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本运用相关经济学和法学理论从国家与市场经济的角度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章首先简要回顾15世纪末以来西方关于国家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沿革;其次分别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两个侧面分析国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以此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再次探讨市场中介组织发展与经济国际化趋势对国家与市场经济,进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影响;最后在上述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应然性研究基础上,阐述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市场规制法是现代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我国经济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部门经济法。文章分析了市场规制法调整对象和历史发展概况,阐述了市场规制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需要国家干预说"的经济法理论,分析当前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深层根源,指出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区域不协调发展及市场缺陷等是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最基本的根源。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是需要国家干预。论述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法规制的理论依据并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法规制的具体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市场中介组织的蓬勃兴起并迅速壮大,形成"国家-市场中介组织-市场"新架构,成为经济法中的一种新型主体。传统民商事法、行政法难以全面调整市场中介组织及其参与的社会公共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具有必然性。市场中介组织的宗旨、功能、属性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趋同,是经济法的适格主体。市场中介组织的经济法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助于形成内外和谐的经济法体系。市场中介组织接受政府主体监管并辅助、制约政府干预。市场中介组织对市场主体予以市场规制及自律管理。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作为确认和规范政府干预经济之法,其程序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以程序正义理论与宪法经济学理论来关照经济法的有关问题,是一条新的研究路径.经济法程序应当具备民主、效率、权力制衡等基本价值.完善中国经济法的程序规范,应当是我们立法的重心.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经济自由权、经济平等权、国家干预权等等.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作为经济法的基本范畴之一的经济自由权即自由竞争权,必须具有保护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作用,必须具有确切的确立标准,必须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致,必须存在与实际的经济法律制度中.因此,自由竞争权作为经济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必须与经济法的理论与实际双方面契合.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颖杰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2):44-46,57
学界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直以来都争论不止。本文从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适度干预是经济法的手段性原则,科学发展原则是目的性原则,从而构成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并使之更好地作用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商品经济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市场本身的缺陷,导致市场失败,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形成了集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于一体的混合经济体制。这种特定的经济结构迫切需要既尊重市场调节,又体现国家干预的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因而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作为保障国家干预之法,还起着限制政府违反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经济职权的作用,所以说经济法是矫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法,是双重矫正之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经济法教学内容和体例有许多不适应立法现状的情况.经济法内容和体例的安排,应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力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56-156
经济法是市场作用失灵的产物,市场的弊端和缺陷为经济法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国的经济法干预的形式也随着实践的变化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适度干预到谨慎干预的变化,变化的结果是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均衡市场价格调节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市场商品价格的运行机制和实际变动态势由市场内在客观规律及供求关系所决定,现实经济系统的复杂性表现出供求状态常常处于不均衡的客观事实要求用更接近经济实际运行过程的非均衡方法分析代替传统均衡分析方法.在假定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下,根据市场本身具有的调节功能,综合考虑两种基本价格调节方程,基于微观市场供给和需求方程,结合供给方采用自适应预期价格预测实际价格模式,研究非均衡经济系统实际价格变动的稳定特性,描述经济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满足的基本条件,分析系统结构特征和性能指标,以便探求经济系统动态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社会法在国内兴起和研究时日不长,其法域界分和社会关系调整问题已为学界共识。以维护自然人基本权益为本位的社会法,是以“法的保障”为其法理构建的依据,应在宽泛的法律机制和体系中探寻社会法之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以特定交易标的为内容的现行法律调整存在的缺乏普通性和超前性的问题,提出了从市场交易深层面上,即经济权利的交换关系进行法律调整。将法律调整的对象扩展为两个层面,以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权利内画、结构体系及经济权利交换实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经济权利交换法律调整的基本要求,以及加强经济权利交换的法律调整应建立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是为弥补私法对社会整体经济秩序调整之不足而产生的。传统学说强调经济法对私法的补充功能,鲜有强调两者的协调性及私法对经济法的补充作用,从而导致一些危害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被反垄断法所禁止,但却被私法认可的矛盾境遇。然而,经济法维护的竞争秩序恰恰也是私法所倡导的财产流转秩序的前提和基础。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与私法中公序良俗所倡导的社会经济秩序相统一,因此可以通过私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将竞争秩序引人到私法秩序,从而确保经济法与私法在规范危害市场竞争秩序行为时的统一。同时,为了保障私益救济对公力执行的补充作用,经济法应为私法权益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一直为我国现行法律所禁止。这一起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尽管学术界在我国农地使用权能否流转问题上争议很大,但随着这一法律制度得以支撑的经济基础的丧失、对经济建设阻碍作用的凸现以及法律的公平性遭到质疑,解禁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已为大势所趋。我国应当因势利导在正确的立法理念指导下,完善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配套法律机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开禁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的流转,科学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6.
封建时代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主流是否定,近现代学者则以肯定为主。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涉及经济、军事和人事科举等三方面内容,其核心和争议最大的是其经济改革内容。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颇为相似,而其中的青苗法和市易法与近现代经济法最相似:青苗法近似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近似近现代政府开办金融控股公司。经济法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中垄断的出现,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出现,法治文化基础是对传统公法、私法划分缺陷的超越。宋代显然不具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宋代社会的垄断不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垄断,是政府介入经济造成更坏的垄断;北宋政府不是民主政治政府而是集权专制政府,行政权力和经济权利的结合造成更多的腐败;宋代没有公法私法和社会法划分的思想,经济法不可能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成功方法。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思想过于超前。  相似文献   

17.
经济犯罪的概念虽被提出和使用很久,但至今仍未统一定论。我国的刑事政策决定了经济犯罪的客体,经济犯罪主要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整体经济的秩序。本文在对域内外经济犯罪概念进行的聚讼与争鸣分析后,认为经济犯罪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然人和法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实施违反经济法规,侵害经济管理秩序和经济协调关系,情节严重,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经济犯罪概念的认定与特征的"限制"性释义取得规范,不仅易于了解经济犯罪的特殊性,也可使刑法的效能得到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铁路运输企业间收入合理清算问题已突出地提了出来。本文利用多人使用对策提出了铁路旅客列车运输收入合理分配的一种方法。与现行的分配办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理论基础牢固,对象明确,操作简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刑法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商业秘密已成为独立的经济犯罪类型。而刑法的立法调整是预防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根本途径。商业秘密的界定对研究侵犯商业秘密罪至关重要,更是刑事立法调整的主要依据。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了刑法的方法保护商业秘密,我国刑法也在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法律适用、司法实践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不足。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参照和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商业秘密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