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期饲喂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脂饮食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TUF)给予富含n-3PUFA的高脂日粮。喂养16周,记录采食量及体质量,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价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TUF组体质量与NC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础血糖及胰岛素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低于NC组(P=0.031)。结论长期过量摄入n-3PUFA导致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猪油日粮及高蔗糖日粮分别诱发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为此类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给予高猪油含量的日粮,高糖组给予高蔗糖含量的日粮。喂养6周,每两周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H)、胰岛素,根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ln1/(FPG×FINS)评定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6周后,高脂、高糖组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猪油组血清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蔗糖组血糖、胰岛素均上升,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脂、高糖日粮均可诱发IR大鼠模型,高脂模型具有血清胰岛素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的特点而高糖模型伴有较高的血糖、胰岛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化及气相色谱的方法研究了早熟与正常中华绒螯蟹雄蟹性腺指数、性腺生化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早熟雄蟹性腺指数为4.42±0.96,而正常雄蟹性腺指数为3.09±0.67,显著低于早熟雄蟹的性腺指数(P0.05);生化成分组成中,早熟蟹性腺的水分含量为70.26n-%,显著低于正常蟹,而总脂含量为3.96%,显著高于正常蟹(P0.05),蛋白、碳水化合物、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含量在两种性腺中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多的均为16∶0,二者含量比较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SFA均在27%稍多,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的均为18∶1n-9,早熟雄蟹性腺含量略高为24.04%,但与正常蟹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早熟雄蟹性腺的18∶1n-7、20∶1n-9和M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蟹(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中,两种蟹性腺的18∶2n-6含量非常接近,均在7.0%左右,虽然正常雄蟹性腺的20∶4n-6(ARA)、20∶5n-3(EPA)、22∶6n-3(DHA)、PUFA、n-3PUFA、n-6PUFA和HUFA含量均高于早熟蟹,但仅有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化及气相色谱的方法研究了早熟与正常中华绒螯蟹雄蟹性腺指数、性腺生化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早熟雄蟹性腺指数为4.42±0.96,而正常雄蟹性腺指数为3.09±0.67,显著低于早熟雄蟹的性腺指数(P<0.05);生化成分组成中,早熟蟹性腺的水分含量为70.26n-%,显著低于正常蟹,而总脂含量为3.96%,显著高于正常蟹(P<0.05),蛋白、碳水化合物、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含量在两种性腺中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多的均为16∶0,二者含量比较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SFA均在27%稍多,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的均为18∶1n-9,早熟雄蟹性腺含量略高为24.04%,但与正常蟹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早熟雄蟹性腺的18∶1n-7、20∶1n-9和M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蟹(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中,两种蟹性腺的18∶2n-6含量非常接近,均在7.0%左右,虽然正常雄蟹性腺的20∶4n-6(ARA)、20∶5n-3(EPA)、22∶6n-3(DHA)、PUFA、n-3PUFA、n-6PUFA和HUFA含量均高于早熟蟹,但仅有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高脂饮食对老年大鼠氧化应激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高脂饮食对老年大鼠氧化应激及其脂质代谢的影响,将60只20~22月龄(老年)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和老年高脂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 w后测定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血清及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M)含量,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老年高脂组大鼠体质量、体脂和体脂含量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高脂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P<0.01);老年高脂组大鼠血清SOD、GSM明显降低,而MDA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组织匀浆中SOD、MDA、GSM与血清中的趋势相同;老年高脂组肝脏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高脂饮食状态下,可以造成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升高,并且机体存在氧化和抗氧化的失衡,这与高脂膳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脂类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罗氏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随着胚胎的发育,总脂及中性脂含量明显下降,而磷脂含量趋于稳定,保持在一定水平.脂类在罗氏沼虾胚胎发育中除部分形成组织器官的组成成分外,主要起提供能量的作用.在脂肪酸组成上,胚胎中含量较高的饱和脂肪酸(SFA)有C14:0,C16: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有C16:1n-6,C18:1n-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C18:2n-6,C20:4n-6 (ARA)以及n-3系列的高不饱和脂肪酸(ω-3HUFA) C18:3n-3,C20:5n-3 (EPA)和C22:6n-3(DHA).C18:1n-9和C16:0在罗氏沼虾胚胎发育各时期均占较高比例,是整个胚胎发育期间能量的主要提供者.在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作为主要能源的脂肪酸不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在从受精卵期到原肠期是主要能源,单不饱和脂肪酸在从囊胚期到无节幼体期是主要的能源,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从无节幼体期到溞状幼体期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骼肌变化特征。方法采用9周高脂饲养建立外周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辅以小剂量STZ注射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STZ注射前、STZ注射后持续6周取尾血测空腹血糖(FBG); STZ注射前、STZ注射后第2周、第6周测量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TZ注射后第6周取比目鱼肌ATP-ase染色观察并分析不同类型肌纤维萎缩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FINS和ISI显著降低(P 0.01),FBG和HOMA-IR显著升高(P 0.01)。②STZ注射后,糖尿病组大鼠血糖逐渐升高,在第4周时趋于稳定; FINS显著降低,在第2周时趋于稳定。③2型糖尿病模型发展到第6周时,Ⅰ型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较对照组降低34.8%(P 0.01),Ⅱ型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降低幅度为14.1%(P 0.05)。结论 9周高脂饲养联合STZ注射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后第4周糖代谢指标趋于稳定,在第6周时表现出以Ⅰ型肌纤维萎缩为主的骨骼肌特征。  相似文献   

8.
将15月龄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高脂饮食组(HFD)和高脂饮食运动组(HFD+CE)。实验结束处死后取材,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PBG)、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脏TG、游离脂肪酸(FFA)及肝糖原(LG)浓度,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FD组大鼠HDL-C、LG显著降低(P<0.01,P<0.05),PBG无显著性变化(P>0.05),TG、FINS、HOMA-IR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TC、LDL-C、L-TG、L-FFA升高极显著(P<0.01);与HFD组相比,HFD+CE组大鼠HDL-C升高极显著(P<0.01),TC、PBG无显著变化(P>0.05),LG、L-TG、FINS、HOMA-IR均显著下降(P<0.05),LDL-C、L-FFA降低极显著(P<0.01)。结论:长期有氧运动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大鼠具有明显降脂作用,并能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肝脏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 Rh2,G-Rh2)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血清NO、MDA含量、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2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及Rh2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3(总量7×105U/kg,分别于第1周和第6周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h2组大鼠高脂喂养同时1次/d Rh2200 mg/(kg.d)-1灌胃,每周称体质量1次,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给药量;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11周后颈动脉采血,检测血脂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1)Rh2对血脂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及AI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给药组TC,LDL-c和AI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分别P0.01,P0.01,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Rh2对血清NO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Rh2对血清MDA含量与SOD活力的影响:模型组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Rh2对血清SOD活力有明显升高的作用(P0.05);同时,Rh2具有显著降低MDA水平的作用(P0.05).Rh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2通过降低高脂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提升高脂大鼠血清NO水平、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和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保护内皮细胞而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小荚蛏不同生理阶段(配子发生期、成熟期和排放期)软体部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小荚蛏软体部含有2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13种.各生理阶段的SFA、MUFA和PUFA含量差异极显著,23种脂肪酸除C20:3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22种脂肪酸含量差异均显著:SFA含量以排放期为最高,配子发生期为最低;MUFA含量在配子发生期高于成熟期和排放期,PUFA含量在配子发生期和成熟期高于排放期.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邵伯湖区的野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泥鳅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大鳞副泥鳅(P<0.05);泥鳅肌肉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泥鳅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低于大鳞副泥鳅(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长链多饱和脂肪酸、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以及∑n-6/∑n-3比值均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对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品质进行评价,发现泥鳅比大鳞副泥鳅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运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脂肪酸,它包括两大类,n-3PUFAs和n-6PUFAs。运动员体内普遍缺乏PUA。本文综述了PUFA对人体的作用,初步探讨了PUFA与人体运动能力的关系,以及补充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植物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健脑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在于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尤其是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合成类二十碳烷酸化合物的前体,它们在体内的平衡对于机体稳定细胞膜功能、调控基因表达、维持细胞因子和脂蛋白平衡、抗心血管病、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健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5种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雌虫取食以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饲料喂养组和蚜虫喂养组的取食量变化趋势相同,都是在羽化后几天内取食量急剧升高,然后逐渐减弱;并且蚜虫喂养组的取食量和取食指数都远大于人工饲料喂养组,约为人工饲料喂养组的3~4倍;而添加蔗糖的饲料2组的取食量要显著高于未添加的饲料1组,则证明了蔗糖对于龟纹瓢虫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在相对生长率(RGR)和食物近似消化率(AD)上,蚜虫喂养组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喂养组,人工饲料喂养组的食物近似消化率偏低,可能是由于饲料的营养配比不平衡,或是饲料中存在某些抗营养因子;而对食物利用率(ECI)和转化率(ECD)的测定发现蚜虫喂养组要低于人工饲料喂养组,这可能是低取食量的昆虫通过提高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来维持其生存的需要;实验还表明添加蔗糖可以显著提高食物的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同时对其体成分的研究表明:龟纹瓢虫雌虫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58.77%,15.93%和11.30%;雌虫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USFA)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以油酸(1C18 n-9)为主要组成成分,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亚油酸(2C18 n-6)占的比例最大;在饲料中添加蔗糖能显著提高龟纹瓢虫的蛋白含量,而在饲料中添加橄榄油则能显著提高龟纹瓢虫粗脂肪的含量;人工饲料组的USFA(平均为72.70%)要高于蚜虫喂养组的含量(58.00%),当添加0.5%的橄榄油时能显著提高USFA的含量,特别是油酸的含量增加明显,这与橄榄油中油酸含量丰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两种贻贝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贻贝属的两种有经济价值的种类-紫贻贝和厚壳贻贝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确定厚壳贻贝的蛋白质、粗脂肪含量高于紫贻台,必需氨基酸含量二者相差不十分明显,但厚壳贻贝的谷氨酸、甘氨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明显高于紫贻贝,所以厚壳贻贝的海鲜味较浓。  相似文献   

16.
番薯蜂花粉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了番薯蜂花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23.275%;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花粉,其中果糖10.48%,葡萄糖6.75%,蔗糖6.47%,麦芽糖7.53%,在测定的7种脂肪酸中,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PUFA/SF比值为2.104。3种测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芦丁(33.23mg/100g),桑色素(18.24mg/10g),坎菲醇(11.37mg/100g)。蛋白质氨基酸  相似文献   

17.
Transgenic mice: fat-1 mice convert n-6 to n-3 fatty aci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ang JX  Wang J  Wu L  Kang ZB 《Nature》2004,427(6974):504
Mammals cannot naturally produce omega-3 (n-3) fatty acids--beneficial nutrients found mainly in fish oil--from the more abundant omega-6 (n-6) fatty acids and so they must rely on a dietary supply. Here we show that mice engineered to carry a fat-1 gene from the roundworm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an add a double bond into an unsaturated fatty-acid hydrocarbon chain and convert n-6 to n-3 fatty acids. This results in an abundance of n-3 and a reduction in n-6 fatty acids in the organs and tissues of these mice, in the absence of dietary n-3. As well as presenting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played by n-3 fatty acids in the body, our discovery indicates that this technology might be adapted to enrich n-3 fatty acids in animal products such as meat, milk and eggs.  相似文献   

18.
首次用乙醇提取、甲酯化处理的方法,对GN海带新品系脂肪酸的化学成分采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带中含有10种不饱和脂肪酸,占37.98%,其中亚油酸占9.29%,γ-亚麻酸占3.74%,EPA占1.12%,DHA占0.63%,花生四烯酸占4.9%;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56.22%的,其中棕榈酸(又名软脂酸)的含量高达36.23%。为海带新品系在生物制药和营养保健品领域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