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取五倍子、乌梅等45种中草药,分别采用水提取法和醇提取法制备提取液,除菌后滴加至Φ6mm空白药敏滤纸片上,制成试验用药敏纸片。测试了提取物对拟态弧菌SM060818、梅氏弧菌SM060813、霍利斯弧菌SM060913等3种分离自锯缘青蟹体外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所试验的45种中药提取物中,有28种中药提取物对试验弧菌表现有抑菌作用;其中五倍子、乌梅、秦皮、艾叶中药提取物抑菌作用较好,对3种菌株均有较好抑菌效果;天冬、白头翁、赤芍、金银花、黄精、黄柏、青蒿等11种中草药提取物仅对2种菌株有较好抑制作用,千里光、穿心莲等17种中药提取物对弧菌无抑制作用;大部分中药抑菌活性成份均为水溶性提取物,青蒿存在明显的醇溶性抑菌物质。测定了五倍子等9种中药提取物对致病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五倍子、乌梅和天冬3种药物对拟态弧菌和梅氏弧菌的MIC分别为0.172mg/mL、0.461mg/mL、1.042mg/mL,对霍利斯弧菌的MIC分别为0.086mg/mL、0.922mg/mL和1.042mg/mL,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灰白毛莓、苍耳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二倍稀释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鸡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种,对灰白毛莓、苍耳植株的不同器官和两者不同器官的配伍制剂的抑菌作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灰白毛莓茎对6种供试菌种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范围最广;灰白毛莓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灰白毛莓根的抑菌范围最窄、抑菌作用最小.苍耳茎叶的抑菌范围最广,抑菌作用最强;苍耳子次之;苍耳根的抑菌范围最窄,抑菌作用最小.苍耳根 灰白毛莓茎叶、苍耳茎叶 灰白毛莓根提取液的配伍制剂对6种供试菌种的MBC≤0.25g/mL。  相似文献   

3.
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牛津杯法和药敏片法,检测鸡矢藤、地骨皮、白头翁、大青叶、蒲公英、五味子、乌梅、艾叶、黄连、丹参10种中草药对雏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从中筛选具有较好体外抑菌作用的单味中草药。结果表明,五味子和乌梅对雏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敏感性较强,丹参和黄连的敏感性一般,其他6种中草药均不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五味子和乌梅等对雏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且不同的中草药抑菌效果不同。该研究为临床治疗鸡白痢以及开发中草药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荆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乙醚、无水乙醇、氯仿等提取黄荆不同器官的活性物质,并用提取物对几种细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荆各器官的提取物对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范围从大到小为茎>根>籽>叶;抑菌作用大小顺序为茎>根>籽>叶;效果最好的提取溶剂是乙醚,其次是乙醇,然后是氯仿.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了三种富硒中草药复方煎剂对仔猪腹泻主要致病菌株——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复方Ⅰ、Ⅱ、Ⅲ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分别的为0.04、0.02和0.04g/mL,说明复方Ⅱ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优于复方Ⅰ和复方Ⅲ;复方Ⅰ、Ⅱ、Ⅲ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4、0.02和0.02 g/mL,说明复方Ⅱ、复方Ⅲ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相近,并且优于复方Ⅰ;复方Ⅲ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大肠杆菌,复方Ⅰ和复方Ⅱ对这两种菌抑菌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6.
贵州民族药杨梅叶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采用管碟法对矮杨梅4 种类型植物叶的水煎剂体外抗菌实验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对G+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对G- 大肠肝菌,G- 霍乱弧菌,G- 福氏痢疾杆菌,G- 伤寒杆菌无抑菌作用。不同类型矮杨梅叶对细菌具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同类型矮杨梅叶对同一细菌抑菌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抑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黄、山楂、苦参、薄荷、黄芩和黄柏采用水煮法和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用两倍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MIC值在1.56~50 mg/mL之间,其中大黄和黄芩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土壤及其微生物对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试了云南省峨山、蒙自、弥勒、玉溪等地14份土样对4种生防菌(厚孢轮枝菌、淡紫拟青霉、粉红粘帚霉、贵州节丛孢),2种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抑菌作用普遍存在,但不同地区、类型、土壤对不同菌株间抑菌作用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以峨山烟地土样抑菌作用最强,对生防菌ZK7,IPC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2%和81.6%,玉溪烟地土样相对较弱,对ZK7,IPC抑制率达42%和57.4%.病原真菌对土壤抑菌作用的敏感性低于生防菌,其孢子萌发平均抑制率为31.1%,大大低于生防菌的57.3%.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抑菌作用成正相关,微生物数量是影响抑菌作用的主要因素.从土壤中分离到的几种细菌发酵挥发性物质对真菌的抑菌作用超过土壤,其对生防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64.2%~75.6%,明显高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率(15.2%~20.4%).同一细菌培养液挥发性物质对真菌的抑菌不具普遍性,而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以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测定了黄连等10种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中草药其抗真菌作用不同,其中黄连和黄芩2种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效果最好,其次是五蓓子和知母,而甘草对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较差.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黄连提取物的抗真菌作用随药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1mg/mL.将抑菌成分不同的中草药进行两两配伍,考察其对白色念珠菌的协同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除五蓓子和丹参的混合药液对白色念珠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外,其余3组中草药的配伍,并无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体平板稀释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对以苦参、蛇床子、黄连、青蒿等几种药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复方制剂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条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柘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黄曲霉等五种微生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溶剂、不同的提取pH值、不同的提取温度下的提取液,对于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抑菌作用,通过综合比较分析认为,提取溶剂对提取液抑菌效果的影响力最大;70℃、30%乙醇和pH5.0条件下的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是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向温暖带的过渡地区。该区已划成六个植被型。Ⅰ阔叶林、Ⅱ针叶林、Ⅲ针、阔叶混交林、Ⅳ竹林、Ⅴ灌丛和灌草丛、Ⅵ沼泽;十个植被亚型;二十八个群系和三十个群丛,地带性植被为含有常绿阔叶成份的落叶阔叶林。优势群落为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 2.植被垂直带谱有五条: (1)低山丘岭灌丛、草甸和农作物带,<500m。 (2)含常绿阔叶成份的低山针、阔叶混交林带,400~900m。 (3)含常绿阔叶成份的中低山落叶阔叶林带,800~1.400m。 (4)中山落叶阔叶林带,1,300~1,800m。 (5)中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灌丛林,>1.750m。 3.该区植被强烈地受过人为活动的干扰,导致了植被的逆演替,也招致了生境条件的惭趋恶化,所以,植被合理利用的途径应根据森林的现状、演替、不同的生境条件、和各种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芝麻叶除中脉和1—3级侧脉上下两方的表皮细胞外,叶表皮细胞由一层表面观不规则的具有波状垂周壁的扁平体形细胞构成。表皮组织上除具有长柄和短柄两种腺毛外,还具有单列细胞表皮毛和粘液毛。气孔为毛茛型;叶肉为两面叶肉,栅栏薄壁组织与海绵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皆甚发达;中脉(基部除外)和一级侧脉均由一个维管束构成。木质部含有导管、管胞和木薄壁组织,韧皮部含有筛管,伴细胞和韧皮薄壁组织。叶柄基部含有9个维管束,端部含有9—11个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成分基本上与茎中相同,但茎中未见到管胞。芝麻叶为典型的异面叶,叶柄和叶脉中的短针形结晶体与叶表皮上的粘液毛都可作为胡麻科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月见草种子油是医学上的重要用油。其种子油中含有具特殊生理活性的r—亚麻酸(GLA)为月见草种子油所特有。为了开发这一新油料植物资源。对其营养器官解剖构造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是拉马克月见草叶解剖构造的研究。拉马克月见草为异面叶,表皮组织上具有单细胞具瘤的表皮毛和单细胞腺毛,气孔为毛茛型。栅拦薄壁组织两层,与海绵薄壁组织的厚度大体相等,细胞内的叶绿体较大。叶肉中含有针晶细胞与长囊形油细胞。叶脉上下方的薄壁组织中含油细胞特多。大型叶脉双韧型,小型叶脉外韧型。茎生叶柄短,含针晶细胞特多,针晶体具栓质膜包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雪松茎尖及叶片切段的试管培养方法。在含有萘乙酸(0.1—0.3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1—5毫克/升)和生物素(1毫克/升)的 MS 培养基上,在黑暗中培养约四周能很快地得到愈伤组织,但是未能诱导出芽苗和根。  相似文献   

15.
都支杜鹃和黄山杜鹃叶片的构造,除具有上表皮的角质层较厚并有瘤状突起、有下皮层、叶肉无细胞间隙、栅栏组织细胞多层、机械组织发达等特点外,发现在叶肉的海绵组织中有大量大型的贮水细胞。干旱时贮水细胞失水,引起叶片向下反卷运动,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此种适应现象在双子叶植物中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6.
菊各器官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菊各器官的离体培养采用MS基本培养基。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附加2,4—D1mg/1、6—BA2mg/1、NAAlmg/1或附加6—BA2mg/1、NAA0.5mg/1、LH500 mg/1;分化培养基为MS培养基附加NAA0.5mg/1,6—BA2mg/1,;生根培养基为MS培养基附加IBA2mg/1,将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减半,附加活性碳200mg/1,对菊花瓣愈伤组织的形成进行了比较实验。所有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均为3%,pH5.8~6.0,琼脂为0.7~1.0%。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叶叶能再生出完整植株,并且移栽成功;叶柄及茎形成无根小苗;花瓣能再生出根。花序轴、花苞片均有愈伤组织形成;根末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7.
植物净光合速率(Pn)测定的取样技术决定结果的可靠性,但很少有文献专门论述.为此,分析苎麻Pn的日变化、个体间、叶位间和叶片不同位点的差异,结果表明:1天中苎麻Pn在11:00左右达到最高值,此后迅速降低,虽在下午可能回升,但不同品种有差异;品种内个体间Pn差异显著;不同叶位以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5~7叶Pn最高;叶片不同位点的Pn差异不显著.据此建议苎麻品种的Pn测定在上午9:00~11:00进行;每个品种/处理至少选择5个生长一致的正常植株,测定从植株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5~7叶近叶尖位置的Pn.还要特别注意植株的代表性和不同品种/处理/植株的叶位统一,叶片颜色、形状正常,无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认识土壤砷污染与植物砷含量的关系,进行土壤加砷盆栽魔芋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魔芋球茎和茎叶的砷含量范围分别为2.12~14.98和1.23~21.23μg g-1,均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在对照下,球茎砷含量高于茎叶,在土壤加砷下,茎叶的砷含量高于球茎.魔芋的富砷量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在低土壤砷水平下,魔芋球茎富砷量大于茎叶,高土壤砷水平下,魔芋茎叶的富砷量大于球茎.同对照相比,土壤加砷降低了魔芋球茎富砷量所占比例,增加了魔芋茎叶富砷量所占比例,低土壤砷水平下,球茎富砷量所占比例高于茎叶,高土壤砷水平下,茎叶富砷量所占比例高于球茎.魔芋对土壤加砷的利用量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魔芋对土壤加砷的利用率只有0.25‰~0.84‰.魔芋球茎和茎叶对砷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3~0.13和0.07~0.13,同对照相比,土壤加砷降低了球茎的富集系数,增加了茎叶的富集系数,在对照下,球茎的富集系数高于茎叶,在土壤加砷下,茎叶富集系数高于球茎.总之,土壤加砷不仅显著增加了魔芋球茎和茎叶的砷含量,也改变砷在魔芋体内的分布格局,魔芋是吸收利用土壤砷能力弱的植物,魔芋通过将所吸收的砷转移到地上部分以适应砷污染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叶龄光周期诱导对圆果种黄麻营养期长短、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营养期长短受 7叶龄以上光周期诱导的影响是随叶龄的增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7叶龄前的与 7叶龄后的处理 ,其产量和产量性状有明显差异 ;在 7叶龄之后 ,产量性状受光温的影响是随叶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NaCl对菜豆叶片光合CO2和水分交换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NaCl处理后,菜豆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降低,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大幅下降,幼叶的细胞间隙CO2浓度降低,光合的气孔限制值升高,而老叶细胞间隙CO2浓度却升高,光合的气孔限制值降低,NaCl处理使幼叶的WUE升高,老叶的WUE下降,NaCl处理下菜豆幼苗对幼叶气孔导度的降低不一定是由其水分关系的改变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