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24小时》2012,(11):35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利用计算机制造出了"虚拟细菌",能模拟微生物的生命轨迹及其一举一动。科学家们表示,这项研究或许有助于改进人类对疾病的理解,并为疾病找到新的疗法。《每日电讯报》在报道中指出,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联姻让科学家们能借用计算机脚本模拟生命,这将让人类大大受益,并有助于回答人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舰艇诞生的那一刻起,很多人都会沉浸在舰艇无比的威力上,可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它的"克星"——反舰导弹在若干年后会随之诞生。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舰导弹天生就是舰艇的"死敌",它的现身能让各类舰艇"胆战心惊",它是神秘莫测的"多面手"。"多面手"的优点源自磨难和勤奋。如果把反舰导弹比作人,那么,他身上的那些优点,正来自于他的磨难和勤奋。翻开中国古代历史,因磨难而奋发图强,最终大有成就的人比比皆是。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生物相容墨水,用于活细菌的3D打印。他们的研究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科学家们把这材料称为"Flink",意思是多功能的"墨水"。这种墨水是由一种水凝胶和细菌混合而成的,这种水凝胶既能保  相似文献   

4.
<正>不久前,以日本生活方式哲学闻名的近藤麻理惠入选《时代周刊》"2015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再次把收纳文化带入公众视野。她推出的《改变人生的整理魔法:日本归纳与整理艺术》一书获得了不少中西方媒体的关注,她的粉丝们也纷纷在网络平台上晒出根据她的建议整理后的"近藤式房间"。其实,除了近藤麻理惠之外,为了解决局促的生活空间和不断增多的的生活用品之间的矛盾,日本还诞生了  相似文献   

5.
正大家一定发现了吧,电影《头脑特工队》里的"情绪担当"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金黄色的"快乐"像一个小太阳,充满了希望;红色的"愤怒"就像一团火,看起来真吓人;紫色的"恐惧",仿佛人们受到惊吓时发紫的脸;绿色的"厌恶",据说是如同女主角莱莉讨厌的西兰花的颜色;蓝色的"悲伤"胖胖的,行动缓慢,说话低沉且沮丧,让人不禁想去安慰她。这样的颜色设定,很直观地表达出了每种情绪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随着《超能陆战队》的热播,剧中呆萌可爱的胖"大白"出尽风头,圆滚滚软绵绵的"大白"叫人一见面就想扑上去拥抱,在看完影片之后,很多网友感概"好想要一个‘大白’一样的男友",短短几天时间,"大白"这个卡通形象便在网上大热。大白的流行反映了时下暖男的受欢迎度爆棚,原来暖男才是女生们的最爱。  相似文献   

7.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云南.五月份渡过沪水(今东川铜矿区附近),天气炎热,长途跋涉的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正在这时,他们发现了一眼泉水,立刻伏下身去饮用,不料味道苦涩,但因口渴难忍,许多将士都饮用了一些。过了不多时,饮过泉水的将士们感到喉头发紧,声音嘶哑,因而十分惊慌。后来找到当地一个有经验的老药农相问,才知道他们饮用的是"哑泉",饮用后轻则声音嘶哑,重则中毒身亡。药农还说,这又是一眼"宝泉",将铁片放入半日,竟能变为铜。将士们求药农解救,药农在山上采集了一些草药,让将士们服用后才得以解救.真有这样使人变哑的"哑泉"和变铁为铜的"宝泉"吗?无独有偶。我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也有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2001:太空漫游》(2001:Space Odyssey,1968)上映50周年。这部影片给我们的最大教益之一,就是让我们认识到:"影评"这种东西,至少到现在为止,还完全没有客观标准。《2001:太空漫游》如今已被尊奉为"无上经典",被公认为科幻影片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影片所展示的想象力被认为极度超前,直到今天仍然毫不过时;然而影片上映之初,却是恶评如潮。《纽约客》上的影评竟认为它"极度缺乏想象力",《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的影评在今天看来也只能沦为笑柄——影评认为故事"进入人类阶段就走向了失败",情节"含糊其辞、轻描淡写",甚至嘲讽它"好在两小时  相似文献   

9.
<正>看到"再生",可能大家都会感觉进入了神话世界。就像是济公的故事一样,济公用扇子在死人身上轻轻一扇,人便活了;像是《西游记》里已死之人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便复活了,这实在令人难以相信。但是,动物具备再生能力是大量存在的事实。这里要讨论的"动物再生"不是说"动物死后能重新复活",而是指某些  相似文献   

10.
正亲爱的读者,你们一定在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里看到过少林七十二绝学之一的"狮吼功"吧?!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有人能够练成此"绝世武功"呢?就在2015年,《最强大脑》播出过一期节目,节目中有一名挑战者利用吼声把玻璃杯震碎了。这名挑战者为什么能够把玻璃杯吼碎呢?今天,我们就从声学的角度来聊一聊这一少林绝学——狮吼功。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互联网+"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融合到各个传统行业,使其衍生出新的价值。从"今天你抢红包了吗""今天你淘宝了吗"到"今天你网购了吗",这些网络调侃语的背后,正显示了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而这种影响几乎在每一个产业都能看到。当互联网遇到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当  相似文献   

12.
<正>王女士的"纠结"王女士最近很"纠结"。女儿读初中,虽然成绩还不错,但与一个男孩子走得很近。王女士注意打探、追踪,发现女儿和这个男孩在QQ上聊得火热,不上课时经常待在一起,有几次王女士还发现女儿和这个男孩子在路上你搂我抱,行为"不规"。为此,王女士责骂过女儿,不许她早恋。女儿一面不承认,一面仍和这个男孩很要好,只不过行动更为"地下",尽量瞒着父母。  相似文献   

13.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开创了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纪元,也留下了不少超越先贤、启迪后学的文字。今天重温这些文字仍是颇受教益的。本刊特从中选择少量重新发表,作为迎接创刊百年献给读者的礼物。本期重新发表的是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原发表在《科学》创刊号上。任鸿隽是《科学》和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他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学术界多称为"李约瑟问题",并时有讨论。由于任氏的这篇文章用文言写成,这次特别配发了文言的译文。还请译者专门撰文对这篇文字进行了解说.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学人探讨"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这一问题的脉络。任氏撰文时恐怕没有想到,后人会对"李约瑟问题"展开争论并把它叫做"难题",他自己的答案其实是清楚的。他行文时。也没有在"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上着墨太多。在创刊号上,他这篇文字最想表达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创办《科学》的心声。所以,他着重说了科学是什么,以及在中国传播科学最要紧的事是什么,并在最后强调:"要之科学之本质不在物质,而在方法","不然,虽尽贩他人之所有,亦所谓邯郸学步,终身为人厮隶,安能有独立进步之日耶"!不难发现,作者所说的"方法",不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更多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联系到作者后来所撰的《科学精神论》,以及《科学》前辈作者的其他有关论述.他们当时用"方法"、"科学精神"、"科学种子"等字眼所指称的,其实就是"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科学思维方式"。抓住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就抓住了在中国发展科学的"种子"和传播普及科学的"渔"。不然尽贩他人之"鱼".怎么会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进步!关于"科学思维方式",本刊近年来正组织思维方式: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科学思维方式:结构和生成》、《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中的本体论预设》等系列文章进行论述。读者可以参阅。  相似文献   

14.
记者本想正式采访王汝宽研究员,但采访变成了"闲聊",于是摸到了未来生物医学发展的脉络.王汝宽教授长期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副所长,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可谓把握医学"行情"的专家.谈到医学,他首先认为要以生物学为  相似文献   

15.
<正>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能成为记忆的高人,渴望能过目不忘,少些读书背书之苦,还能自如地引经据典,高谈阔论,或者才思泉涌,妙笔有神。历史上与现实中一些记忆强人,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描写了张松与杨修斗智斗勇的故事。当时,杨修向张松介绍,说丞相曹操才华非凡,仿《孙子》十三篇创作了  相似文献   

16.
正行走在山西省新绛县这片文化沃土上,在龙香村聆听"龙见于绛郊"的神话,到龙兴镇寻访《弟子规》诞生地,登龙兴寺瞻仰闻名于世的"碧落碑",欣赏誉满华夏的绛州鼓乐……文化根脉流淌出鲜活的乳汁,滋润着这方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新绛在历史上享有"七十二行城"的美誉,各类民间工艺品繁花似锦,刻瓷绘画、刺绣剪纸、皮影、木雕、石雕、云雕、漆器等异彩纷呈。以新绛剪纸艺术馆为例,馆内由当地民间艺人创作的《弟子规》《庄嫁姐妹》等作品,可谓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现     
《科学之友》2008,(2):13-13
闲侃也益智"闲聊与工作、学习一样重要",你相信这种说法吗?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只需与他人进行几分钟的交谈,你的智力水平就会有所提高,其程度是迄今人们所未曾预料到的。甚至,谈话主题不一定非得是所谓改善思维的那种,闲侃上一段昨天看过  相似文献   

18.
正珐华,是以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是在琉璃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上承唐宋三彩余韵,因其华美庄严,得名"珐华",源出佛教经典《大乘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据《饮流斋说瓷》中记述:"珐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窑。"也就是说,珐华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明代北方陶胎珐华彩主要烧造于山西南部地区,大致在高平、阳城、蒲州一带。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全世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全球生物最具特色的地区,被称为"地球第三极"。2017年下半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此次科考将持续五到十年,其间,不断出现令人惊喜的科考成果,其中就包括青藏高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化石群。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化石吟》,课文通过会讲话的奇异化石,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今天就让古生物科考队长吴飞翔跟大家聊一聊高原化石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和《人类由来》两部著作中提到了人身上的"退化的器官",认为它们是进化过程中的"遗迹"。在过去某个时候,这些器官是生存所必需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它们的功能逐步退化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