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麦幼苗对盐胁迫和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等渗水分胁迫(PEG-6000)和盐胁迫(NaCl)对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渗透胁迫下,与对照比较,小麦幼苗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升高,且等渗盐处理后,二者含量普遍高于水分胁迫,说明盐胁迫除对植物产生渗透胁迫外还存在离子毒害作用;两种渗透胁迫下,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普遍高于对照,等渗盐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普遍高于水分胁迫,而游离脯氨酸含量普遍低于水分胁迫,说明可溶性糖可能是盐胁迫下的一种主要渗透调节物质,而游离脯氨酸可能是水分胁迫下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两种渗透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和Fv/Fm普遍降低,等渗盐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和Fv/Fm显著低于水分胁迫,这也可能是离子毒害和细胞脱水的累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钠溶液为渗透液,进行超声场强化马铃薯渗透脱水研究,探讨声空化强度、超声场作用时间、浸泡液浓度和切片厚度等因素对马铃薯渗透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声空化能够强化马铃薯渗透脱水过程,显著提高物料的脱水率,并且固形物也得到相应增加.声空化除了强化物料渗透脱水外,对大分子还有降解作用.因此,随着超声场作用时间的增加,固形物得率呈下降趋势.此外,传质速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或物料厚度的降低而增加.因此得出最佳操作条件为:声空化装置的电流强度为0.7A,超声场作用时间为30min,渗透液质量分数在15%,物料厚度为3.5~4.5mm.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铅胁迫以及水分与Pb双重胁迫下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和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b胁迫强度增大,与对照比较,小麦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与MDA含量升高,且双重胁迫下高于单独Pb胁迫,表明水分胁迫与Pb处理的交互影响加重了植物细胞的膜质过氧化作用;Pb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普遍高于对照,双重胁迫下溶性糖含量普遍高于Pb单独处理,说明水分胁迫下可溶性糖是重要渗透调节物质;随着Pb浓度的增加,与对照比较叶绿素含量和Fv/Fm普遍降低,双重胁迫和单独Pb处理比较,叶绿素含量未见明显差异,Fv/Fm普遍低于Pb单独处理,表明Pb胁迫和水分胁迫对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芯稀酸水解液(CDAH)中抑制物含量影响其制备生物丁醇的发酵性能。对玉米芯稀酸水解液的灭菌处理方式(如pH,灭菌温度等)与抑制物含量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灭菌温度、水解糖液总糖浓度对蒸汽灭菌过程中抑制物的产生有显著影响,在优化的灭菌条件(总糖质量浓度70 g/L,pH 4.0,灭菌温度115℃,灭菌时间15 min)下,灭菌后的水解糖液中,糠醛11.2 mg/L,羟甲基糠醛(HMF)43.4 mg/L,单酚74.3 mg/L,多酚46.7 mg/L。产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XY16能利用水解糖液,总糖质量浓度为40 g/L时,丙酮、丁醇和乙醇(ABE)质量浓度达到11.78 g/L,其中丁醇为7.36 g/L,和传统灭菌处理(121℃,15 min)及过滤除菌处理的水解糖液相比,丁醇、丙酮和乙醇(ABE)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29%和228%,丁醇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16%和259%。  相似文献   

5.
电控煤基炭膜基于双电层效应高效分离稀溶液中铅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煤基管状炭膜作为电控离子交换膜电极,利用双电层-电控离子交换机制分离稀溶液中Pb~(2+),考察了操作方式(静态、动态)、膜电极电位、Pb~(2+)初始浓度和共存阳离子对Pb~(2+)电控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膜作为石墨化多孔炭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活性;在负电位条件下,利用炭膜电极表面与离子形成的双电层效应和含氧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共同实现了Pb~(2+)的高效分离;在动态渗透过程中,吸附电位为-5 V时,渗透液中始终未检测到Pb~(2+);在多种阳离子共存溶液中,炭膜对Pb~(2+)仍然保持100%的去除率;此外,炭膜在5次吸脱附循环后,去除率仍可达96%,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及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射频法测量糖液浓度的原理,设计了糖液浓度测量电路,并利用锁相环原理对糖液浓度传感器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实验表明,应用锁相环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处理,测试效果较好,具有使用外围元器件少、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寿桃和双红艳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5%、1.0%和1.5%)壳聚糖涂膜处理鲜切桃的保鲜效果.试验采用壳聚糖溶液浸果后晾干装盒,用保鲜膜包被并放入5℃冰箱中.每2 d观察一次,观察至第10 d,并对鲜切桃的腐烂率、色差等7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处理下,鲜切桃的各项生理指标都优于未经壳聚糖涂膜处理的对照,表明各个处理对于鲜切桃都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1.0%壳聚糖涂膜对鲜切桃保鲜效果最好,它能有效地抑制POD、PPO活性,在保持果实色泽和硬度、降低果实酸度和腐烂率、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分解等方面优于其他处理,可使果实货架期达到4~8 d.  相似文献   

8.
目前餐厨垃圾生物干化脱水效率较低,处理周期长,难以满足后端资源化利用的需求。本研究以生石灰调控不同初始pH分别为5、6、7的三个处理,记为CK、T1、T2,探究不同初始pH下餐厨垃圾生物干化反应的脱水效率,与反应过程中的水组分行为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干化反应中,T1与T2的有效积温为512.0℃、509.1℃,高于CK处理的454.2℃,CK、T1与T2的脱水率分别为74.2%、78.2%、76.0%,说明T1处理脱水效果最好。不同初始pH调控影响有机质降解,CK、T1与T2处理的有机质的降解率分别为26.9%、30.0%、29.4%,但处理间生物干化效率无显著差异。生物干化过程中,游离水是主要的水分赋存形态,随着反应的进行,多层水(MW)与毛细水(CW)不断向滞化水(EW)转化,且CW与MW对水分去除贡献较大,不同初始pH通过影响MW、CW的水分去除而影响水分转化与去除。本研究可为餐厨垃圾生物干化工业规模应用的初始pH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NF-45纳滤膜对糖和氯化钠的截留特性,选择其开展糖和盐单组分和混合体系的分离实验研究,考察了纳滤膜分离性能随着操作压力、循环流量及料液浓度的变化影响,讨论了葡萄糖-氯化钠、蔗糖-氯化钠混合体系中糖和盐的相互影响作用,运用NF-45纳滤膜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如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可实现糖和盐的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稀酸水解木质素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这种工业木素在不同升温速率时的热解特性及升温速率对热解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微分热重曲线,建立了动力学模型,计算热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稀酸水解木质素的热解过程可以分为脱水、保持、剧烈失重和缓慢失重4个阶段,在低温区有一个强烈失重峰,根据Coats-Redfern法来描述热解过程并计算出稀酸水解木质素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其动力学模型可用2个一级反应表示。  相似文献   

11.
以葫芦科1年生攀缓植物丝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它在低浓度不同种类盐中的吸水规律和在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以总吸水倍率和叶子中脯氨酸质量分数以及培养外液渗透压变化作为测定指标,从渗透压作为丝瓜幼苗时期吸水动力的角度,探讨其吸水动力学变化及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0.001 0 mol/L)各种盐对丝瓜幼苗的总吸水倍率的影响为LiCl>KCl》二次蒸馏水>NaCl;不同浓度(0~0.014 0 mol/L)KCl影响下丝瓜幼苗总吸水倍率、脯氨酸质量分数、培养液进入植物体内的粒子数随KCl浓度成峰形变化,并且三者的变化基本吻合.KCl浓度为0.001 0 mol/L时脯氨酸质量分数达最低值,0.004 0 mol/L时脯氨酸的质量分数达最高值,在无盐和高盐环境下脯氨酸的大量积累是植物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其质量分数的高低不宜作为丝瓜的抗盐性指标.脯氨酸质量分数与进入植物体内粒子数变化正相关,并拟合出关系式w=k0+keR0n,w为脯氨酸的质量分数,n为进入植物体内的粒子数,k0,k,R0均为常数.本研究为探讨植物体中脯氨酸积累的生理作用及意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秩为2的广义Kac-Moody代数的虚根系具体刻画,讨论了其虚根所决定的反射与其Weyl群之间的联系.特别地,将一般Kac-M00dy代数中特殊虚根的概念引入到广义Kac-Moody代数上来,并决定相应的特殊虚根.  相似文献   

13.
渗透胁迫对小麦愈伤组织GS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渗透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小麦愈伤组织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初期2种愈伤组织GS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 ,重度胁迫的高于轻度胁迫 ;但在轻度胁迫下的后期小偃22细胞GS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无明显差别 ,而郑引1号GS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 ;说明GST可能与细胞对渗透胁迫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植物在盐害下的渗透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遭受盐胁迫时的重要反应就是体内产生大量的渗透调节物质:无机盐离子和可溶性有机化合物.大量研究证明,有机物是植物在盐境下最重要的渗透调节剂,它无毒,且对稳定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对有关渗透调节剂的基因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5.
渗透调节物质在作物干旱逆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逆境下参与作物渗透调节的物质主要有无机渗透调节离子K 、Ca2 、Mg2 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等.干旱逆境下作物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可以维持细胞膨压、促进光合作用、参与作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提高逆境下作物的收获指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三轴渗透试验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实验方法,介绍了三轴渗透仪的工作原理以及自压式三轴渗透仪的设计原理,最大荷载校核及三轴压力渗透仪的实验,此三轴渗透仪体积小、方便、灵活、可适应各种场合,解决了大型压力试验机做三轴渗透试验非常麻烦和不方便及在现场试验更为不可能的难题,并开发了其他功能,是可以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试验设备。  相似文献   

17.
将Pitzer理论应用于20℃-50℃NaOH—H2O体系溶解度计算,提出Pitzer模型中的经验常数a和b是温度的函数。从文献提供的该体系活度系数和渗透系数数据拟合NaOH的Pitzer单盐参数β^(0)、β^(1)、和C^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式。用得到的这些参数计算20℃-50℃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平均误差为0.75%,最大误差为1.55%。说明得到的参数适用于高浓碱性单电解质体系溶解度计算,为高浓体系溶解度计算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扩大了Pitzer理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多胺作为一种生理活性物质,与植物的抗逆性关系密切.从渗透胁迫与多胺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多胺氧化酶以及与各种不同种类、不同形态多胺的关系来综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就多胺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3月龄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用肝素钠抗凝,用低渗溶液测定了一次力竭游泳训练对小鼠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并对渗透脆性的变化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膜分离新法--渗透蒸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渗透蒸馏是一种无需热能即可进行分离的新型膜分离方法,对渗透蒸馏的原理、边界层问题、渗透蒸馏和其他分离技术的联用及其在食物、药品和生物制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