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27 (IL-27)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组各35例,其中单纯药物组行优化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C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TNF-α、IL-1和IL-27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NF-α、IL-1和均明显下降,IL-27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变化较单纯药物组更显著(P0.05),两组LVEDd、LVEF及LVMI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均得到改善.TNF-α、IL-1和IL-27水平指标可以作为评价CRT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观察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疗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n=48,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左旋多巴,研究组:n=48,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普拉克索、左旋多巴,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统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两组UPDRS四部分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UPDRS四部分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联合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能显著性改善帕金森病患者UPDRS评分、血清TNF-α与IL-6水平,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3.
蔚金建  赵彬  谢毅强 《甘肃科技》2016,(10):140-141
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将社区264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77名给与社区健康管理干预,督促其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干预期6月,对照组87名不干预,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IL-1、TNF-α水平。实验组干预后的血清IL-1、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社区健康管理干预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IL-1、TNF-α水平,提示其可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测定 Graves′病 (G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及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的变化 .结果表明 :血清 TNF-α ,IL- 2 ,IL- 6的水平能反映 GD病的免疫动态 ,并且与发病机制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调节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尤剑 《甘肃科技》2023,(1):100-103
观察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老年非手术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回顾性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4例老年非手术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取单纯放疗的60例患者列入对照组,采取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的64例患者列入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炎症因子状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1.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4.45、χ2=4.56,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非手术食管鳞癌患者使用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体内炎症状况,虽然不良反应概率较高,但在医生指导下可满足安全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7.
探究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效果。将秦安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KOA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n=43例)和治疗组(n=43例),分别采取单一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及其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70%,较对照组的72.09%高(P0.05);两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炎症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对KOA患者进行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其疗效好于单一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有效下调血清TNF-α、IL-1等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脂肪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由3T3-L1细胞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脂肪细胞以0.1g·L-1黄芪多糖培养基干预,对照组脂肪细胞普通培养基培养.ELISA法测两组脂肪细胞及培养基中TNF-α、IL-6蛋白的含量,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脂肪细胞TNF-α蛋白和IL-6蛋白mRNA水平.结果实验组脂肪细胞及培养基中TNF-α、IL-6蛋白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00),而且实验组脂肪细胞TNF-α蛋白和IL-6蛋白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0).结论:黄芪多糖可抑制脂肪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控制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穴位处方电针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质量浓度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电针1组(取百会、神道、心俞穴)、电针2组(取三阴交、神门穴)、电针3组(取申脉、照海穴),模型组以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大鼠失眠模型,安定组给予腹腔注射安定,电针各组分别按穴位给予电针治疗,每组连续治疗6 d后检测大鼠下丘脑细胞因子IL-1β、TNF-α及IL-6的变化.结果:电针各组IL-1β、TNF-α和IL-6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和安定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电针各组之间比较,电针2组好于电针1组(P<0.05),电针3组与电针1组、电针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提高失眠大鼠下丘脑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而改善睡眠;电针2组作用好于电针1组,说明取三阴交、神门穴治疗失眠症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目标血糖管理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B组(血糖控制在6.2~8.3mmol/L)、C组(血糖控制在8.4~10.0mmol/L),各组30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后尽早予以目标血糖管理,各组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治疗1、3、7天早晨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CD62p、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用生化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于当日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并计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第3、7天CD62p表达较入院时减少(P0.05),治疗第7天PLT较入院时明显增加(P《0.05);A组治疗第7天APTT、PT较入院时明显缩短(P0.05);治疗第3、7天时CD62p表达A组与B、C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治疗第7天时A组与C组比较PLT显著增加(P0.05),APTT、PT明显缩短(P0.05);(2)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TNF-α、IL-6、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IL-10呈上升趋势;三组患者治疗第3、7天时TNF-α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7天时APACHEⅡ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A、B组第7天时IL-6表达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而IL-10表达水平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7天时TNF-α、APACHEⅡ评分A组与B、C组比较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第7天时IL-10表达水平A组与C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3)血糖控制A、B、C三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20.0%(6/30),44.8%(13/30),46.7%(14/30),A组较B、C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934、4.800,P分别为0.015、0.028)。结论,目标血糖控制能够显著抑制凝血系统激活和炎症反应水平,降低MODS的发生率,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观察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髓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选取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2例牙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根管治疗术,研究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术,2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炎性因子水平评估。研究组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73.17%,2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应用促使牙髓炎患者牙髓组织快速修复,平衡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控制病情,促使牙痛得以有效缓解,增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COPD合并PF患者临床资料(COPD合并PF组),并纳入同期入院治疗的34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组;评估COPD合并PF患者入院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与GOLD分级、HRCT肺纤维化评分及肺气肿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临床疗效与治疗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的关系.结果 COPD合并PF患者入院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与GOLD分级、HRCT肺纤维化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HRCT肺气肿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3个月时,COPD合并PF患者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临床疗效与治疗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D合并PF患者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随肺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与临床疗效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探究美沙拉嗪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43例给予“美沙拉嗪+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对比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与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测定结果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IgA、IgG测定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hs-CRP、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美沙拉嗪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助于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调节hs-CRP、IL-8与IL-4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肠愈宁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2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肠愈宁颗粒,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8)、免疫球蛋白G(Ig 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3(C3)进行观察,比较二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69.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 G、TNF-α、C3、IL-8指标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利用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抗炎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肠道运动功能,疗效良好,应用意义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西藏大骨节病患者用生物填充剂透明质酸钠膝关节注射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西藏拉萨地区尼木县、墨竹工卡县、林周县等大骨节病区患者和病区健康对照组成人共252例为调查对象,依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大骨节病组(KBD组,156例)和健康对照组(96例),患者平均年龄和性别无差别。KBD组中106例膝关节注射透明质酸钠,50例口服Vc。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结果:注射治疗后一周症状明显缓解,且疗效显著优于口服Vc。大骨节病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含量等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但透明质酸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三个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膝关节注射生物填充剂透明质酸钠治疗西藏大骨节病,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润滑关节,降低血清滑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如TNF-1α、IL-1β等水平的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利拉鲁肽和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组和达格列净组,每组60例。疗程均为3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体重指数、血红蛋白A1c(HbA1c)、血清肌酐(sCr)、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uMA)、尿肌酐(uCr)和双侧肾功能,并观察各组的不良反应,同时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利拉鲁肽和达格列净组的体重指数、HbA1c、sCr、UA和uMA/u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所有P<0.05);各组患者血清白蛋白(sAlb)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P<0.05);各组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均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除对照组体重指数外,3组其他各项代谢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所有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较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P<0.05)。治疗期间,各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药物均可以治疗糖尿病肾病,且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IMN患者98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7,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和对照组(n=41,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的24 h尿蛋白(24hU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ho)、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缓解率为80.70%,高于对照组的60.98%(P0.05);治疗后1、3、6和12个月,两组患者的24hUTP质量下降,ALB质量浓度上升(P0.05),且观察组同期24hUTP较对照组低,ALB质量浓度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3、6和12个月,两组患者的T-Cho质量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T-Cho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IL-6质量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1、3、6和12个月,两组患者的TNF-α质量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IL-6和TNF-α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24hUTP质量,升高ALB质量浓度,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开放外伤患者在使用VSD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影响。采用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开放外伤患者,60例使用V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50例常规换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一次治疗后第0.5、1、2、3、5、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IL-10的含量并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静脉血TNF-α、IL-6、IL-8、IL-10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8、IL-10含量均开始升高。治疗后12h开始,研究组的外周静脉血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 d开始,研究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IL-6、IL-8、IL-10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知,开放外伤患者使用VSD技术治疗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早期清除创面局部的炎症因子,从而降低激发的炎症放大效应,避免了炎症反应失控和病情恶化,有利于创面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剂量RDP-p53融合蛋白对小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通过大肠杆菌Rosetta表达蛋白并纯化,SDS-PAGE确定RDP-p53融合蛋白准确性。同时,将昆明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RDP-p53融合蛋白高、中、低剂量组,经腹腔注射给药,摘眼球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RDP-p53融合蛋白在上清和沉淀中均获得表达。ELISA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的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成功制备RDP-P53融合蛋白,并为进一步研究RDP-p53融合蛋白抗神经胶质瘤药理作用时给药剂量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黑骨藤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分组并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A)动物模型,观察复方黑骨藤低、中、高剂量对AA大鼠足肿胀、体重、器官指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的影响.结果:复方黑骨藤能有效抑制AA大鼠足肿胀,降低胸腺指数,下调AA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水平.结论:复方黑骨藤具有良好的抗RA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器官功能及减少IL-1、IL-6、TNF-α的产生,从而达到抗炎消肿和阻止关节软骨破坏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