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露醇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P0.05);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腹围改善程度明显增加(P0.05)。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且腹围改善程度明显增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肠系膜扭转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8月~2010年2月间15例小肠系膜扭转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明确诊断6例,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5例,腹痛待查5例,急性腹膜炎4例,均采用手术探查,死亡4例.结论 肠系膜扭转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CT,此病一旦诊断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肠系膜扭转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8月~2010年2月间15例小肠系膜扭转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明确诊断6例,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5例,腹痛待查5例,急性腹膜炎4例,均采用手术探查,死亡4例.结论 肠系膜扭转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CT,此病一旦诊断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20.
探讨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的影响。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在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禁止食用食物、胃肠减压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效果。实验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腹腔感染、肠瘘和短肠综合征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更高,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康复速度,并且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