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药对防风-羌活、单味药防风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对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分析,用质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防风、羌活和药对防风-羌活的挥发油分别定性79,70和74个成分,占总含量的85.81%,87.35%和86.76%;药对防风-羌活与防风、羌活的共有组分分别为44和53个;药对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药羌活。  相似文献   

2.
鼎药方是仅含3个单味药的方剂,是药对方基础上的又一种复方基本形式,比药对能更好地揭示复方的配伍机制,采用GC-MS法分离测定鼎药方枳白黄(FA-AM-RS)、单味药枳壳(FA)、白术(AM)和黄芩(RS)的挥发油成分,结合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AMWFA)对其共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鼎药方及其3个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图;用质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定性,采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鼎药方枳白黄、单味药枳壳、白术和黄芩分别定性出89,47,46和17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体积的84.18%,92.64%,92.29%和80.99%;鼎药方与枳壳共有组分39个,与白术共有组分37个,与黄芩共有组分8个,其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枳壳和白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桂枝、白术及其药对中提取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检测,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同时,利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单味药桂枝、白术及其药对中鉴定出66,29和55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4.43%,95.93%和96.35%;单味药与药对共有4种组分,占药对挥发油总含量的13.14%;组成药对后,新增4种组分,单味药桂枝消失33种组分,白术消失7种组分;药对中挥发油主要成分是2-(2-甲氧基)苯甲氧基苯酚、γ-芹子烯和桂皮醛等,它们主要来自于白术;药对种类与含量变化并不是单味药的简单相加,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药对川芎-羌活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与化学计量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测定药对川芎-羌活、单味药川芎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利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RM)对重叠的色谱峰进行解析,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通过质谱库对解析的纯组分进行定性,药对川芎-羌活、单味药川芎和羌活的定性分析结果分别为50,38和43个,占总含量的94.32%,83.19%和96.04%。实验结果表明,药对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药羌活,而化学组分种类基本上为2个单味药的加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三种唇形科植物紫苏叶、荆芥及广藿香用不同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异,为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提取法、冷浸法分别对紫苏叶、荆芥、广藿香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紫苏叶挥发油中共鉴定44种成分,其中7种为共有成分,主要包括石竹烯、细辛脑、芹菜脑、叶绿醇等,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三种方法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62%,2.7%,3.03%;从荆芥中共鉴定出50种成分,其中9种为共有成分,主要包括L-薄荷酮、胡薄荷酮、植醋酸等,三种方法挥发油的率分别为0.42%、2.47%和2.5%;从广藿香挥发油中共鉴定30中化合物,其中9种共有成分,三种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12%,1.48%,2.56%。不同方法提取的三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得率的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主成分含量及微量组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2个体系中的2组二维数据片段进行比较分析,得到2组二维数据片段中的共有组分;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利用二维矩阵数据包含的色谱/光谱信息和局部因子分析以分辨出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光谱,得到具有真实物理意义的唯一解。将AMWFA和HELP相结合,对中药复杂体系药对桂枝-荆芥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AMWFA和HELP相结合能鉴定出药对与桂枝、荆芥的组分数分别为50,53和49个,各占挥发油总体积分数的91.87%,86.25%和92.86%;药对与桂枝共有26个组分,与荆芥共有22个组分,产生两单味药中没有的6个新成分;采用AMWFA法结合HELP法能最大程度且准确地完成中药复杂未知体系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张斌  刘超 《科技资讯》2010,(30):201-202
利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解析羌活葛根药对和单味药间挥发油的共有组分,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通过质谱库定性和解析色谱曲线积分法定量,发现药对挥发油组分含量主要来自羌活,化学成分种类为两单味药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大茴香和小茴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此外,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用来辅助定性.共定性出1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大茴香13种,小茴香11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89.43%和99.53%.共有组分7种.大茴香和小茴香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烯,含量分别为70.72%和85.82%.  相似文献   

9.
GC-MS联用技术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首次对山东平邑产徐长卿的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定性出29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地下部分(根及根茎)15种,地上部分(茎和叶)22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9.64%和96.51%,共有组分8种.徐长卿地下和地上部分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丹皮酚和邻羟基苯乙酮,其中邻羟基苯乙酮为新发现的主要化合物.二者中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88.45%和66.30%,邻羟基苯乙酮的含量分别为8.89%和16.99%.徐长卿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含量比地上部分多,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运用GC-MS联用仪测定鼎药方术归姜及其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对其共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对重叠峰进行分辨,应用质谱库相似度匹配和计算保留指数对各组分进行定性,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对鼎药方术归姜、药对归姜、药对术姜和药对术归分别鉴定出35,73,41和58个组分,其体积分别占挥发油总体积的90.16%,95.56%,92.78%和96.16%;鼎药方中有5种组分来自于药对归姜,有3种组分来自于药对术归,与3个药对共有组分5种。  相似文献   

11.
With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SCFE),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from three cultivars of Xianning osmanthus. The fresh osmanthus flower was processed with a petroleum ether digestion method to produce the extractum. The yields of essential oil and extractum were 0.19 % and 0.13 % (m/m) respectively. The essential oil and fragranc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extracted were analyz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ssential oil contained 36.99%(area/total area) of ionone, ionol and 13.11% of linalool; ionone and ionol contained in extractum were as high as up to 33.33%, while linalool up to 21.92%. Whether essential oil or extractum contains only about 40% fat acid and other ester matters. None of environmental estrogen (phthalic ester) was found in fragrance ingredients. 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O. fragrans Albus group fragrance in Xianning is better than that produced in Hangzhou and Anhui districts.  相似文献   

12.
色谱指纹图谱在精油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布鸣  柴玲 《广西科学》2015,22(2):135-142
精油是天然活性成分,是由一类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体,通过多组分、多指标的分析检测,对其整体信息予以控制,才能科学有效地评价其质量、品质。指纹图谱技术作为复杂化学体系分析的重要方法,可综合反映出精油组分的色谱特征信息,达到全面质量控制的目的。本文综述了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精油质量分析中的现状与应用,旨在建立规范的精油色谱指纹图谱并推广应用,这对精油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完善,以及我国精油植物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肉桂、百里香和生姜精油对荧光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并将抑菌效果最好的复配精油应用于常温猪肉保鲜.结果表明:3种精油对荧光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肉桂精油的抑菌能力最强,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5%,百里香和生姜精油的MIC分别为0.125%和0.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复配精油比例为:0.025%肉桂精油+0.25%百里香精油+0.05%生姜精油.复配精油使常温猪肉的pH稳定,且有效地延缓了常温猪肉储藏期间总菌数的增长.储藏5d后,对照组和复配组的总菌数分别为8.0×108 cfu/g和6.3×106 cfu/g.  相似文献   

14.
CGC-MS法测定白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木香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仪对白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40个峰,共确认了其中的31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1%.其主要成分是5-甲氧基-2-甲基-2-苯基-四氢呋喃(11.9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05%)、n-棕榈酸(9.90%)等.  相似文献   

15.
迷迭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对油水分离得到的直接精油和用石油醚对水相进行萃取得到的萃取精油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直接精油共分离出42个峰,其中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占直接精油总量的99.54%;萃取精油共分离出37个峰,其中鉴定了33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精油总量的91.82%;2种精油成分部分相同,相同成分占精油总量的70.00%;共鉴定了57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8.57%.  相似文献   

16.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2%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出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7%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黔(贵州)产圆叶薄荷的挥发油进行了组分相对含量分析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黔产圆叶薄荷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确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右旋香芹酮(相对质量分数为51.78%)与右旋柠檬烯(相对质量分数为20.93%)。HS-SPME-GC-MS分析圆叶薄荷挥发油具有快速、全面、准确的特点,适于该物种挥发油的成分分析与鉴定。  相似文献   

18.
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测定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考察贮藏对大蒜挥发成分的影响.共鉴定出了2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28%~41%)和甲基烯丙基硫醚(11~16%)等.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期的大蒜油的成分的种类变化不大,但相对含量变化较大。该变化可能源自贮藏期成分的挥发和大蒜水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琯溪蜜柚果皮为原料,研究了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对蜜柚精油性质及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提取所得蜜柚精油为黄色澄清液体,具有新鲜蜜柚果皮的特征香气,所得精油理化指标相差不大,均具有良好的品质.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精油进行组分鉴定分析得知:蜜柚果皮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β-月桂烯、圆柚酮、吉马烯、香叶醇,新鲜果皮精油中柠檬烯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2.37%;其次为β-月桂烯,占26.07%.同时蒸馏萃取法所得精油中圆柚酮的质量分数(8.64%)是蒸馏法的(3.43%)两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