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米丽亚和利蓓加是《名利场》中两个性格迥异、命运也截然不同的人物,但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她们的婚姻情感充分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无奈的依附地位及其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死水微澜》的女主人公邓幺姑和《包法利夫人》的支玛进行婚外恋的原因和行为具有相似性,但她们在爱情中的地位与态度不同:艾玛是以主动的姿态去爱的,爱情就是艾玛生存的目的;邓幺姑则以“被爱”的受动姿态去等待爱情,爱情是她生存的手段,这两种不同的恋爱观有其社会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有不可忽视的母性情怀,这可以从婚姻和家庭两方面来考察。即使那些反抗型的女性,她们也都流露出对理想婚姻和家庭的渴盼以及对子女刻骨的爱,这都是母性的具体体现;那些忍从型的女性更是表现出愚忠愚爱的母性情怀。  相似文献   

4.
拿破仑的婚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拿破仑有两次正式的婚姻,三次重要的婚外恋,其中两位女性还为其生有子嗣.拿破仑的婚姻思想有三个特点:早期重感情,中期感情和实用并重,晚期重政治.拿破仑婚姻思想较多地受政治思想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相似文献   

5.
"女性的觉醒,大抵始自于婚姻问题",清代女词人徐灿和吴藻在她们的婚姻中表现出或弱或强的女性意识.从"门当户对"婚姻观下的女性意识、婚姻角色中的女性意识和社会角色中的女性意识三个方面,来解读徐灿和吴藻的婚姻对其女性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婚姻问题一直以来是女性解放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随着民国时期职业女性的增多,作为一个群体,因为有了职业,她们的婚姻观念和婚姻方式被重新解读和建构,但是婚姻与职业的冲突也成为她们职业生涯中无法忽视的现实难题。职业女性的婚姻思想和婚姻类型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分别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在无爱的婚姻以外,她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两位女主人公婚外情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与传统的父权制度;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升华。而女性性格深处的弱点又成为她们追求自主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分别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在无爱的婚姻以外,她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两位女主人公婚外情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与传统的父权制度;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升华。而女性性格深处的弱点又成为她们追求自主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小说《乔家大院》重点刻画的女性人物有三个,这三个女性都深深地爱着主人公乔致庸,不过,她们爱的方式爱的类型是不一样的,是三种不同的爱。大嫂曹氏对乔致庸的爱是慈母之爱,爱中寄予厚望;妻子陆玉菡对乔致庸的爱,是"爱不在朝朝暮暮",是放手的大度的爱;初恋情人江雪瑛对乔致庸的爱,是"爱之深恨之切",由爱生恨,而又真的恨不起来。小说通过三个女人对乔致庸的爱的描写,成功地展示了中华女性的美,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的美德:贤惠、大气、担当、聪慧、隐忍、包容、坚强、能干、忠贞等。  相似文献   

10.
《伤逝》:男权意识与男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逝》在鲁迅的作品中是那样的新颖独特、意义深远。无论是子君、涓生还是作者都令评论界争论不休。本文斌从人性论的视角进行论证分析:涓生是文本中男权意识的直接体现者,子君由于盲目地“爱”而不自觉地成为男权意识的依附者,作者将其爱情婚姻的经历融入了文本的创作之中,使文本显现出较为鲜明的男性叙述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