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钙在动物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其最直接的作用是激活钙依赖性核酸酶,导致DNA的特异片段化.然而,关于钙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的报道很少.本文以玉米根尖分生组织为材料,利用RNA合成剂放线菌D诱导细胞死亡,并从形态和生化方面检测到这种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利用钙离子特异性结合荧光染料wazo-1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死亡程序启动的瞬间,胞质内钙离子浓度急骤上升.意味着钙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参与了这种PCD.这种PCD在DNA严重断裂之前是可以逆转的.  相似文献   

2.
植物编程性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的编程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的研究是紧随对动物编程性细胞死亡研究在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研究热点。大量实验证明,植物的PCD在发育以及植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综述了植物PCD在形态上和生理、生化上的特征,以及近年来对其信号转导,盎基因调控和一些相关因素作用的研究,最后在比较动、植物PCD的基础上,得出了植物PCD典型特征,并提出了植物PCD研究的意义和可能取得进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钙稳态失衡与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胞浆钙离子浓度必须处于严格的范围,一旦钙稳态失调将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本文主要从外界因素引起钙稳态失调导致细胞死亡的作用、直接钙稳态失调所致的细胞死亡效应及钙离子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nammed cell death,PCD)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发育过程中,是由基因调控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本文对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本特征、调控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谭茂玉  沈法富  王峰翔 《山东科学》2007,20(2):17-23,28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普遍存在于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是由基因调控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植物PCD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植物PCD在植物发育、环境胁迫、超敏反应中的存在,并就植物PCD的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以及植物PCD的基因、酶和信号分子的调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程序性死亡(pmgrammed cell death,PCD)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PCD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植物生殖器官中一些细胞的死亡对植物有性生殖具有重要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即在特定时期,只有特定的细胞才会发生程序性死亡,本文介绍了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细胞在特定时期所发生的程序性死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这些PCD类型包括单性花的形成、性别决定、大小孢子的退化、花粉发育及绒毡层的解体、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花粉管的生长、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胚乳以及糊粉层的消失等等。  相似文献   

7.
维管植物导管元素分化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遗传控制的细胞死亡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维管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由死亡的管导分子组成,本文着重讨论了维管植物的导分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的形态和化特性以及参与找在因,并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PCD存在的时空广泛性。虽然植物发育生殖过程中的PCD与动物细胞通过遗控制的细胞死亡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维管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由天文馆的导管分子组成。本文着重讨论了维管植物的导管分子形成过程中的细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的形态和生化特征以及参与的基因,并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PCD存在的时空广泛性。虽然植物发育和生殖过程中的PCD与动物细胞凋亡存在许多相似的形太必生化特征,但细胞通过自溶或自自我吞噬来死亡,而并不形成动物细胞凋亡中典型的凋亡小体。说明这些PCD类型本质上凋亡型PCD。导管分子的死亡是一种典型的植物PCD。近年来体外系统研究表明,导管元素分析中的细胞死亡程序与动物细胞凋亡不同。  相似文献   

8.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在植物体的一定发育阶段普遍发生的受特定基因调控的自然的细胞死亡过程.本文就植物PCD的一般特征、普遍性及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由多因素作用导致的肠道急性炎症性疾病,是早产儿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以往的研究认为,细胞凋亡是NEC中肠上皮细胞最主要的死亡形式。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细胞焦亡(Pyroptosis)及铁死亡(Ferroptosis)等非凋亡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也可能参与到NEC的发病机制中,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的信号调节通路不同,可能会相互影响或存在共同的调节机制如细胞广泛凋亡小体(PANoptosome)等。本文综述了非凋亡形式的不同类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及其信号调节通路,以及其在NEC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NEC诊断生物标志物或防治的新靶点,以期为临床NEC的预防和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生物体为了自身发育或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在基因控制下采取的主动地、有序的死亡方式,并伴随着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本文综述了植物抗病过程中PCD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PCD以及PCD的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抗痛过程中的PCD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对进一步揭示PCD与植物抗病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遗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主要农作物之一 ,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研究植物。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细胞程序性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PCD)。这些PCD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PCD ;一类是抗病过程中的PCD或突变模拟病斑 ;另一类是外界逆境因素诱导的PCD。在玉米中已发现许多细胞死亡突变体 ,导致这些突变的一般是一个已知的可转座元素 ,这样便可通过转座子标签法来分离这些突变体的相应基因。对这些突变体的分析将阐明玉米PCD的分子机制及遗传调控 ,从而为人工控制玉米PCD提供理论基础 ,并将为其它植物的PCD研究提供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12.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已经成为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植物PCD与动物PCD间的异同,植物PCD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逆境胁迫的关系,植物PCD的分子机制与调控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遗传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研究植物。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这些PCD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PCD,一类是抗病过程中的PCD或突变模拟病斑;另一类是外界逆境因素诱导的PCD。在玉米中已发现许多细胞死亡突变体,导致这些突变的一般是一个已知的可转座元素,这样便可通过转座子标签法来分离这些突变体的相应基因。对这些突变体的分析将阐明玉米PCD的分子机制及遗传调控,大而为人工控制玉米PDC提供理论基础,并将为其它植物的PCD研究提供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14.
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富含半胱氨酸的一类蛋白酶家族,不仅广泛参与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而且最新研究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与植物发生PCD有关。本文从Caspase的基本结构、分类及Caspase参与植物PCD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半胱氨酸蛋白酶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过量的铜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即铜死亡。这一过程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代谢和诱导蛋白质毒性应激发生的,这一发现强调了铜稳态和肿瘤代谢之间的复杂联系。综述细胞铜代谢和铜死亡的具体机制,阐述铜基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铜死亡途径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视角,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李惠民  王云飞 《甘肃科技》2001,17(5):35-35,25
细胞凋亡(apoptosis)意为“凋落”,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指有核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启动内部机制,发生死亡的过程。PCD对维持个体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Bax主要诱导凋亡,Bcl-2则抑制凋亡。由于子宫内膜在E、P激素刺激下内膜组织进行快速的增生和分化,从而成为很好的研究细胞凋亡的模型,可用来研究激素依赖型的Bcl-2及其相关基因Bax在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标本来源 标本取自甘肃省妇幼保健医院自19981999年间手术切除的正常子宫内膜标…  相似文献   

17.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种自杀性细胞死亡,乃多细胞高等生物去除有害及多余细胞之途径,为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及功能维持所必需。本文阐述了BCL—2基因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1972年Kerr等早已发现细胞有二种死亡形式.一种是细胞坏死(Necrosis),另一种是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但到 20世纪 90年代初才受重视,现在普遍称之为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基本机制,参与胚胎发育、维持脏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免疫系统的完整、受损细胞的清除等等重要生理现象,如果细胞凋亡过度或过低就可导致疾病.所以,在最近4~5年内细胞凋亡已成医学界的热门研究内容,而且进展很快.1细胞凋亡的特征 在生化…  相似文献   

19.
H2O2诱导玉米根尖细胞凋亡的形态,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是近年来植物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证据表明H2O2能诱导拟南芥、豌豆,烟草等植物体外培养细胞的凋亡。以玉米根尖为材料,从原位即细胞和染色体水平(染色体DNA断裂)以及分子水平(DNA)对H2O2诱导的细胞死亡作了检测。结果表明H2O2能诱导玉米根尖细胞凋亡,并具有动物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和生化特征如染色质凝缩,核降解以及出现DNA Ladder等。可见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乙烯利可诱导玉米根皮层细胞发生死亡解体而形成通气组织,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升高,根皮层细胞的死亡数目升高,利用TUNEL(末端标记法)实验显示,根皮层细胞核DNA发生了断裂现象,出现了暴露的3′-OH末端,这为乙烯利诱导的通气组织形成中有程序化细胞死亡(PCO)的发生首次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在外源乙烯利处理的玉米根部发现S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继而造成活性氧的积累,由于活性氧是诱导PCD的重要原因,因此,外源乙烯利诱发的PCD的发生极有可能是通过活性氧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