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野燕麦草是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一种恶性杂草,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仅甘肃省受害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亩,每年减产粮食约五亿斤。“燕麦敌一号”为防除野燕麦高效低毒化学除草剂,它具有药效高,残效期长等优点,经甘肃省小面积试用结果,防除野燕麦效果在95%以上,1.2.3—三氯丙烯为燕麦敌一号主要中间体。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迅速改变甘肃农业生产面貌,使农业大上快上,我省已在西固农药厂建立了生产、“燕麦敌一号”装置,即将试车投产,将为农业生产作出重要贡献。该厂系以无锡环氧氯丙烷下脚料三氯丙烷为原料,经消  相似文献   

2.
野燕麦草是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一种恶性杂草,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仅甘肃省受害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亩,每年粮食减产约五亿斤。“燕麦敌一号”为防除野燕麦高效低毒化学除草剂,经甘肃省小面积试用结果,防除野燕麦效果在95%以上,1.2.3-三氯丙烯为“燕麦敌一号”主要中间体。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迅速改变甘肃农业生产面貌,使农业大上快上,我省已在西固农药厂建立“燕麦敌一号”生产车间,即将试车生产。该厂系以无锡环氧氯丙烷下脚料三氯丙烷为原料,经消除,低温氯化,再消除等三步反  相似文献   

3.
野燕麦是麦田主要杂草之一,由于它繁殖快、生命力强,又难于人工防除等因素,故发展、蔓延迅速。我国共有19个省区发生,面积在6000万亩以上,每年损失粮食约20亿斤,如陕西省1980年野燕麦发生面积仅310万亩,到1985年就扩大到980万亩。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轻则减产2——3成,重则颗粒无收,因此对野燕麦的化学防除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众多的防除野燕麦的药剂中,野燕枯是较好的药剂之一。我们由1976年开始进行了新型高效,低毒,芽后茎叶除草剂——野燕枯的开发研究、先后进行了4条合成路线的小试,经仔细分析对比,采用适合我们国情的硫磺脱氢法合成野燕  相似文献   

4.
野燕麦是危害我区小麦等作物的恶性杂草,在兵团垦区广为发生,尤以在四、五、六、九、十师和哈密管理局等地发生严重,初步调查统计,发生面积在一百万亩以上,危害面积近七十万亩。危害严重的田块野燕麦密度一般达20万株/亩,少数田块每亩密度高达3~4百万株。一般田块可减少20~30%,严重田块造成“放荒收草”或翻耕改种其它作物。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仅兵团垦区田野燕麦的危害就减产小麦6千万斤以上。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是北京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解放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49年的100万亩目前已达280万亩左右,占粮食耕地面积的50%。产量发展也很快,从1949年单产60斤/亩,目前已达450斤/亩以上。对提高总产量来说六十年代以前靠增加播种面积,七十年代以后则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冬小麦产量年度间很不稳定。自解放以来小麦减产三成以上的五年(56  相似文献   

6.
我们大队地处嵊县、绍兴两县交界的山区,分三个生产队,共有96户,472人,有水田60亩,山地300亩,以生产旱粮和茶叶为主。自从1966年改夏玉米为春玉米小面积试验成功后,春玉米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产量也随着增加。1965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只有6万多斤,去年光春玉米一季就收了9.5万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万斤,比1965年增加2倍多。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全国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4%以上。我省种植面积约8万多亩,主要分布于河西、陇南地区。水稻在我省的最高产量达1400多斤。平均亩产比小麦高。单从水稻的产量来看,在有条件的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积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早日实现我省粮食上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  相似文献   

8.
大米是世界人们主要的粮食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21.6亿亩,稻谷总产量为7720亿斤。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4.89亿亩,居世界首位,国家每年收购稻谷约一千亿斤。稻谷除生产大米以外,其副产品有稻壳、米糠、米胚和碎米。但这些副产品以往利用价值很低,没有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因此,这是一宗丰富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很有前途。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跨上7000亿斤和8000亿斤的新台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况。而1985年全国粮食生产总量为37916.8万吨,比1984年减产2820.2万吨,下降幅度为6.9%,但仍比1978年增产743.8万吨,超过“六五”计划指标36000万吨。然而我市近年粮食生产减少幅度之大却令人担心。85年比84年减产8.2%,而86年比85年又降低8.7%,总产量仅152.79万吨,退回到1978年以前的水平。人均占有量从82年的309公斤减少到2.10公斤,减少幅度为22.3%。原因何在?以下就此谈几点看法。一、耕地面积减少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从1985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情况对比来看,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温州为最少,仅0.45亩(缺上海市资料);从浙江省各地区的人均耕地占有量来看,温州为倒数第二,仅高于舟山地区。1986年末统计,我市耕地面积为280.27  相似文献   

10.
我县位于杭州湾入口处,是个平原水网地区。油菜面积常年保持在11万亩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油菜籽856~1651万斤,是全省的重点油菜产区之一。1978年,全县实现了春粮亩产超历史的同时,113641亩油菜,平均亩产208斤,比1977年亩产123斤增产85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份的1974年亩产185斤增产23斤。在油菜栽培的技术措施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我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72年发病与为害程度,比1971年有所增加,如洛东公社据不完全统计:早稻发病面积1,465亩,其中损失在5~20%的有247亩,损失达20%以上的有177亩,颗粒无收的16亩;晚稻发病面积1,700多亩,损失粮食约8万多斤。但有的公社发病面积较小,如新丰公社发病最轻,穗颈瘟平均仅0.61%,病情指数为0.39,比1971年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2.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我所地处鄞东平原水网地带,自然条件较好,如何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从一九六一年开始进行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试验,到一九六四年,出现了一块田“双千斤”,面积2.31亩,亩产2106斤;经过八年后的一九七二年,一畈田达到了“双千斤”,面积18.8亩,亩产2095斤;一九七三年试验扩大到了0.61亩,探索一个队的生产布局实现“双千斤”的途径,到一九七四年亩产达到1919.3斤,其中稻麦三熟制50.6亩,亩产2230.5斤,最高两块田,一块1.81亩,亩产2400.9斤,另一块2亩,亩产2505斤。实践证明,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是可以实现的。通过几年的试验,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当今,谁不知干旱缺水对农业的危害?干旱是我国历史性的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延续时间长、威胁危害大的特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7%,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1%,每年农田受旱面积多时达4~6亿亩,一般年份也都在2亿亩上下.我国北方干旱缺水地区长期饱受“十年九旱”之苦,南方广大地区亦经常遭受伏旱之灾,干旱是造成我国粮食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4.
冷害的严重性,在今年长期低温、阴雨、寡日照的不良气候条件下,明显地表现出来。据我区在项桥、芦浦等四个公社的调查,不实率一般在45~80%之间。不实率在60%以上的,达2626亩。其中二九青、朝阳等早熟品种占1826亩。一般减产200斤以上。7块典型田块(计15.22亩二九青),平均亩产仅318.9斤。其中1.12亩仅105斤。产量最高的1.80亩,亩产也不过378斤。中熟偏早的品种(如温革等),前作足绿肥的,不实率一般在40%左右,亩产在440~560斤之间,减产100斤上下。总之,早熟品种冷害重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中又以中熟偏早的受害较重;早播早插的又重于一般播种移栽的;山脚田、冷水田重于畈田;施肥偏多的田块重于  相似文献   

15.
油茶是我国主要木本食用油料作物之一,国家计划在北方发展核桃,在南方发展油茶,以满足人民对食油日益增长的需要。全国现有油茶5,300万亩,其中成林3,500万亩,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造幼林1,800万亩,预计至1962年每年可产茶油3,600——5,400万担(每亩产油100——150斤),今后国家还计划在3——5年内陆续发展至12,000万亩,预计成林后每年可产茶油24,000万担(每亩产油200斤)。目前一般产量虽不高,1957年全国平均每亩产油7斤,1958年预计15斤,1959年要求30——40斤,但在工农业大跃进的形势下,全国各地已  相似文献   

16.
流村大队三队有36户,170人,耕地270亩(其中田184亩,土27亩),平塘两口,面积12亩,屯水田50亩,七○年开始养鱼,几年来产鱼3100斤,其中去年产鱼1700斤,比七五年600斤增长1.8倍。七五年开始利用屯水田养鱼,效果很好。有一块屯水田,叫石灰塘,面积4亩,七五年放鱼种2500尾,七六年五月捕鱼310斤,亩产77.5斤;七六年七月又放鱼种4100尾,今年五月捕鱼330斤,亩产82.5斤。每亩田养鱼收入34.65元。这块田过去常年蓄水,形成烂包、冷浸田,杂草多,每年花工多,投肥量大,由于地温低,年年水稻坐蔸严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没有的记录——欢庆我国粮食大丰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前未有的粮食大丰收 1958年我国人民在粮食生产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五亿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钱的光辉照耀下,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过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粮食每亩单位产量出现了古今中外没有的记录。据最近资料:中稻亩产六万零四百三十七斤多,小麦亩产七千三百二十斤,玉米亩产二万五千七百一十五斤,谷子亩产二万一千七百八十七斤,高粱亩产五千三百三十三斤。不但如此,大面积高额丰产田也不断涌现: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四省的一千七百三十二万亩早稻,均已达到平均亩产一千斤;江西省早稻亩产八百至一千斤的共有二百四十五万亩,千斤以上三千斤以下的有一百一十万亩。由于广大农民的忘我劳动,我们取得了1958年农业战线上第一个伟大的胜利:从夏季作物总产量来说,已达到一千零一十亿斤,比去年增产四百一十三亿斤,超  相似文献   

18.
韦敏 《特区科技》1996,(5):46-46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均土地较少的国家,人均耕地在1.2亩左右,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这块仅占世界7%的耕地上却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我们可以想象这块土地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中国12亿人口每年需要6788亿公斤的粮食,而这块土地现时只能供应5106亿公斤粮食,还有1000多亿公斤的粮食缺口需要我们通过进口或改造中低产田去争取。可是我国还以每年平均550万亩的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粮食生产的多少是由耕地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在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更大改善,耕地质量还没有得到普遍提高,粮食单产量还没有重大突破的制约下,粮食的总产量还必须有稳定的耕地面积作保证.因此,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 1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头等大事 我国耕地总面积虽然有19.51亿亩,但人均只有1.59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43%.我国人口还在以每年1 000多万的速度净增,耕地还在以每年几百万亩的速度净减.  相似文献   

20.
前言去年,仙居县将部分迟熟春花田(小麦、草子留种田等)扩种早稻,多数获得较好的收成,但也有不少田块早稻生长不正常,发生“青空穗”现象而减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一万亩左右,占春花田早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严重影响了早稻的高产。白塔公社三千多亩春花田早稻,其中一千亩发生“青空穗”现象,平均亩产不到二百斤,有的只收几十斤。红旗公社上沈大队二百四十六亩春花田早稻,有一百三十八亩发生“青空穗”,亩产在二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