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建立蛇伤胶囊中5种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提升蛇伤胶囊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75% A;7~30 min,75% A→90% A;30~40 min,90% A),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5个待测组的线性范围:4.04~40.40μg/mL(r=0.9994)、4.16~41.60μg/mL(r=0.9991)、4.14~41.40 μg/mL(r=0.9959)、4.10~41.00 μg/mL(r=0.9993)和2.16~21.60μg/mL(r=0.9997)。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02%、100.02%、100.03%、99.99%和100.06%,RSD分别为0.40%、0.15%、0.30%、0.11%和0.47%。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用于测定蛇伤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Ca(OH)2和Na2CO3(摩尔比1∶1)为激发剂制备碱矿渣-粉煤灰混凝土,分别研究碱当量和粉煤灰掺量对ASFC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内钢环应变、环向拉应力和抗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开裂系数ζt(t)和抗裂性能评价指标Acr(t)表征ASFC的抗裂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当量的增加,ASFC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碱当量较小时(4%和6%,除特殊说明外,文中均为质量分数),ζt(t)Acr(t)基本不变,继续增大至8%和10%时,二者明显增大,抗裂性能明显降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ASFC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粉煤灰掺量为20%时,ζt(t)Acr(t)明显下降,抗裂性能提高;继续增大粉煤灰掺量至40%,ζt(t)Acr(t)变化不大,抗裂性能没有明显提升. 碱当量为6%,粉煤灰掺量为20%时,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3.
秦惠珍  邹蓉  韦霄  柴胜丰  唐凤鸾 《广西科学》2023,30(6):1171-1179
为探明最适宜栽培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i)的光强,采用人工遮阴方法研究不同光强处理(RI 10、RI 30和RI 50)对其叶片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以及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白花兜兰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thetic rate,Pn)日变化影响基本一致,Pn均随着时间递进而降低,白花兜兰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主要集中在12:00之前,不同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导致的,气孔因素对RI 1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影响较大。RI 3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日均值最大且具有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AQE),显著高于其他光强处理,是白花兜兰生长的最适光强。白花兜兰为阴生植物,RI 5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叶绿素易受损。经过2个月遮阴处理后,白花兜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在RI 30光强处理下最大。因此,人工栽培白花兜兰时应进行适当遮阴处理,其最适宜栽培的光强为750 μmol·m-2·s-1,约为自然光强(2 500 μmol·m-2·s-1)的30%。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利湿通淋颗粒中小檗碱和益母草碱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 ),以乙腈-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50:50),且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测定小檗碱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4%辛烷磺酸钠的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24:7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测定益母草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小檗碱在0.052~0.520 μg质量范围内(r= 0.999 6),益母草碱在0.039 6~0.396 0μg质量范围内(r=0.999 1),进样量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小檗碱的加样回收率为98.51%~102.1%,相对标准偏差为2.08%(n=6);益母草碱的加样回收率为99.90%~102.6%,相对标准偏差为1.13%(n=6)。该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利湿通淋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陈宗游  韦霄  柴胜丰  邹蓉  汪俊芳 《广西科学》2023,30(6):1091-1100
合柱金莲木(Sauvagesia rhodoleuc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了从繁殖生物学角度探讨合柱金莲木的濒危机制,为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合柱金莲木的开花结实物候进行观测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测定其交配系统。结果表明:(1)成龄合柱金莲木植株的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和平均冠幅分别为0.70、129.67和81.98 cm,平均每株结花序15.56串。合柱金莲木于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进入抽(花)序期,4月中下旬进入现蕾期,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开花期,5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果实发育期,8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果实成熟期。合柱金莲木的单花开放在1天内完成,其开花进程可分蕾松、初开、盛开和落花4个阶段,其花序的单花数约27朵/串,果序的蒴果数约18个/串,结果植株平均每株的种子数达5 881.68粒,种子量极大。(2)合柱金莲木的多位点异交率(tm)和单位点异交率(ts)分别为0.982和0.752,tm>ts,说明在物种水平上合柱金莲木存在一定比例的近交,双亲的近交比例为0.230,其存在近交衰退(δ=4.332>0)。合柱金莲木在物种水平上的多位点相关度(rpm)和单位点相关度(rps)分别为0.272和0.314,说明其物种内部存在明显分化的种群遗传结构,其异交子代间亲本相关性(rp)为0.213,表明部分子代共享了亲本。交配系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可能是合柱金莲木濒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阳春砂仁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阳春砂仁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阳春砂仁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阳春砂仁中槲皮苷的含量.乙酸龙脑酯进样量在0.1271~2.5424μg(r=0.9990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5%,相对标准偏差为2.08%(n=6);槲皮苷进样量在0.006~0.013μg(r=0.9995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3.73%,相对标准偏差为0.80%(n=6).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阳春砂仁含量测定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设自然数n≥3,OInk是有限链[n]上的双边k型-保序严格部分一一变换半群.对任意的1≤kn-1,0≤rn-1,记OIn,rk={αOInk:|im(α)|≤r}为半群OInk的双边理想.通过对秩为r的元素和格林关系的分析,分别获得了半群OOIn,rk的极小生成集和秩.进一步确定了当0≤lr时,半群OIn,rk关于其理想OIn,lk的相关秩.  相似文献   

8.
李赵祥 《广西科学》2021,28(4):341-352
互连网络的容错能力是并行计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而d进制n维方(超方的一般形式)在计算机的互连网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考虑有节点故障的d进制n维方的容错性。Fd进制n维方Qnd) 中的错误点集(n≥3), 且|F|≤n-2,证明了Qnd)的每个无故障的边和无故障的点存在于长从4到dn-2|F|的无故障偶圈中。而且,当d是奇数时,Qnd)的每个无故障的边和无故障的点存在于长为dn-2|F|的无故障圈中。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果小檗中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红果小檗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迪马Diamon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50∶50,每100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g);检测波长:265nm;柱温:室温;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线性关系:Y=4009.20X+53.735,R=0.9998,线性范围0.027-1.354μ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1.12%(n=6)。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具有分离度和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作为该药材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和质量监控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自然数n≥3,DOPDn是有限链[n]上的保序且保距部分一一奇异降序变换半群.对任意的r(0≤rn-1),记DOPDn,r)={αDOPDn:|Im(α)|≤r}为半群DOPDn的双边星理想.通过对秩为r的元素和星格林关系的分析,获得了半群DOPDn,r)的极小生成集和秩.确定了当0≤lr时,半群DOPDn,r)关于其星理想DOPDn,l)的相关秩.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密花石豆兰(B.odoratissimum)和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的营养成分差异,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种兰科植物的全株为材料,按照国家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并通过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对其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中粗蛋白、灰分、总糖、硒、钙的含量与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无显著差异(P>0.05),而维生素E、钾含量显著高于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P<0.05)。广东石豆兰和密花石豆兰中茶多酚、镁含量显著高于云南石仙桃(P<0.05);广东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密花石豆兰,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密花石豆兰(P<0.05)。密花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作为广东石豆兰的易混伪品,在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以及抗肿瘤活性、抗宫颈癌、延缓衰老、增强活力等营养保健功效上,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都不能完全替代广东石豆兰。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锈毛苏铁(Cycas ferruginea)、叉孢苏铁(C.segmentifida)和石山苏铁(C.sexseminifera) 3种苏铁属(Cycas)植物的总黄酮、总多糖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其根、叶柄、叶、雄球花、茎干的总黄酮及总多糖含量进行提取,以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锈毛苏铁、叉孢苏铁和石山苏铁叶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大小依次为锈毛苏铁(8.61 mg·100 mg-1)>叉孢苏铁(7.82 mg·100 mg-1)>石山苏铁(1.04 mg·100 mg-1);茎干中总多糖含量最高,大小依次为叉孢苏铁(28.32 mg·100 mg-1)>石山苏铁(24.43 mg·100 mg-1)>锈毛苏铁(16.59 mg·100 mg-1<...  相似文献   

13.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黑高粱(S.almum Parodi)和高粱(S.bicolor(L.)Moench)是假高粱的两种近缘种,其中黑高粱有入侵性,高粱则为栽培植物,不表现出入侵性.为了解影响植物入侵能力的生物学因素,比较了高粱属3种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大小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结果表明,高粱染色体平均投影面积最大,其次是黑高粱,假高粱的最小;就细胞和细胞核大小而言,都是高粱最大、其次是黑高粱和假高粱;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高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速率最低,假高粱的最高.3种植物的种子(颖果)以高粱最大,黑高粱和假高粱的显著小,幼苗相对生长速率以高粱最小,假高粱的最高.3种植物的细胞分裂速率与其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和种子大小存在显著相关,表明入侵性植物往往具有较小的分生组织细胞、细胞核和种子,但是有相对高的细胞分裂速率和幼苗相对干重.因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学指标在高粱属植物入侵能力评估上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弄清桂西北种植光皮桦(Betula luminfera)的生长量,于1997年4月在广西林朵林场营造光皮桦人工纯林,与马尾松纯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光皮桦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7.42 m、7.50 cm和30.06 m3·hm-2,分别比同龄马尾松林分的平均高(4.58m)、平均胸径(4.96cm)、平均蓄积(18.193m3/hm2)提高62.0%、51.2%和65.3%。说明该区营造光皮桦人工幼林的生长量较大,建议在相似立地条件下局部推广营造光皮桦人工林。  相似文献   

15.
以金钗石斛和蜂腰石斛为试验材料,采用菌渣、松树皮、草炭、木屑、椰糠和水苔为栽培基质,研究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两种石斛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筛选出更适宜两种石斛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为两种石斛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添加有菌渣、水苔、草炭和椰糠等材料的基质都较常规栽培基质(松树皮+水苔)能不同程度地增加两种石斛的成活率,有效提高生物量,促进植株生长.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可知,m(菌渣)∶m(松树皮)∶m(水苔)=1∶2∶1的基质配方最有利于金钗石斛幼苗的生长,而m(草炭)∶m(松树皮)∶m(椰糠)=1∶2∶1的基质最有利于蜂腰石斛幼苗的生长.且这两种混合栽培基质能有效增加金钗石斛和蜂腰石斛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POD和SOD活性,提高植株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广西的You目昆虫3新种,即You科的兴安短肛You(Baculumxinganensesp.nov.)异You科的广西原异You(Proscelesguangxiensissp.nov)和蓝胸蔷You(Asclescaeciussp.nov.)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与近缘种作比较,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添加前体物质对红树植物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来源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YX-001和Penicillium sp.YX-002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选取马铃薯葡萄糖液体(Potato Dextrose Broth,PDB)培养基和察氏(Czapek''s)培养基,分别在其中添加2种前体物质(甲戊二羟酸和酪氨酸),采用12孔板对菌株进行微量发酵培养。通过分析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HPLC指纹图谱、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卤虫致死活性,探究添加前体物质前后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2种前体物质均可使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和化学多样性增加,但生物活性的变化有所不同。酸性环境可能会促进菌株中具有较好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但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杨叶肖槿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YX-001和Penicillium sp.YX-002的次级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连续K-框架的定义,给出了Hilbert空间连续K-框架的两个等价刻画.在连续K-框架中挖去部分元素还构成连续K-框架的两个充分条件和不构成连续K-框架的一个充分条件,利用合成算子和两个连续Bessel映射的有界线性算子SF,G去刻画连续K-框架.最后讨论Hilbert空间连续K-框架的扰动.  相似文献   

19.
20.
探索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两种金花茶的合理采摘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的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试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从抽梢至成熟过程中(11月—翌年10月)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显脉金花茶4种活性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在1—2月较高,其中2月最高,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3.387%、8.382%、3.779%和2.786%;而金花茶的综合得分在8—10月较高,其中9月最高,4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1.578%、3.955%、1.875%和2.389%。显脉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1—2月,2月最佳;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8—10月,9月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