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了云南西双版纳产的海南三七挥发性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51个挥发性成分,主要的成分为α-蒎烯(6.83%)、茨烯(13.00%)、β-蒎烯(18.97%)、茨酮(5.80%)、沉香醇氧化物(5.11%)等.表明云南产海南三七挥发性成分较丰富,多为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蒎烯含量最高,且其中含有多种芳香性物质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云南石林、德宏和西双版纳3个种植地薄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差异,为薄荷的种植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动态针捕集-气质联用法对3个种植地薄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动态针捕集-气质联用法在天然植物挥发性成分分析中的适用性.从3个种植地的薄荷中共分离鉴定了44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发现石林和德宏种植薄荷的挥发性成分相似度很高,它们L-薄荷醇含量都达70%以上,西双版纳种植的薄荷与二者差别很大,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20.04%)、香芹酚(19.03%)和对伞花烃(12.19%)等.结果表明不同的生长环境对薄荷的化学组成有很大的影响,石林和德宏种植的薄荷中薄荷醇含量大,适合作为生产薄荷香型香精的香原料,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烟草等产业中,而西双版纳种植的薄荷含有很多的药理活性成分,可能更适合应用于传统中草药领域.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产自西双版纳黄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var.flavicarpa)和紫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的果肉果皮中挥发性成分分别进行了分离提取,并用GC-MS分析了这些挥发性成分的组成.首次对西双版纳黄果西番莲果肉挥发性成分、黄果西番莲果皮挥发性成分、紫果西番莲果肉挥发性成分、紫果西番莲果皮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主要致香成分分别是:黄果果肉中含二氢-β-紫罗兰醇、α-紫罗兰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黄果果皮中含苯甲醇、苯乙醇、二氢-β-紫罗兰醇等;紫果果肉中含苯甲醇、苯甲醛、十六酸、松油醇等;紫果果皮中含苯甲醇、苯甲醛、十六酸、角鲨烯等.  相似文献   

4.
蓬莪术环二烯是从温莪术油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5E,9E)-3,6,10-三甲基环癸烷并[b]呋喃-5,9-二烯,通过1H NMR谱并结合偶合常数和NOE效应,在确证了其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确定蓬莪术环二烯的构型和构象.蓬莪术环二烯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0.73100(6)nm,b=1.54731(12)nm,c=1.11961(8)nm,β=96.472(5)°,晶胞体积V=1.25830(17)nm3,晶胞内分子数Z=4.通过研究蓬莪术环二烯的晶体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江苏宜兴产太子参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共鉴定出18种挥发性成分.2-吡咯甲酸、亚油酸、十八碳酸、山嵛酸、菠菜烯、棕榈酸和β-谷甾醇为首次报道的太子参挥发性成分.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太子参药材质量控制和综合利用提供实验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GC-MS 法分析姜属3种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紫色姜、黄斑姜、圆瓣姜3种姜属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建立了同时蒸馏萃取 GC-MS 法对这3种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从3种植物的茎叶中共分离鉴定了139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但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有显著差异.3种姜属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活性,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莪术挥发油亚微乳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其物理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以平均粒径、粒度分布、ζ-电位等参数为指标,采用不同的蒸汽灭菌参数研究确定乳剂的分散相、稳定剂、复合乳化剂等处方组成.结果:所研制的莪术挥发油亚微乳剂载药量高,可耐受热压灭菌,室温下放置6个月基本稳定.其处方为:莪术油2.0%、大豆油2.0%、精制蛋黄磷脂1.2%、油酸0.04%、泊洛沙姆188 0.8%、注射用水加至100 mL.结论:莪术油含有挥发性活性成分,应根据挥发油的挥发特性,设计并制备稳定的可静脉注射的亚微乳剂.  相似文献   

8.
考察P-gp抑制剂对蓬子菜中活性成分肠吸收的促进作用.采用大鼠肠襻模型及HPLC测定方法,以活性成分DXG的剩余百分数(R%)和肠吸收转化率(A%)为评价指标,考察P-gp抑制剂对蓬子菜中活性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DXG剩余百分数减少,单位时间吸收转化率增加,蓬子菜中活性成分的肠吸收增加.P-gp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对蓬子菜中活性成分的肠吸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提高蓬子菜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为蓬子菜的新药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广西莪术和蓬莪术的幼芽、嫩叶、块茎和根为外植体,接种在以MS为基本培养基、外加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幼芽增殖、生根等培养.实验表明:诱导莪术叶、块茎和根的愈伤组织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 1.0×10-3 g/L+6BA 0.5~1.0 mg/L(+NAA 0.3 mg/L),其中莪术叶诱导率最高达96%;幼芽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1 mg/L+KT 1.0 mg/L,其增殖倍数达3.5以上;而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 1.0 mg/L+BA .5 mg/L为最佳,生根率达100%,其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黔产七叶莲药材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氯仿萃取其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从七叶莲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42个成分,检出率为96.338%。其中,主要含亚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等酯类化合物;此外,烷烃类化合物含量也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层析、反相硅胶中压柱层析、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姜科姜黄属束骨姜黄(Curcuma xanthorrhiza Roxb.)根茎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分离纯化化合物6个,分别鉴定为蓬莪术环氧酮(Ⅰ)、β 谷甾醇(Ⅱ)、愈创木内酯Guai-1(10),3,5,7(11),8-pentaen-2-on-11,8-olide(Ⅲ)、郁金二酮(Ⅳ)、莪术双环烯酮(Ⅴ)、花侧柏烯(Ⅵ)。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获得化合物进行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其中化合物Ⅳ、Ⅵ具有活性,化合物Ⅳ的TLC生物自显影最小抑制量为95μg。  相似文献   

12.
郁金和姜黄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姜黄属中草药郁金和姜黄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郁金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姜黄二酮和大根香叶酮; 姜黄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根醇、樟脑、- 姜黄烯、大根香叶酮、1- 甲基- 2, 3- 亚甲基- 4- 异丙基- 环己醇和桉叶油素.  相似文献   

13.
温莪术油对脂多糖活化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莪术挥发油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对活化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通过Griess法测定培养上清中NO的释放量并计算抑制率,通过MTT法评价细胞毒性.结果:温莪术挥发油在1-10μg·mL^-1浓度范围内对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释放N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主要有效成分呋喃二烯、莪术烯、吉马酮与莪术醇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释放NO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6.5、5.8、9.4、9.9μmol·L^-1,结论:呋喃二烯、吉马酮、莪术烯、莪术醇对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释放N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可为温莪术油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蓬莪术挥发油提取技术的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索氏提取,水蒸汽蒸馏3种提取技术提取蓬莪术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在挥发油得率,有效抗肿瘤组分,工艺流程,有机溶剂残留,挥发油外观及香气等诸多方面均明显优于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南京市紫金山24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4种植物中共检测出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酯类、醚类、酚类及烷烃类等8类165种化学成分,其中,以萜烯和醇类为主。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白玉兰,其含量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71.99%;其次是扶芳藤(66.56%)、青桐(50.30%)及冬青(8.14%)。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冬青,其含量占挥发性物质总量78.53%;其次是黄连木(72.99%)、荚蒾(66.69%)、枫香(58.81%)、麻栎(56.10%)、香樟(54.46%)及白玉兰(7.48%)。  相似文献   

16.
对柚子的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差异,为柚子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了59、51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1.29%、87.45%,且2个部分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性较大.柚子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作用,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另外,柚子老叶的得油率比嫩叶高,其挥发性成分也比嫩叶的丰富,故柚子叶的采收宜在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7.
对滇产羊脆木(Pittosporum kerrii Craib)枝叶粗提物的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2-二十九烷酮(2-nonacosanone,1),1-二十九烷醇(nonacosan-1-ol,2),1-二十六烷醇(ceryl alcohol,3),三十二烷酸(lacceroic acid,4),三十烷酸(melissic acid,5),二十八烷酸(octacosanic acid,6),棕榈酸(palmitic acid,7),(2S,3S,4R,8E) -2-[(2R)-2-羟基二十三酰胺]-8-十八碳烯-1,3,4-三醇{(2S,3S,4R,8E)-2-[(2R)-2-hydroxytricosanoylamino]-8-octadecene-1,3,4-triol,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药理试验表明化合物7、8具有细胞毒活性,对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10.0、15.0 μg/mL.  相似文献   

18.
以所罗门姜黄试管苗为外植体,从其茎基部依次横向切成0.5~0.8 mm的薄层,研究不同激素组合、不同薄层部位和不同培养条件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管苗茎基部所切取的薄层以第1条生根部位所切薄层出芽能力最强;在MS+3 mg/L 6-BA+0.2 mg/L NAA的芽诱导培养基中,光照培养45 d后,一棵试管苗所切薄层中最高可获得15个不定芽.不定芽在1/2 MS+1 g/L活性炭的成苗培养基中长成完整植株.再生植株经过驯化,移栽室外存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