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学智 《科技信息》2011,(36):I0036-I0037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及社会问题。早在1977年联合国内罗毕国际荒漠化会议就把北京列为荒漠化边缘化城市之一。日趋严重的沙尘暴,不仅影响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而且困扰现代城市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到非治理不可的程度。然而,目前我们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现状、成因、扩展趋势及其如何防治还不十分清楚。因此,必须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其荒漠化及其治理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北方地区治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荒漠化是沙漠化的通俗说法。荒漠化与沙漠化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然而,沙漠化与土地退化却有很大的不同。沙漠化主要是指在沙漠的边缘地区,由于自然因素(风)的影响,沙进人退,耕地或其他用地被风沙覆盖的过程,而土地退化则主要是指在沙漠边缘以外的其他地区,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营活动,导致耕地、草地、林地等土地的生产潜力下降、服务功能逐渐丧失的土地变化过程。在国内的学术界,荒漠化一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时髦的热点词汇。一些专家把原来的沙漠化改为荒漠化,另一些专家则把土地退化说成是荒漠化。实际上,把沙漠化改为荒漠化没有必要,而把土地退化说成是荒漠化,更是十分不妥。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荒漠化研究领域同世界上七十多个国家和十几个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交往,先后为联合国有关组织举办了沙漠化讲习班和学术交流研讨会,承办了第三次世界沙漠开发大会,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为非洲国家举办防治荒漠化培训。近十几年来,中国先后派出专家协助非洲国家工作。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约国,我国政府于1996年和1997年先后在北京承办了“亚非防治荒漠化论坛”和“防治荒漠化亚洲部长级会议”,这使我国在防治沙漠化领域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1998年5月,我国在北京主办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科技委员会特…  相似文献   

4.
郭冰玉 《甘肃科技》2003,19(10):3-5
甘肃省是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分布大省,沙漠化发展活跃,风沙危害严重。在生态脆弱的干旱地区,实施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据此分析甘肃省荒漠化防治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蒋高明 《科技潮》2005,(7):28-28
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国家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应启动了许多生态治理工程。为什么收效却不大呢?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出了我国南方山区另一种荒漠化——石漠化问题,从阐释什么叫沙漠化和荒漠化入手,论述了我国石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形成原因与严重后果,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洪涛 《甘肃科技》2004,20(3):150-152
被视为地球“溃疡病”的荒漠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 ,倍受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而甘肃省又是中国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本文从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入手 ,分析了甘肃省荒漠化的现状、发生发展的机理 ,由此提出了甘肃省防治荒漠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2002,(4)
沙尘暴、荒漠化是近些年里一直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当国家林业局在今年初公布“我国荒漠化‘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土地沙化正在加速扩展”的消息后,又一次引起社会诸多方面的反响。沙尘暴吹走了春天的明媚,荒漠化的扩展则留给人们更多的疑惑、担忧和深思。面对接踵而来的天灾人祸,地理、气象、生态等学科以及自然保护方面的学者却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为此,我们特别组织了几篇专稿,就荒漠化问题,请专家们各抒己见,希望能为广大读者认识荒漠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供帮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名词,如荒漠化、沙漠化、沙化土地等的不同提法属学术领域里专家学者之间的各自认识和见解,这丝毫不会影响读者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且我们在背景材料中尽可能地给予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观点     
《科技潮》2005,(7)
蒋高明:遏制土地荒漠化要尊重生态规律(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国家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应启动了许多生态治理工程,为什么收效却不大呢?现实采取的生态治理措施严重脱离了实际,用大量资金营造所谓的“生态工程林”,较少考虑到不当的治理会造…  相似文献   

10.
1977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荒漠化防治会议,把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划为荒漠化危险性高的地区之一,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关切和担心,也引起了某些专家们的争论.荒漠化也称为沙漠化.但严格地说,荒漠化与沙漠化是有区别的.由于人为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土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叫做荒漠  相似文献   

11.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的基本起因源于自然环境的变迁,而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活动,则具有加速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我国土地沙漠化、荒漠化的现状,探索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2002年夏天,我们特选择了荒漠化最严重也最典型的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区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考察。西线从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地到腾格里沙漠,东线从浑善达克沙地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整个考察持续了一个多月,行程10000多公里,行程中的所见所闻让人久久难以忘怀。7月24日上午7点30分,我们5人准时到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大楼前集合,8点35分,我们和送别的同事挥手告别,开始了漫漫征程。穿居庸关,过坝上草原,很快我们就经过河北,…  相似文献   

13.
石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石漠化是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笔通过对荒漠、荒漠化、沙漠化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和现有石漠化内涵的归纳总结,在分析石漠化的形成原因、特点、区域和基质的基础上,认为石漠化属于荒漠化的范畴,是人为干扰与自然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石漠化特指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碳酸盐岩发育的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为干扰造成植被持续退化乃至丧失,导致水土资源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基岩大面积裸露于地表(或砾石堆积)面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琰 《科技信息》2007,(34):325-325,279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目前最好的一片草原,天然草场总面积1.25亿亩,素有"北国碧玉"、"牧草王国"之称,不但是我国最重要优质的天然牧场和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与大兴安岭森林共同构筑了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尽管植被保护相对完好,但生态状况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治理。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该草原中的砂质草场已大面积发生荒漠化。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遥感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在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着重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该区沙漠化的成因。认为沙漠化的发展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导致草原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最后,对荒漠化的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防治荒漠化(包括沙漠)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关注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与谈判,1994年10月14日—15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签字仪式上,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的严重问题。气候的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形成荒漠化。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4560万平方公里,同时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宁夏。它主要分布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约为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即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干旱地区的沙质荒漠化,是全球变化背景下,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玛多县作为黄河源区的第一县,是母亲河的喉锁所在,但是由于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气球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下,再加上该区人为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该区沙漠化已经进入严重发展期,有"千湖之县"之称的牧业富裕县,现在却成为黄色的"沙漠之乡"和"牧业贫困县".本文依据玛多地区沙漠化影响因素数据资料,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该区沙漠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玛多县沙漠化发生发展机制,为沙漠化防治对策和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土地荒漠化灾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下,研究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孕灾机理及过程,建立土地荒漠化灾害扔监测及预警系统,对于新疆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的土地荒漠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土壤盐渍化、土壤风蚀、土地沙漠化等是重要的几种荒漠化类型。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为例,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面积百分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86.98%,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94.78%。受土地荒漠化的影响,与荒漠化相关的灾害主要发生在4个地理区域,干旱、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荒漠化及其灾害的综合治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18.
荒漠化是目前阿拉伯国家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日益严重的荒漠化使阿拉伯国家农业面临灭顶之灾,大量人口处于“生存危机”中。  相似文献   

19.
沙尘暴的危害成因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西北、华北的沙尘暴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且沙尘暴出现得越来越早,越来越猛烈,严重地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沙尘暴已成为最具危害的自然灾害之一。据资料统计,沙尘暴有不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最明显的影响是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土地沙漠化不断加重、扩大,生态环境恶化。因此,防治沙漠化,减少沙尘暴,则成为这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沙尘暴与荒漠化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沙尘暴、大风扬沙天气越来越频繁,西北部地区荒漠化现象更为严重。学术界关于沙尘暴频发、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导致沙漠化根源在于自然资源的公共所有或自然资源的产权模糊,即所有权不清晰是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因此,界定自然资源产权是解决自然资源有效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