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千百年. 这一刻,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称“神舟五号”)发射已21小时23分,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25天——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60余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于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千百年. 这一刻,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称“神舟五号”)发射已21小时23分,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25天——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60余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于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3.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千百年. 这一刻,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称“神舟五号”)发射已21小时23分,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25天——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60余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于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走上太空第一人。独自在太空飞行,但一想到亿万祖国人民翘首以待,杨利伟觉得自己是代表着所有中国人甚至是人类来到了太空。杨利伟至今记得,他代表祖国出征那一天的所有细节。2003年10月15日一早,飞船预计9时整发射,进舱时间是6时15分。时钟指向早上6时,杨利伟已经在50多米的发射平台上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西北部的大漠深处,有一处具有世界级规模和水平的卫星发射场,这就是创建于1958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人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在这里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创造了多个第一的纪录,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球,这是中国继苏/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航天大国。  相似文献   

6.
飞天"神舟"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我国酒泉的卫星发射场上,著名的长征火箭托载着我国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神舟"号腾空而起,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当日18时,地面控制中心向已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的"神舟"号发出了返回指令,飞船开始返回.21日凌晨,"神舟"号按照预先的计划,稳稳地落在预定地点.  相似文献   

7.
率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在美国访问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常务副总指挥胡世祥,在纽约向侨胞兜出“家底”,细述了“神舟5号”如何能带着杨利伟飞向太空的决策经过。三起三落早在1965年左右中国酝酿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就在想发射一艘飞船,连名字都起好了叫“曙光1号”,而且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选定了一个飞船发射场。当时,衡量了一下综合国力和技术储备,觉得还不行,所以在1968年左右工程下马。第二次启动是在1985年考虑“七五规划”的时候,讨论是上航空母舰、航天飞机还是载人飞船?讨论结果认为,当时还是一个卫星应用和应用卫星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返回,未来这款航天员的新“座驾”,将成为中国航天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那么,这款新飞船以及这次试验,到底有啥意义?今天让它自己告诉你—— 大家好,我是新一代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家族的一名新成员. 5月5日傍晚,我的“试验版”,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已先行一步进入太空,开展高速再入返回、控制、回收等关键技术试验验证,为未来我的到来打了个前站.你们或许听过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和它们相比,我确实是个新面孔,但相信以后我们还会有更多机会见面的.  相似文献   

9.
正9月15日22时许,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天宫二号来到了广袤苍凉的太空,接替天宫一号,开始守望神州大地。朱枞鹏正是天宫二号的总设计师。2016年9月15日,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由朱枞鹏担任总设计师的天宫二号,担负着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完成两名航天员进行30天中期驻留、与货运飞船交会对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1,(14):74-75
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位于海南省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这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在经历了"推迟发射"的波折后,中国人终于迎来了这份稳稳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神舟”四号顺利返回地面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在太空游弋了6天零18小时的“神舟”四号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主着陆场内蒙古中部地区顺利着陆。这标志着“神舟”四号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四号无人飞船是我国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4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的。飞船入轨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  相似文献   

12.
林鹤 《科学大观园》2009,(16):75-75
2009年7月8日,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沃洛普试飞基地,NASA(美国宇航局)成功测试了未来可能使用在“猎户座”载人飞船的逃生系统。这个代号为马克斯异常中断飞行系统(MLAS)的测试。将帮助宇航员在发射台及入轨阶段成功脱离危险。该系统是为纪念上世纪60年代设计出“水星”飞船的马克西姆-法纪特而命名的。“水星”飞船是美国的第一代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3,(13):37-37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搭载着老鼠,蜥蜴和其他许多小动物的俄罗斯飞船返回了地面,在此之前这艘飞船已经在太空遨游超过1个月,这也让它成为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的此类实验。而这艘飞船是俄罗斯宇宙生物学飞船实验项目"Bion-M"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升空.1月16日北京时间19时22分,在按计划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神舟二号"如期着陆在我国境内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65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3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21,(9):44-47
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宙的名誉院长,戚发轫几乎没有错过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个重要节点.从导弹到运载火箭到人造卫星再到试验飞船最后到载人飞船,他或参与或设计或主导,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航天史的谱写者与见证者. 中国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第一艘载人飞船的诞生,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他就是“神舟飞船”之父戚发轫.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1):10-12
1.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并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08年9月25日2l时10分,搭载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3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搭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27日16时34分-17时,翟志刚完成了我国在太空的首次出舱活动,并取回舱外实验样品。27日19时24分,神舟飞船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定于 2 0 0 3年第 4季度发射第 1艘载人飞船———神舟 5号 ,它将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使我国成为世界第 3个发射自主研制开发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一、我国载人航天为什么要从飞船起步载人航天是当今高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 ,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1 992年 1月 ,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 ,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1 999年 1 1月 2 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 1艘飞船神舟 1号 ,成为世界上第 3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 ,又分别把神舟 2、3、4号送…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5,(4):30-32
据美国科学网站报道,刚刚过去的2014年12月11日是人类最后一次登陆月球42周年纪念日.1972年12月11日,美国阿波罗17号在月球表面着陆.这不仅是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也是人类最后一次离开低地球轨道.直到2014年的猎户座飞船发射,美国宇航局在时隔40多年后,终于再次摆出了飞往更遥远空间的姿态.此刻回顾40多年前是如何登月以及又为何放弃登月,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宇航局的GRAIL月球探测器——"埃布"号和"弗洛"号,已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日17:28,北京时间18日清晨6:28在地面控制下,按计划撞击月球,从而为该项目画上圆满句号.这两艘飞船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撞向了月球靠近北极附近的一座2500米高的山峰.之所以策划此次撞击,目的是避免这两艘飞船在燃料耗尽后,自行坠毁可能会破坏月面上的一些重要历史遗迹,如当年"阿波罗"探月的着陆点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东海 《科学大观园》2012,(22):71-71
卡西尼号飞船迎来升空15周年传回30万幅照片。2012年10月15日是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升空15周年。自1997年10月15日发射以来,这颗行星际探测器的飞行距离已超过61亿千米,足以环绕地球15.2万次。在两次飞越金星、地球和木星之后,"卡西尼"号于2004年进入土星轨道。迄今为止,这颗探测器对土星及其星环和卫星的观测已有8年时间,并向地球传回了大约444GB科学观测数据,其中包括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