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开展的前提。工业部门是能源管理和碳排放总量控制的重点领域,且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碳排放强度、减排潜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行业配额分配作为一种有效的分配机制对碳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建立了历史累计碳排放、工业产值、碳强度、技术投入、出口程度等5个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极大熵模型对中国2030年的工业部门碳排放进行了配额分配研究。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湖北等七省市陆续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引入,会在短期内造成覆盖行业的边际成本上升,从而对行业利润造成影响.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分析行业受碳排放交易体系影响的具体机理,并建立起古诺多寡头垄断模型,量化分析不同情景下湖北省碳交易试点对电力、水泥、有色金属和钢铁四大高耗能行业的经济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北省目前的碳配额价格水平和免费配额分配比例下,四大高耗能行业的利润降幅均不到1%,受到的短期经济影响很小.敏感性分析显示,行业利润变化率对免费配额比例的变化较为敏感.四大高耗能行业中有色金属行业受到的短期经济影响最强,在未来逐步加强碳排放总量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二级易腐品供应链,建立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制造商为主导的斯坦伯格博弈模型.当市场需求依赖于制造商的减排技术水平、零售商的促销努力、销售价格以及库存水平时,分析模型最优解的相关性质并设计算法求解制造商的最优减排技术水平和批发价格以及零售商的最优订购时间、订购次数、销售价格与促销努力.利用数值算例验证理论结果并分析相关参数对供应链成员利润及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增加碳配额取值有利于制造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增加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则会使制造商的利润降低;碳配额对零售商的利润没有影响但增加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能够使其利润增加;碳配额对供应链的碳排放没有影响但增加碳排放权价格能够减少碳排放;制造商更愿意对变质率大的产品投资减排技术来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4.
火电行业是中国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其碳足迹研究对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福建省火电行业碳足迹情景预测方法。首先,基于扩展Kaya恒等式识别火电行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以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mination, R2)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作为评价指标优选模型的初级学习器与元学习器,构建融合不同学习器优势的Stacking集成学习碳足迹预测模型。最后,设置了基准发展、产业优化、技术突破、低碳发展四种碳达峰行动情景,以福建省为例对其2021~2035年火电行业的碳达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火电行业的碳足迹,预测系数R2高于0.97、误差MAPE低于0.01。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碳达峰行动情景的火电行业碳排放峰值,得出在低碳发展情景下该省可在2027年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相关研究为中国火电行业碳达峰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背景和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环境的内在需求下,我国出台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政策,确定了减排目标,在7个省市开展交易试点。面对巨大的减排压力,甘肃省开展碳交易,将在确定本省减排成本、实现符合省情的减排管理、增加新的环境调控手段、支持外向型企业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省内碳市场的建设应安排放数据监测报告核查体系建设,配额总量及分配和履约管理,引入市场交易机制3个阶段开展。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工具。相较于欧盟发达国家碳市场,目前我国碳市场正处于地方试点和全国市场并存的初步发展阶段。国际社会碳市场普遍实行立法先行,运用法治手段推动碳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碳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客观上存在政策先行、立法滞后的情况。现行碳市场中日常成交量不大、流动性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碳排放配额分配、登记、交易、结算、核查、清缴、披露、监管等过程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违规风险。为此,需要从加快立法进程、加强监管、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促进全过程控制碳市场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考虑碳排放的延时补货库存控制模型,并与不考虑碳排放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两者最优订购量和总成本在不同环境下发生的变化.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有效地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量,同时最优订购量取决于临界值的大小,碳配额影响总成本,企业可将多余的碳配额在市场上出售获得收益,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对企业生产库存最优化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围绕居民、企业、环境三者关系构建DSGE模型,重点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研究发现:碳配额目标需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碳配额总量将影响经济和环境指标的稳态值;碳配额的总量目标不变时,调整免费配额比例只能影响有偿发放配额的均衡价格;不同配额计算方式(基准线或历史排放法)仅能影响配额的短期价格;不同定价方式(免费发放、竞价发放)的冲击只发生在短期,在中长期将回到同一稳态值;无论自愿减排行为存在与否,经济、环境都回到同一稳态值,但企业参与自愿减排行动时,对经济、环境指标都将带来利好。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选择的通过市场机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对标分析的方式,直接、形象的展示水泥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模式。结果显示,存在一个免费配额比例平衡点可以使得水泥企业无需购买或者销售配额就能完成企业碳排放履约,低于或者高于这个平衡点时企业需要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才能完成企业碳排放量与配额的平衡。本文案例企业的免费配额比例平衡点为93. 08%。同时归纳总结了水泥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由碳排放权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三方企业价格决策问题,根据制造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供应链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情形,分别建立三方企业价格决策模型,并比较分析两种决策情形的优化结果.理论分析表明:供应链集中决策情形下碳排放权供应商的碳权转移价格、碳排放权供应商利润、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利润均高于分散决策.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单位碳排放权成本、单位产品碳排放成本、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和政府分配的碳排放配额对碳排放权供应商利润、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使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非参数框架把我国各省区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率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资本碳比效应、劳动碳比效应、能源碳比效应以及结构效应等7个部分,扩充了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扩展了对碳排放驱动力量的深入理解。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的持续扩大仍然是碳排放增长的首要原因;资本碳比效应是省区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力量;劳动碳比效应是造成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能源碳比效应自2001年以来表现出减排功能;技术进步减排效应微弱,技术效率和结构效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跨省域的碳排放和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模式,该文根据碳排放计算公式对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核算后发现,河北省碳排放占据京津冀地区排放总量的70%以上,且比重还在增加。通过对河北钢铁产业的碳排放能力核算表明,仅河北钢铁行业就占据了京津冀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因此,加快建设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全域的碳交易市场,制定碳金融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创新丰富多样的碳金融产品、培养高素质的碳金融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碳交易监管体系,才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减排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向实现2030年中国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构建了某省内行业间的配额分配权重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将该省内参与配额分配的行业根据减排严格程度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通过引入行业减排优先顺序和配额分配权重构建各行业配额分配支付函数,并通过逆向归纳法求得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最后为了辅助实施减排,控制排放总量,引入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减排优先顺序和分配权重的引入使最终的分配结果不仅考虑了行业的历史减排量,而且将行业减排责任考虑在内,体现了我国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从而使得分配结果更为科学合理;为避免各行业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缺乏减排驱动力引入奖惩机制,使得配额分配后的减排政策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4.
选取某石化污水处理厂作为研究案例,采用碳足迹法对该厂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运用长期能源可替代规划体系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4种情景下该厂的未来碳排放量.结果表明,该厂的碳排放量在基准情景和低减排情景下均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60年分别增加118%和75%;中减排情景下,碳排放量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峰值出现于2025年,至2060年降低45%;高减排情景下,碳排放量急剧减少,至2050年又略微增加,至2060年降低约92%.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不同决策模式下由单一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企业最优定价与减排决策,并分析碳税税率、碳排放限额对产品碳减排率及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针对不同碳排放类型企业应实施差异化混合碳政策:对于高减排投资效率清洁型制造商和高减排投资效率中间型制造商,政府加强碳政策约束能激励制造商减排且不会提高产品价格;对于低减排投资效率清洁型制造商,加强碳政策约束能提高碳减排率但也会提高产品价格,此时政府可对消费者提供适当补贴;对于低减排投资效率中间型制造商和污染型制造商,加强碳政策约束会降低产品碳减排率,且企业会将碳支出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对此政府可提供适当碳减排技术研发补贴以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围绕火电、钢铁和水泥三大典型行业,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究现状、碳捕集能耗、发展潜力和部署路径进行综述,总结了三大典型行业CCUS总体发展情况.指出目前我国典型行业的CCUS技术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CCUS技术使用带来的协同效应(如火电厂能耗增加,水泥厂中与产品的反应等)、安装成本、环境影响和风险等都限制了CCUS的规模化应用.建议细化火电、钢铁、水泥行业减排技术方案,对典型行业CCUS技术研发、示范项目给与专项资金扶持,进一步推进CCUS全链条集成示范及商业化应用,从而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而电煤是我国煤炭消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征收碳税将成为实现低碳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构建火电行业的利润最大化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分析了碳税对我国火电行业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碳税税率A的增加,火电行业的生产成本(碳税)将增大,为了获得最大化利益,火电企业将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量,减少支出;2)降低碳排放系数α,增加发电机组、人力、物流运输等投入,更新机组,采用低碳能源发电,减少碳税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全球变暖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碳排放交易机制已成为一种人们普遍接受的控制碳排放手段。建立了碳排放交易机制下随机性库存控制模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最优订购量与期望成本的变化,得出当碳交易价格增加时,最优订购量会减少;碳排放配额增加时,期望成本会减少,而最优订购量保持不变。最后用算例说明碳排放交易机制使政府更重视企业微观层面的节能减排,引导企业更倾向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
郭建科  黄明蔚  卢亮 《广东科技》2014,(10):231-233,158
中碳强度指数是为全国节能减排行业提供一个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载体的指数系统,可有效反映时间序列上地区或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2005~2011年广东省碳强度指数(SCIIgd,y)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碳排放强度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处于较低水平;在2010年,SCIIgd,y出现了明显回升。通过对广东省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开展对数均值迪氏分解(LMDI)分析发现,广东省的节能目标和低碳政策,对能源强度下降起到了推动作用,进而促成了近几年来广东省碳排放强度和SCIIgd,y的显著下降;但产业结构的变化却对碳排放强度下降产生了负面影响;而能源结构并无有效的优化调整,因此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大。经济危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以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经济事件和活动,也作为独立的外部因素对SCIIgd,y起到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洁平  严妍  禚传瑜 《科技资讯》2023,(14):104-107
对于传统的边际减排成本(Marginal Abatement Cost,MAC)而言,仅仅考虑了技术投入后节能带来的收益,而部分学者对碳减排带来的收益考虑也仅仅是以典型项目的减排量为参照数据。由于不同企业因为机组容量不同,按照国家现行的碳配额方案,即便使用同一技术,能够用于参与碳交易的配额量也是不同的,从而影响带来的收益。该文结合国家对企业配额制定机制,将其与传统的MAC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技术投入下考虑碳配额交易收益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rginal Abatement Cost Curve,MACC)模型,使其模拟结果能够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技术选择的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