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漆酶催化二氰基氢醌类化合物反应的微量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微量热法测定丁30℃,pH为4.0时漆酶与底物2,3-二氰基-5,6-二氯-1,4-苯二酚,2,3-二氰基-5,6-二溴-1,4-苯二酚,2,3-二氰基-5,6-二碘-1,4-苯二酚催化反应的米氏常数KM,速率常数K,结合能△G0和活化自由能△G^≠T,同时计算了漆酶与2,3-二氰基-5,6-二氯-1,4-苯二酚在30℃,pH=4.0时的反应活性,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差示测温技术测定了Fe(CN)3-6/Fe(CN)4-6体系及Ag/AgNO3体系阳极过程的热效应,实验中采用热敏电阻测定电极表面的温度变化,利用电流、电极电位、温差和极化时间等数据,运用热电化学基本方程得出电极反应的焓变值.实验结果表明,由热电化学方法决定的焓变与由相对应的离子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得来的焓变的差值为一恒定值,进一步得出298.15K下标准氢电极反应的绝对熵值为88.4J·K-1·mol-1.  相似文献   

3.
对大别山造山带的岳西-罗田核部及其南北两翼的13个锆石样品的(U-Th)/He测年结果表明,各样品锆石(U-Th)/He年龄介于85-155Ma之间,核部He年龄为85-107Ma,两翼年龄介于114-155Ma之间,反映岳西-罗田穹隆实际上是一个核部比两翼要热得多的热穹隆,形成大别穹状核杂岩这一热伸展事件可能持续到85Ma左右,核部岩石自85Ma以来的剥露量要比两翼多1528.8m.  相似文献   

4.
以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文题化合物共七个液晶单体,合成了催化剂(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二氯化镍)和光活性中间体(S)-2-甲基丁基苯酚,获得了较高的产率及纯度。经元素分析、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进行了配方尝试,得到了对温度变化敏锐的热变色液晶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烯烃稳定性比较方法的讨论唐宗礼(贵阳师专化学系贵阳550008)烯烃的稳定性在有机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采用氢化热数据进行比较,也可用生成热比较[1]。但对某些烯烃异构体,两种方法比较得出不同结论,如异丁烯与反-2-丁烯的比较。两种比较方法有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一门新兴学科--多相流热物理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介绍了多相流热物理学科及其相关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综述了西安交通大学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多相流及其传热方面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目前多相流热物理研究工作的新动向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镧系元素离子Ce(Ⅲ),Pr(Ⅱ)的二甲酚橙螯合物在水溶液及在N、N-二甲基甲酰胺影响下热致变色规律,比较了DMF对Ce(Ⅲ)-XO、Pr(Ⅱ)-XO螯合物的溶剂效应。研究表明,随着DMF比例增大,体系变色温度逐步下降,热色性逐渐明显,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镧系元素螯合物热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文题化合物共七个液晶单体,合成了催化剂(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二氯化镍)和光活性中间体(S)-2-甲基丁基苯酚,获得了较高的产率及纯度。经元素分析、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进行了配方尝试,得到了对温度变化敏锐的热变色液晶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偏振光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l-20%Mg,Al-6%Mg和Al-9%Mg合金热形变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Al-2%Mg和Al-6%Mg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是在一定的Z参数范围内发生的,而Al-9%Mg合 动态再结晶行为与低层错能相似,Mg含量增加促进了该合金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原因是Mg原子气团阻碍位错的交滑移,使动态回复难以发生。  相似文献   

10.
热分析技术在防火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防火涂料进行热重分析、差示量热扫描分析联合红外分析,对多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阻燃防火性能有较深入的探讨。防火涂料在340-450℃发生了主要的物理化学反应,起到防火阻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酸钠的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G/DTA联用技术,在10、15、202、5 K.min-1不同线性升温条件下,研究了聚丙烯酸钠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聚丙烯酸钠的热分解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应用非等温多重扫描速率法对热分解过程的第一阶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计算得到了聚丙烯酸钠热分解的动力学3因子,分别是热分解活化能E=132.88 KJ.mol-1,指前因子lg(A)=9.103,以及相边界反应型的机理函数,其积分形式G(α)=1-(1-α)12和微分形式f(α)=2(1-α)12.  相似文献   

12.
采用TG-DTG和DTA技术研究了[Eu2(m-BrBA)6(H2O)2(phen)2]配合物(m-BrBA代表间溴苯甲酸根离子;phen代表1,10-邻啡罗啉)在静态空气中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根据TG曲线确定热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运用热分析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确定了第1步热分解的动力学模型为SB(m,n)。  相似文献   

13.
用NETZSCH-STA409PC热分析仪研究了生物质花生壳的分解规律和动力学.花生壳的热分解主要有3个失重过程,第1个发生在80~100℃,为失水过程,对应DSC为吸热,失重量6%;第2个发生在100~380℃,为花生壳的热分解过程,该过程为吸热,失重量54%;第3个发生在380~700℃,为热分解残余有机物缓慢分解过程,失重量为16%;700℃后,基本恒重.讨论升温速率、粒度、气速对热分解曲线的影响.拟合了动力学方程函数,并求出动力学参数.花生壳分解可用三维扩散模型(D3)模拟,活化能E=141.67kJ.mol-1,指前因子lgA=8.645 4,用所得D3模型动力学方程预测,在花生壳分解过程中于360℃保温12min它的分解率近100%.这个结果能够用于优化气化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代可可脂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分析方法对代、类可可脂进行研究,至今国内外尚未见系统报导.本文采用热分析方法,通过热重(TG)、微分热重(DTG)、差热(DTA)和差示扫描(DSC)求算了天然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测定了可可脂的熔点、熔化热、可可脂口感与峰面积的相对关系、晶型的转变以及对选择性氢化作出评价等.该研究对代可可脂的热分析理论探讨,特别对代可可脂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钼酸铵的热分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热重分析(TG),差热分析(DTA),激光拉曼光谱(LRS)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钼酸铵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N,N,N′,N′—四正丁基辛二酰胺与硝酸铀酰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下的TG—DTG曲线;并用差热—色谱在线联用技术对该配合物分别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对各具体分解步骤逸出气体的成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最后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处理热分解数据,获得了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了腺苷的热解过程及非等温动力学,方法:采用了TG-DTG热重仪与红外技术测定腺苷的热解曲线,用Ozawa多升温速率法以及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lfern积分法确定热分解函数,结果:由TG及IR解析了热解过程并得到动力学参数活活化能E,指前因子A,结论:腺苷的热解产物为腺嘌吟,第1步热分解动力学表达式为:dα/dt=Ae^-E/RT2(1-α)[-1N(1-α)]^1/3.  相似文献   

18.
用热重及差热分析法研究了在空气流和氢气流中及有无水蒸汽存在的四种情况下碳酸锰热分解的历程,分别求出了不同情况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和表观活化能。说明了水蒸汽的作用主要在于催化碳酸锰分解为氧化亚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用TG-D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N,N’-双(2-氨乙基)草酰胺合酮(Ⅱ)配合物在动态空气气氛中的热行为,用微分法(Achar法)和积分法(Coats-Redfen法)协同处理非等温TG数据,通过对比热分解动力学参数E和InA,提出配合物热分解反应机理,并由动力学补偿效应获得了E与InA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稀土铕(Eu3+)与对硝基苯甲酸(P-NBA)及2,2'-联吡啶(dipy)配合物在静态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运用Achar法和oats-Redfern法,推断出该配合物第2~4步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动力学补偿效应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