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的超细铜粉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了500nm至7μm不同粒径范围的超细铜粉,研究了该法的制备工艺及偻末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采用葡萄糖预还原法制备了粒径为1μm的均匀超细铜粉,改善了铜粉末的粒度分布。研究了干燥过程对粉末团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膜分散沉淀法制备硫酸钡超细颗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膜分散技术应用于超细颗粒的制备过程,以氯化钡和硫酸钠为原料制备硫酸钡为例,对于膜分散沉淀法制备超细硫酸钡颗粒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将膜分散沉淀法与直接搅拌沉淀法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直接搅拌沉淀法得到的颗粒成片状,粒度在0.3~1.0 μm;而膜分散沉淀法得到的颗粒球形度好,平均粒径在10~100nm。膜分散沉淀法制备硫酸钡超细颗粒粒度小,粒径分布窄,单分散性好;硫酸钡颗粒粒度随硫酸钠浓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在膜分散沉淀过程中无需进行搅拌。该方法与直接沉淀法相比具有能耗低、可连续操作、以及粒径可控的优点,是一种高效新型的超细颗粒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沉淀法,在特定超声频率下制得超细氧化锌产品。研究了3种沉淀剂通过超声波后对制备超细氧化锌产品的影响,经超声制备的产品分散性好、粒度小。确定了最佳超声时间为50min,超声强度为40%。通过SEM检测可知,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超细氧化锌产品为类球形,晶粒内部有中空孔洞,其粒径约为200nm。  相似文献   

4.
超细氧化铝因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及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的物理性能得以广泛应用.采用液相法制备超细氧化铝粉体即通过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形貌规则、分散性好,粒径较小的氧化铝纳米粉体.纳米氧化铝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马尔文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进行表征.探究使用不同方法制备的氧化铝纳米粉体的形貌、粒径及结晶情况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同方法加不同用量的分散剂对粉体的粒径和形貌的影响.根据表征结果发现在该条件下制备出的粉体为γ-Al2O3,SEM结果表明沉淀法制备出的粉体为结晶状态较好、形状均匀的球形Al2O3粉体,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粉体为蠕虫状的Al2O3粉体,但相较于沉淀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粉体粒径较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制备超细Ni/Cu包覆型复合粉的新工艺。以硫酸铜和硫酸镍为原料、酒石酸铵为络合剂、NaOH调节pH值、水合肼还原的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50nm的纳米级镍包铜(Ni/Cu)复合粉末。并从电化学、结晶学的角度阐述了制备粒度微细、包覆均匀的Ni/Cu复合粉末的基本原理。该方法利用液-液均相置换反应,采用温和的反应条件,直接制备纳米级复合粉末材料,具有方法简单、粉末粒度均匀、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电爆金属丝制备超细粉的新方法,金属丝不与电极接触而是在高压电场中爆炸形成超细粉.研制试验装置,电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铜丝,并获得超细粉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粉末形貌,结果显示,粉末颗粒为圆球状,多数处于纳米级,且分散良好.采用对数正态分布算法分析粉末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粉末的粒度分布集中,平均粒径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铜丝直径越小,电爆制备的粉末中位径就越低、粒度分布越窄;电极间距一定时电爆长度适中的铜丝,可获得中位径小、粒度分布窄的纳米粉.  相似文献   

7.
单分散纳米氧化铋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硝酸铋、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直接合成了纳米氧化铋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化学分析法等对合成的纳米氧化铋粉体的结构、形貌、粒度、成分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在制备纳米氧化铋粉体时对产物粒径和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铋粉体时在Bi(NO3)3质量浓度为300 g/L, 油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作表面活性剂, 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2 h时,产率达99%,产物为α-Bi2O3,纯度达99.5%;颗粒均匀,呈球形,分散性很好,平均粒径约为60 nm.  相似文献   

8.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氧氯化锆 (Zr OCl2 · 8H2 O)和氨水 (NH3· H2 O)为原料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氧化锆微粉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溶液 p H值、煅烧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粒径的影响 ,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 .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研究了产品的粒度、形貌和结构 ,所得纳米 Zr O2 分散性良好 ,粒度分布均匀 ,平均粒径约 2 0 nm,粒子形状为球形  相似文献   

9.
纳米ZnO的制备及其抗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沉淀法,成功地制备了ZnO纳米晶超微粉末,通过XRD、TEM、IR、DTA、BET等手段对制得的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粉体粒径为40nm左右,纤锌矿结构,以球状为主,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用抑菌圈实验法和细菌总数测定法定性、定量地考察了样品的抗菌效果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当纳米ZnO在悬浮液中质量分数为2%时,抑菌率可达到99%;同时还对水热沉淀法形成纳米ZnO的机理和纳米ZnO抗菌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光  张阳  袁英才  李喜孟 《应用科技》2004,31(10):49-51
利用化学沉淀法结合功率超声技术制备了氧化铜纳米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功率超声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强超声场对制备过程和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功率超声引入化学沉淀法,可显著改善粉体形貌,所得纳米氧化铜粒子外貌为球形,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平均晶粒尺寸为24nm.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金属丝脉冲放电的爆破过程,可制备出纯度高、化学活性高的金属超细粉.研制了一种金属丝电爆实验装置.采用不同的过程参数进行了电爆铜丝试验,制备出铜及氧化铜超细粉,研究了电爆过程参数对粉末粒度和形态的影响.激光粒度测试的粉末平均粒径为0.5μm,粒度分布为0.2~0.8μm;扫描电镜的粉末微观形态为球形和多面体.通过调节过程参数放电初始电压、储能电容的电容量、金属丝的几何尺寸和放电回路中的电感,可提高金属丝发生电爆时的能量密度和瞬时功率,从而使粉末粒径减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气相法制备了纳米级氮化铁超细粉末,利用XRD、TEM、XPS和VSM测试了粉末的基本物性,初步表征了粉末的物相、形貌、粒度、成分及相应的磁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气相法可以制备出均匀、链状、超细的氮化铁粉末,并且该粉末的磁性指标优于γ-Fe2O3和田中隆夫的同类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青海察尔汗盐湖卤水为原料,以氨水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微米级球状氢氧化镁。考察了反应温度、陈化时间、氨水加入量、沉淀剂滴加速度等工艺条件对氢氧化镁结晶及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实验条件。采用SEM分析手段对产品的粒径分布、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陈化时间为150 min、氨水加入量40 mL、沉淀剂滴加速度为6 mL/min时,制备的氢氧化镁晶体粒度均匀,结构清晰,分散性好,产率较高,产品平均粒径为20μm。该工艺条件为制备微米级球状氢氧化镁晶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氯化钙和碳酸钠制备碳酸钙为例,将套管式微反应器应用于颗粒的制备过程,并详细考察了各种操作条件对颗粒制备的影响。对所得产品进行SEM和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颗粒 粒径随着体系总流量和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微反应器混合距离对颗粒平均粒径无明显影响。将套管式微反应器沉淀法与直接沉淀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直接沉淀法得到的颗粒形貌差,颗粒粒径在8~11μm之间;而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套管式微反应器可以制得平均粒径为0.89μm,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碳酸钙颗粒。  相似文献   

15.
规则球形纳米银粉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保护剂,以次磷酸钠直接还原硝酸银得到银溶胶;将银溶胶经过后续离心分离和真空干燥处理后制备分散性好的规则球形纳米银粉;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反应温度和溶液的pH值对制备的纳米银粉粒度分布的影响,利用粒度分析仪测试纳米银粉的粒径分布,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银粉的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纳米银粉的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18 K,pH值为10时,可制备规则球形、面心立方晶系纯相的纳米银粉,粒径为15~25 nm,放置30 d后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草酸和LaCl3为原料,通过沉淀法制备出超细La2O3粉体,研究加料方式、实验用水、升温速率、焙烧温度和分散剂的加入对La2O3粒径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和扫描电镜分析超细La2O3粉体的粒径和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逆加法的加料方式,加入复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ZH-08,控制焙烧过程升温速率为28℃/min,在850℃下焙烧3 h,可使La2O3的中值粒径(D50)降至1μm.  相似文献   

17.
以工业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用并流式进料的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的超细SiO2粉末,用BET、TG-DTA、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进料方式、表面活性剂和热处理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并流进料沉淀法所制得的多孔型SiO2比表面积可达823 m2/g,孔容可达1.438 cm3/g.  相似文献   

18.
唐杰 《科技咨询导报》2010,(35):124-124
本文研究在添加有分散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富氨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反应制备纳米硫酸钡的方法。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A-400对硫酸钡颗粒的形貌、粒径、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速率、有无分散剂等工艺参数对硫酸钡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和较低反应速率条件下,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富氨溶液中制得的硫酸钡粉体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33.52nm;粒径分布窄,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ZnO粉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双微乳液混合法制备纳米ZnO粉末.通过实验从nH2O/nAEO3+AEO9、反应物浓度、老化温度及时间、前驱体煅烧温度及时间等方面讨论影响产物的粒径,确定了制备纳米ZnO粉末的较理想的工艺条件.经XRD,TEM和激光粒度仪等检测表征,产物为球形六角晶系结构,平均粒径27nm,粒径尺寸分布范围较窄,99%颗粒达纳米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阻加热蒸发和感应加热蒸发法分别制备出超细镁粉,系统研究了充气压力对粉体产率和粒度的影响,采用XRD、TEM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粉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感应加热蒸发法的产率远大于电阻加热蒸发法的产率;随充气压力提高,粉体产率降低,粉体平均粒径增大.所制备的超细镁粉为链球形结构、多晶态,纯度较高,粒度分布范围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