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文化负载词在译语中缺乏对应语,因此如何成功地翻译电影字幕中的文化负载词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文化负载词的字幕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域。以"三维"翻译原则为指导和判断标准,结合电影字幕翻译实例,探讨生态翻译学对电影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启示,以期获得最佳译文,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曹健 《科技信息》2012,(20):217-218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生态翻译环境选择翻译方法,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本文尝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英语影视剧字幕翻译过程中跨语际、跨文化的转换活动,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层面对字幕翻译的文本进行研究,以期能拓展字幕翻译的研究领域,并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电影《建国大业》的字幕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梅 《科技信息》2009,(34):I0122-I0122
本文从德国翻译学派的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角度,以电影《建国大业》的字幕翻译为案例,浅析译者在该影片字幕翻译中所选取的翻译策略。针对字幕的特点,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起到了使观众很好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孝经》作为中国孝文化典籍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典籍英译史上被翻译数次,其中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当属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译本。结合理雅各《孝经》英译本,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原则,以“三维”转换为方法,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探讨分析孝文化典籍英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语料库翻译学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在自建双语电影字幕平行语料库中对汉语"喜欢"和英语"know"及其对应的各种译句的分析,发现电影字幕翻译中对词的翻译远比词典中提供的翻译选项更形象、全面。最后得出结论:在翻译教学中,可考虑使用电影字幕平行语料库,以收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跨文化传播的不断深入,电影逐渐成为大众传播领域的重要媒介之一。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翻译形式,也是消除语言障碍促进文化传播的媒介,在电影的推广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入手,通过对《风雨哈佛路》翻译实例的分析,从语言层面、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三个方面论述功能对等理论对于电影字幕翻译的指导性作用,以使得原语电影的文化特色以及语言文体等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创造性再现。  相似文献   

7.
李季 《科技信息》2014,(15):199+211
描写吸血鬼与人类爱情的小说《暮光之城》因其疯狂的畅销,使它很快被搬上了银幕。但是其字幕的中文翻译却需要进一步推敲。本文从功能学派目的论角度对电影《暮光之城》字幕的汉译进行评析,进一步探讨了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并强调了译者的重要性与责任。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在不同的生态翻译环境中,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最大程度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译者不妨采用生态翻译学中提出的"三维"原则来指导公示语翻译,在转换过程中考虑具体的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翻译手段和策略,提高整合适应度,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婵 《咸宁学院学报》2014,(1):97-98,100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来阐释赛译《水浒》的翻译思想,从而说明,赛珍珠直译的思想,以及进步的女性主义思想凸显了中国文化为核心的汉英翻译生态。  相似文献   

10.
电影字幕的翻译过程就是电影创作者与译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本文从语用学理论合作原则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以《铜雀台》的字幕翻译为个案,阐述了合作原则的基本准则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提出了传递适量信息、忠实传递信息、强调主要信息和表达清晰通俗等四个字幕翻译准则,以期促进字幕翻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尚生、摄生、转生、化生”是生态翻译学的最新理论进展,体现了该理论一贯倡导的“生生与共”思想,为典籍英译提供了生态翻译的理论指导。从四生论对比分析《桃花源记》林语堂和戴维斯两个英译本发现,两位译者在崇尚生命、获取生命、转化生命、运化生命的翻译过程中妙笔生花,各显神通,二者虽路径不同,各有千秋,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文本移植过程中原文生命的复活和译文生命的延续,有力地验证了生态翻译学的学术思想。中国翻译理论需要向世界翻译学研究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提供来自东方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描述性手法,对两部影片《阿甘正传》与《阿拉丁》的字幕翻译进行实例分析,考察英汉电影字幕翻译对文化他者的改写现象。字幕翻译由于其特殊性,必然要求对原语文化的翻译通俗易懂,译者因而通常会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使目的语受众尽快在最佳程度上理解原语表达的信息和艺术内涵,这就使得英汉电影字幕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和文化的改写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翻译生态环境和三维适应论角度对当前公示语英译过程中所做的适应和选择进行考察和解读。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兼顾语言生态平衡,在语言形式、文化内涵、交际意图的传递和阐释等方面遵循多维适应性转换原则,实现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语用等效,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达到最佳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电影字幕翻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由于受到技术和语境的约束,电影字幕翻译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字幕翻译应尽可能地产生最佳关联,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分析电影《赤壁》的字幕翻译,归纳出一些可行的字幕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是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有声双语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建立在对中国和谐号动车组双语广播词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翻译理论的翻译伦理和《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2部分:交通》的规定,从"多维整合",即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三个方面进行较详细的论述,并且从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中心论视角下提出了改进铁路有声公示语翻译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铁路广播词翻译规范化及推动中国高铁对外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金杨 《科技信息》2013,(4):232-232,234
本文通过最近热播的《黑衣人3》的电影字幕为例,分别在语言、文化以及译者主体性方面分析了字幕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同时,还探讨了电影字幕创造性叛逆翻译的表现形式常是有意误译、编译和与原文竞争。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为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中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为理论框架,以张振玉翻译的《京华烟云》为研究对象,论证了翻译过程,即选择与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万华林  胡光磊 《科技信息》2009,(20):124-125
电影字幕翻译有其独特性,受约束的因素也多,如何忠实的翻译原声电影的字幕,目的性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目的性理论,归化和异化当是解决字幕翻译的有效途径,以实现电影字幕的功用。  相似文献   

19.
功能翻译核心理论是翻译学的重要理论,本文从此角度出发,分析了《夜宴》和《集结号》两部贺岁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该理论指导下,译者对电影对白采用缩减法、归化和异化以及重构等翻译策略,既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文化知识背景,又及时适当地对东方文化进行传播,同时兼顾译文的简明有效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春莉 《科技信息》2013,(6):237-238
随着大众媒体和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重要。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电影因其受到广泛欢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种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电影开始以新面貌和新姿态影响着世界文化。在这些电影进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字幕翻译担负着巨大的作用。调查了近些年一些取得成功的电影字幕翻译之后,我们发现,归化是传承文化元素,不会产生理解偏差的可取之法,目的读者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本文以韦努蒂和史莱尔马舍尔的理论为指导,以电影《英雄》为个案,分析采用异化和归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