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为了解决煤矿废水排放引起的矿区水环境污染,实现煤矿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机理的分析,针对煤矿废水污染较轻的特点,提出用人工湿地处理煤矿废水及相应的回用模式.人工湿地作为二级处理单元有投资省、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等诸多优点.根据阜新海州矿涌水的水质、水量及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立了该矿井水人工湿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模式.从理论上论证了该矿井涌水人工湿地处理及回用模式的可行性,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煤矿酸性废水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有的煤矿酸性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我国西部煤炭主要生产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黄土-湿地-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处理酸性废水的方法,并对这一新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特别是酸性废水和含有重金属废水的应用日趋广泛.针对人工湿地中硫的迁移和转化,综述了硫在人工湿地中的硫循环,硫酸盐及硫化物生物和非生物性质的硫转化,以及植物、微生物等对硫循环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此外指出,对于水平潜流系统中近根环境的深入认知和研讨是一个必要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酸性矿井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酸性矿井水的成因及危害,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酸性矿井水处理方法——人工湿地技术。对人工湿地的构造、类型进行了介绍,同时阐述了人工湿地处理酸性矿井水的机理。最后对酸性矿井水处理的其它传统措施进行了比较,人工湿地技术具有多方面优点。  相似文献   

5.
酸性煤矿废水具有高Fe、Mn离子浓度及低p H的特点,对环境危害极大。钢渣呈碱性并具有吸附性,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堆积现象严重。本研究利用钢渣处理酸性煤矿废水,并对钢渣进行浸出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钢渣处理酸性煤矿废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无大量金属离子析出,钢渣能够将酸性煤矿废水中的Fe、Mn离子完全去除,且在10 h三组实验组的p H均提升到5~6。利用钢渣处理酸性矿山废水是可行的,但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应考虑到前期Mn离子的溶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由于其成本较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之中,其替代技术已被应用于多种废水的处理,本文叙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概念、人工湿地组成要素、分类、特点、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阐述了污水在湿地中的处理过程及净化机理及当前人工湿地在技术方面的缺陷,对人工湿地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可为人工湿地污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煤矿酸性废水(AMD)治理的方法,重点总结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酸性废水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如何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包头某稀土厂稀土生产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水葱、野茭白、香蒲、李氏禾构建四组潜流人工湿地,研究了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对稀土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A1B2能够在45 d内实现稳定运行;对稀土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为95.40%,出水氨氮浓度低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所规定的氨氮间接排放浓度50 mg/L的要求。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A1B1能够在75 d内实现稳定运行;对稀土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为97.26%,出水氨氮浓度低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所规定的氨氮直接排放浓度25 mg/L的要求。A1B2潜流人工湿地中四种湿地植物对稀土废水中的氨氮去除能力呈现为水葱香蒲李氏禾野茭白,水葱和香蒲对稀土废水中的氨氮去除起主导作用,水葱和香蒲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A1B1潜流人工湿地中四种湿地植物对稀土废水中的氨氮去除能力呈现为香蒲水葱李氏禾野茭白,对氨氮去除起主导作用的是香蒲;水葱处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焦化废水经常规二级生物处理后仍残留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其排放会对环境构成危害。本研究采用铁炭法强化人工湿地来深度处理外排焦化废水,考察其有机物处理效果并与砾石湿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HRT为5d时,铁炭法强化人工湿地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35%,高于砾石人工湿地的9.25%,并将BOD5/COD比值从0.1提高到0.35,提高了可生化性;铁炭法强化人工湿地对酚类、含氮类、苯系物、卤代烃(醇)等典型难降解有机物均有良好的降解效果,有机物种类从进水的41种减少到出水的17种,而且含量均有大幅削减。  相似文献   

10.
实验选址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建成的复合湿地系统包括经改良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部分,用于当地冷水鱼养殖业排放的养殖污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复合湿地系统对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1%,57%和66%,复合湿地的整体去除率大于使用一种单独的湿地处理系统.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在自然湿地系统中,TP和COD的去除率与入水浓度具有相关性;在人工湿地系统中,TN和COD的去除率与入水浓度具有相关性;在复合湿地系统中,COD的去除率和TN、TP的去除率具有相关性,而TN、TP的去除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复合湿地系统结合了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特点,是对冷水鱼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GFC)和三维荧光光谱(EEM)分析技术,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尾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重均分子质量Mw均有明显降低;进水中表征出四类溶解性有机物,即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见类富里酸、紫外类富里酸物质,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相对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人工湿地对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难以分解、不易被生物利用的类腐殖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陶粒基质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向低碳小分子转化更为彻底,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将农田中坑塘湿地改建用于储存降雨径流和农田灌溉排水进行回用的水循环系统构建方法,在提出水循环调蓄湿地体积估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调蓄湿地水循环利用系统,分析了高效净污载体、微生物筛选与附着、水生植物群落配置和水动力微循环交换系统等水质净化技术,指出区域降水量和降雨历时是影响水循环调蓄湿地体积和循环水利用量的重要因素。对上海崇明水稻田循环调蓄湿地系统进行了设计与构建,循环调蓄湿地运行后共节约灌溉水量6 239.9~9 359.9 m3。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新义  蔡世军 《科技信息》2009,(5):50-50,30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和类型,探讨了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的脱氮效率,提出了提高人工温地脱氮效率的对策,并对人工湿地脱氮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是一类生产量大、应用广泛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同时,PAEs作为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都具有潜在威胁.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已被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污水,但其对PAEs的去除效率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天津一个实际运行中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进出水及单元内部水样的采集,探讨处理单元水中常见的4种PAEs,即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进出水及湿地单元内部均检测到4种目标PAEs,进水及出水中PAEs平均总质量浓度分别为2.53、0.98μg·L-1,在湿地单元内部存在PAEs质量浓度随着水流方向降低的趋势,其中,DMP的质量浓度始终都低于另外3种PAEs的质量浓度.该人工湿地对DMP、DEP及DBP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对DEHP的去除效果则较差.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人工湿地设计涉及的动力学和水力学,并以人工湿地除污染原理为依据,分析了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对比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列举实例,分析了人工湿地的优化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人工湿地设计涉及的动力学和水力学,并以人工湿地除污染原理为依据,分析了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对比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列举实例,分析了人工湿地的优化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莆田地区的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对公路建设带来的沿海滩涂围垦区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现状调查显示:1)拟建工程影响的人工湿地与海洋联系紧密,生态安全相当重要;2)拟建工程影响的人工湿地鸟类生物多样性较高;3)拟建工程影响的人工湿地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及植被的多样性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拟建公路以桥梁形式跨越人...  相似文献   

18.
提出柊叶做为湿地植物应用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无植物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柊叶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CODcr,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06%、64.62%和84.03%,相比无植物的1号床分别高6.77%、6.66%和5.36%,为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超  刘圣勇  李幸芳  李刚 《河南科学》2011,29(6):742-745
对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认为湿地植物自然枯萎造成的二次污染、大污染负荷冲击及处理效果随运行时间的退化是制约人工湿地在生活污水处理上应用的主要因素;人工湿地运行环境的人工调控、生活污水的厌氧处理与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结合及经济效益体现是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除污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可为该技术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