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锦纶纤维染色,详细讨论了染色温度、染浴pH值、染色和皂洗方法对染色深度和固色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对染色条件的敏感性。活性染料对锦纶纤维的染色深度、固着率和固着效率受温度、pH值、染料母体结构和活性基的影响很大。毛用活性染料更适合于锦纶纤维的染色,普通乙烯砜硫酸酯及乙烯砜硫酸酯/一氯均三嗪染料可有选择性地加以使用,毛用活性染料合适的染色pH值约为4,其它染料适用的pH值因品种而异.采用酸性染色或先酸性后碱性的染色条件均可,后者的优点是固着效率高,但染色深度未见提高,染色后采用碱性条件皂洗有利于染色深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含溴乙酰基活性染料,并与含氯乙酰基染料反应活性及染料一丝朊键 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的反应性无沦在酸性、中性或碱性介质都 较后者活泼;在较缓和的染色条件下。前者具有较高的竭染率和固色率。同时指出, 引入第二个活性基团可以提高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及染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使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发生化学结合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用带氨基的酸性染料与一种叫做活性结合剂的化合物相混合,然后按照一股活性染料轧染的方法在酸性介质中与棉纤维进行气蒸固着。得到的染色織物具有与活性染料相同的耐湿处理坚牢度。已经合成的活性结合剂是2,4-二氮-6-(4'-磺酸基苯胺)-1,3,5-三氮苯及2,4-二氮-6-(3’-磺酸基苯胺)-1,3,5-三氮苯。并初步证明在染色过程中活性结合剂与纤维及染料都发生化学作用。研究了不同染料结合对活性结合剂使用时的影响。对活性结合剂单独放置以及与染料拼混后的稳定性进行过初步实验。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NaHSO3预处理条件,以及鸡毛蛋白改性助剂改性条件对羊毛纤维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NaHSO3预处理与鸡毛蛋白改性助剂联合改性的羊毛纤维可以显著改善染色性能,提高染料上染百分率、固色率、耐洗色牢度,尤其适合染深浓色产品.同时,毛织物吸湿性提高,穿着舒适性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叔胺化合物为活性染料的固色催化剂,以达到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低盐、低碱染色目的。研究催化剂的用量、催化剂对染料的改性工艺、染色工艺条件等因素对棉织物染色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叔胺型催化剂对活性染色具有较明显的催化作用,催化剂对染料的改性工艺及其用量对织物的得色深度影响较大;催化染色能明显降低染色用盐、用碱量。染料经7%(o.m.d.)的固色催化剂在50℃×20min的条件下改性后,可减少盐、碱用量30%且染色织物的得色深度不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五种“染料──纤维”化合物类型,包括六种活性基的十种偶氮型和十一种 蒽醌型活性染料染色纤维的水解反应。研究了在过量碱存在下的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和不同 Hp值酸、碱介质中的水解反应稳定性;比较了五种“染料──纤维”化合物的水解反应特 征;讨论了它们的反应机理和“染料—纤维”化学键,活性基结构、活性基与母体染料联 接基结构对“染料—纤维”化合物水解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阳离子燃料和活性染料一浴法,研究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从pH值、载体用量、元明粉、固色碱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于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出(1)载体EONOL AT用量为1g/L时能大大提高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2)当染色温度为100℃、pH值为5.0,保温30min时,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达到最大;(3)活性染科在之后上染,加入30g/L元明粉,8g/L纯碱,保温30min,棉纤维上染率达到最佳;(4)染色织物经色牢度测试均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选用两类活性染料(Cibacron Red LS-2G,Cibacron Blue FN-R)对蚕蛹蛋白纤维长丝染色,讨论了工艺条件(Na2CO3的用量、NaCl的用量、温度)对两类活性染料固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类活性染料对蚕蛹蛋白纤维均有较高的固色率,LS型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大于FN型活性染料。NaCl对FN型活性染料的促染效果大于LS型活性染料,LS型活性染料在低盐条件下,也有较高的固色率。活性染料染色后,蚕蛹蛋白纤维长丝的强力损失小于10%.  相似文献   

9.
从超分子化学角度研究了双萘环和单萘环通用染料在染色过程中的构效关系.对腈纶纤维染色时,由于双萘环染料分子对相邻阴离子染席的空间屏蔽作用,其上染率下降.对涤纶纤维染色时,染料分子自身的空间结构对上染率的影响不明显.对棉纤维染色时,由于双萘环染料分子对纤维的直接性好、磺酸基在分子中所占的比例低,其上染率提高.对羊毛和丝绸染...  相似文献   

10.
选用3种类型的活性染料(Cibacron Red LS-2G,Cibacron Yellow HW,Cibacron Red FN—R)对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染色.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工艺条件(碱剂的用量、促染剂的用量、温度)对吸尽率、固色率的影响.以固色率为主要标准,优化工艺条件,确定染色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这3种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纤维的固色率不是太高,可用于染淡色和中色.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一些新型的活性染料,合成了几个带有-SO2CH2CH2OH,-SO2CH2CH2Cl-SO2CH2=CH2基的中间体。并利用这些中间体合成了带有 -SO2CH2CH2OSO3H,-SO2CH2OH2Cl,-SO2CH=CH2基的染料。这类染料可以在碱性介质中染棉纤维。并用 化学方法证明染料分子巳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但反应温度需 100℃左右。故适宜于用轧 染,及气蒸的方法来染棉纤维。含有这些基团的染料较具有三聚氯氰基的活性染料稳定。并 可染各种纤维,如棉,毛,麻,丝,再生纤维,尼龙等。均染性能较好。这三类基团的染色 效果基本上差不多。但含有-SO2CH2CH2OS3H基的染料其合成方法较简单,溶解度较其余 二种都好,故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提高交联染料光稳定性的有效途径,通过重氮偶合、氯化、胺解和络合四步反应合成了两支1∶2型铬络合偶氮交联染料.利用红外、质谱和核磁等分析手段对染料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染料中间体以醌腙体结构稳定存在.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原子吸收光谱对铬络合交联染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交联染料络合前后的最大吸收峰变化.采用无盐浸染工艺将交联染料应用到丝绸和羊毛上,并用交联剂2-氯-4,6-二(氨基苯-4′-β-磺酸酯乙基砜)-1,3,5-均三嗪将交联染料以共价键固色到纤维上.研究表明,铬络合交联染料在丝绸和羊毛上具有高竭染率以及交联率.同时引入金属铬离子后交联染料染色纤维的日晒牢度比相应的交联染料母体提高了2-3级.  相似文献   

13.
用等规聚丙烯切片(IPP)与少量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共混纺丝后,再经过皂化处理可制得阳离子染料染色性能较好的 EVA/IPP皂化纤维。文章讨论了采用不同皂化、染色条件对纤维上染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对5%EVA/IPP 纤维进行皂化处理后,EVA 中部分乙酰氧基团转化为体积较小的羟基,从而可以采用色彩十分艳丽的阳离子染料在100℃温度、碱性浴条件下染纤维至中色。上染率可达到5至7(mg 染料/g 纤维)。同时皂化还使纤维的分散染料上染率从皂化前的20(mg 染料/g 纤维)左右上升到30(mg 染料/g 纤维)左右。作者还采用 X 光广角衍射、差动热分析法、声速法等实验手段研究了 EVA/IPP 皂化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并同未皂化纤维的结构与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皂化使纤维的蕴晶部分转化为α晶体;取向度、强度有所下降;吸湿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染色时间、pH、常用助剂等对自制叠氮类活性黄染料染涤纶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及染色深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叠氮类活性黄染料常压沸染涤纶的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该染料能在常压沸染条件下染涤纶,而且染色牢度好。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吡唑啉酮单偶氮黄色和1,4-二氨基蒽醌系蓝色四乙烯五胺型交联染料,利用分子链上剩余氨基的高反应性及同一分子链上存在多个可反应基团的优点,通过交联染色和固色实现染料在纤维上的超高固色率,实现染色的绿色化.用浸染和轧染的染色方法将交联染料应用于丝绸和棉纤维染色,然后用硫酸酯乙基砜型交联剂,两浸两轧、焙烘固色染色纤维.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4时该两只染料竭染率最高,并且用交联剂固色后交联率均大于98%,染色纤维具有较好的日晒牢度、摩擦色牢度和水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五种含β-羟基乙基磺酰胺硫酸酯基团的活性染料及其中间体,鉴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了其均相醇解、水解反应率及其比速率。并考察了该类活性染料与纤维及水反应的关系,指出了影响染料固色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制备浓度较高稳定较好的液体活性染料,研究其染色性能,选用双活性基活性染料活性红R-2BF、活性金黄R-4RFN和活性蓝3GF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染料进行提纯,得到高纯度的染料,并研究影响染料稳定性的因素,包括pH、无机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合适的缓冲溶剂及有机溶剂,配制液体活性染料,并研究液体染料的染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液体活性染料在pH为7.0左右时,稳定性较好,无机盐的浓度越低染料稳定性越好.缓冲溶液选择Na2HPO4+KH2PO4且用量为4%、有机溶剂选择正丁醇且用量为3%时,配制的液体活性染料的稳定性及溶解度较好,且液体染料的吸尽率和固色率高于直接用水溶解的粉状染料溶液.  相似文献   

18.
含萘环通用染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用同一支染料对不同类型的纤维进行染色的目的,通过间(对)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与7-乙晚氨基-4-羟基-2-萘-β-(N,N-二甲基氨乙基)磺酰胺的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了含萘环的通用染料,其结构通过质谱分析进行了表征.通过调节染浴的pH和加入适当的染色助剂,用合成的通用染料分别对棉、羊毛、丝绸、尼龙、腈纶、涤纶等纤维进行了染色实验,并研究了染料在上述纤维上的日晒、水洗等牢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含萘环通用染料对羊毛、丝绸、尼龙、腈纶等纤维均有较好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乙醇胺予处理(简称MEA)及染浴助剂相结合的方法,对媒介染料羊毛染色进行了探讨。文中分析了MEA予处理羊毛对染色的影响;讨论了低温促染剂GF在媒介染料染色中的作用机理;确定了在85℃条件下进行低湿染色的工艺。该工艺与常规染色相比,提高了上染率,减少了纤维损伤,同时改善了纤维性能,提高了折皱回复角。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合成的抗菌性阳离子活性染料对尼龙66、羊毛和腈纶纤维进行了染色和抗菌性能研究.该染料对3种纤维均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3种纤维染色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但上染速率和上染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染色后的3种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同时,采用该染料对棉、尼龙66、羊毛和腈纶纤维织物进行了同浴染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染料对4种纤维在同浴染色时具有不同的上染速率,同色性具有一定的差异.该染料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a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10-6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