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动物的葬礼     
不少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有"恻隐之心"、"悼念之情",甚至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葬礼",有些"葬礼"还很隆重。大象表现最为突出。老象一死,为首的雄象便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效仿,  相似文献   

2.
中国网 《科学之友》2013,(10):14-15
借助动物化石和标本中留存的DNA,运用日益先进的克隆和基因技术,人类已经能够"复活"一些早已灭绝的动物,如猛犸象、渡渡鸟、恐鸟等。但这真的是件好事儿吗?让灭绝动物死而复生,意义深远,但投入大量时间、财力和精力挽回"逝者",与更多关注和保护"生者"相比,孰轻孰重?再进一步说,如果人类无法给予动物良好的生存环境,那么被复活的动物最终归宿能否逃脱再次绝迹的噩梦?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葬礼     
近年来,动物学家们通过观察、研究,惊奇地发现,很多动物对于死亡的同类,似乎与人对待死者一样怀有深切的"悼念之情",因此,在动物世界中,也宛如人类社会一般,存在着五花八门的"葬礼"!"土葬"大象常选择"土葬"。当老象断气辞世之后,为首的雄象用牙掘松地面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照办,很快就将死象掩埋了。为首的雄象又带头用脚踩土,其它的象也跟着踩,不多时,便"修"成一座"象墓"。此时,为首的雄象一声嚎叫,众象便绕着"象墓"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着深厚的“悼念之情”。在动物世界中,同时存在着葬礼的仪式。 在这方面,猴子表现突出。老猴刚死,其他活着的猴子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猴尾巴留在外边,群猴注意观察动静。如果来一阵风,风一吹,尾巴一动,群猴就高兴地把死猴挖出来,百般抚摸,盼望复活。当见到死猴毫无反应,又重新掩埋。往往反复十多次。 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里,有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当同类鸟死亡时,其他鸟便把绿叶或五颜六色的花瓣覆盖在死鸟的尸体上,以示“哀悼”。 热带森林里,老象断气后,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泥土,用鼻  相似文献   

5.
每周缴纳10英镑,普通人死后也能冷冻盼"复活" 死后将遗体冷冻在液态氦容器中,然后等若干年后科技发达时再"起死回生",这种"复活梦"以前显然只有少数富翁才能做,譬如<美国偶像>评委西蒙·考威尔就已经签署了一份死后冷冻遗体协议,盼望未来的高科技可以在他死后若干年令他"复活".不过,美国密歇根州克林顿市"人体冷冻协会"提议的一种"冷冻复活"人寿保险协议,却可以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死后冷冻遗体盼"复活"的待遇!  相似文献   

6.
江于 《自然与人》2014,(6):38-40
人刚死的时候,99%的细胞还是有生命的。现代医学只是没有办法让细胞重新启动,于是才出现了人体冷冻学,把刚"死亡"的人马上冷冻起来,以便医学发达时让他们复活。人体冷冻或人体冷藏技术,是一种试验中的医疗科学技术,即把人体或动物在极低的温度下冷藏保存,梦想在未来能够借助于先进的医疗科技使他们解冻后复活及治疗。下面介绍俄罗斯和美国两国专家有关人体冷冻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人是感情动物,但低级动物同样也是有感情的,笔者就曾见过两次动物互救的情景。在我小的时候,家养了两头猪。俗话说,猪八戒,猪"8戒",因为一般猪到了8个月头上便  相似文献   

8.
"人死不能复生",这似乎是亘古至今的一条不可移易的定则。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科学家对此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许多人的所谓"死",是因为现代医学对他所患疾病的无能为力,如果以将来的医疗手段,他们仍有99%的希望活。基于这种认识,科学家正在试验用低温冷冻的方法,将人体长期保存,然后等到科学技术有了新的进展时再将病人唤醒。这项大胆的设想和试验已在某些动物的身上取得了成功,人  相似文献   

9.
自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问世,克隆动物已不再稀奇,可要让已经灭绝的动物复活依旧困难重重.,不过,换个角度想想,50年前谁会相信今天的我们能破解人类的基因全序列呢?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彼得·马勒教授总结他及其同事通过近62个春秋对2189种动物近4~8代的生、老、病、死的研究发现:不仅仅是人会抓紧对子女进行"幼儿教育",动物也同样会抓好对其后代的早期教育,不信,请你看看:  相似文献   

11.
现在,科学家成功克隆了_一头几年前灭绝的皮雷安野山羊(尽管它只存活了几分钟);日本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死亡16年的具有优秀肉质的冠军种公牛"安福号",他们还利用从冷冻了16年的实验室小棕鼠尸体身上提取出的大脑细胞成功地进行了克隆,使它"死而复生";澳大利亚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已经着手研究克隆已灭绝的袋狼;前不久,英国一家杂志列举出10种最有可能通过基因技术复活的古代生物,包括大约在2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不过,在所有复活计划中,人们最关注的恐怕还是恐龙的复活.  相似文献   

12.
太湖银鱼破腹产太湖银鱼,俗称面条鱼,它们的产卵期为头年12月中、下旬至第二年3月,盛产期是1月中、下旬,产后不久即死。它的寿命仅1年。太湖渔民故有"冰消子,爷娘死"之说。早春银鱼产卵时,天气比较寒冷,它们要游到薄冰的地方,擦破肚皮后才能排出鱼子,当小鱼孵出之时,亲鱼便逐渐消瘦直至死去。因此,银鱼产卵又叫"害娘生",是名副其实的"破腹产"。  相似文献   

13.
在大千世界中,人类的气功有颇多神秘之处,而我们的动物朋友是否也会发"气功"呢?科学家经过潜心研究后,欣喜地发现,动物大家族中确实不乏"气功师". 据科学家观察,在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边境处的阿尔卑斯山上,有一种四肢短小、体型酷似野兔的猴子.它怀有一身绝技,即会发"气功".每逢寒冬,冰雪封山,它们为了尽快下山觅食,就首先运好气,随后便向山下滚去,不管山势如何陡峭,都伤不了它一根筋骨.非洲的赞比亚有一种体重达1 kg的奇特老鼠,如果它不幸被人踩在脚下,便会立即拱起脊背,全身运足气,无论你怎样压踩,它都丝毫无损.当你以为它已经死了,脚稍一放松,它立即逃之夭夭.  相似文献   

14.
酸雨的功过     
酸雨,被人们称为"天堂眼泪"或"空中死神",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酸雨会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导致大量农作物与牧草枯死;它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它还酸化河湖水,使微生物和以微生物为食的鱼虾大量死亡,成为"死河"、"死湖";它渗入地下,会导致地下水长期不能被利用.据统计,欧洲中部有100万公顷的森林由于受酸雨的危害而枯萎死亡,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也有近万个湖泊全部被酸化,成为"死湖".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这个充满生命的星球上,谈情说爱并非人类的"专利"。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通常识。其实,几乎所有动物出于繁衍的本能,都具有谈情说爱的"情话",只不过各自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就以低级的昆虫而言,它们的"情话"也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雄蜘蛛在"男大当婚"时,就会用各种特殊的方式向雌蜘蛛传递"情话",夜幕即将降临之际,是雄蜘蛛寻找配偶的黄金时刻,当它发现雌性蛛网后,便静  相似文献   

16.
正读图时代,文字逐渐失色。逐渐消亡的"活字"能否成为工艺品创新重生,它的"复活"能否为传统手艺提供一种新思路?今天,"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仍然在造福人类,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革新,活字印刷已悄然淡出历史舞台。我们不禁要问,活字印刷是不是要仅存于历史课本里了?在这个万众创新的创客时代,"活字"这种古老的艺术,能否跟上创新的步伐,走出一条涅槃之路?在深圳,两位有志于复活"活字文化"的使者——刘美松和韩湛宁将一些记录着历史文化信息的传统活字重新"唤醒",开辟了一个活字工坊,向人们展示活字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当代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冻结生命的含义是:先停止生物的生命,然后在另一阶段又使它复活,换一句话说,就是让生物休眠,甚至你可以当它已经死了,然后又让它从休眠中醒来,生活在另一个时代,当它醒来时会发现时过境迁,已有几十代、几百代或几千代的生物繁殖、死亡。事实上,现在能冻结生命的只是指低级植物和低级动物,我们即使把它们放在条件差的地方,它们也能生存。把它们放在与世完全隔绝的实验室的  相似文献   

18.
鸟儿与战争     
自从有了战争,许多动物就成为人类的"战友",如我国战国时期齐国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到了近代和现代,人们已把许多动物训练成"士兵",去执行一些常人无法完成的特殊战斗任务。这样,在战争利益的驱动下,本来一些温顺可爱的动物也成了战场上的勇士。  相似文献   

19.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感到很奇怪,章鱼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软体动物,怎么会在干旱的沙漠中出现?其实,"沙漠中的章鱼",只不过是人们对一种沙漠植物的趣称. 千年不死的叶 在遥远的非洲西南部沿海,有一个以"鲸"命名的海湾.如果你在这里登上非洲大陆,便进入了纳米比亚的纳米布沙漠.这片沙漠从海岸线起,仅向内陆延伸了几十千米,便被南北走向的山脊挡住了去路,但它却沿海岸向南北发展,从奥兰治河畔直抵库内内河口,长达1400 km.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些动物可以轻松地重新生长身体部位。生物学家希望找出它们再生的秘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蝾螈和老鼠都在一场事故中失去了一个肢体。"蝾螈对这种伤害置之一笑,"缅因州巴港杰克逊实验室的免疫学家和再生生物学家詹姆斯·戈德温(James Godwin)说,"对于一只老鼠却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是因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蝾螈将重新生长失去的肢体——完美的原始复制品,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