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对无偿献血者的确认和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无偿献血者中HIV抗体初筛阳性与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的关系,评估WB确认方法在HIV抗体检测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326 56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IV抗体初、复检,初筛阳性的标本为全部样本,再用现在市场上较认可的ELISA试剂和WB试验同时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ELISA与WB结果一致性71.17%,阳性符合率为48.78%,阴性符合率为83.13%;以确认结果为金标准,得出ELISA检测HIV抗体试剂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4.15%.WB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t=15.21,P<0.00l,显示阳性和阴性组问S/CO值存在显著差异;WB阳性组与不确定组比较,t=13.07,P<0.001,显示阳性和不确定组间S/CO值存在显著差异;不确定组与ELISA假阳性(WB确认阴性而ELISA阳性)比较,t=2.13,P>0.05,无统计学差异,提示WB不确定结果可能是假阳性;20份确认阳性的标本的S/CO值全部大干5,确认阴性与不确定的91份标本中,S/CO低于1的占71份,在1~2.999之间19份;6个月后随访WB不确定的供血者,带型无变化,全部被诊断为阴性.较高的S/CO值(>5)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大;而低于2.999时,预示阳性可能性小;WB方法确认HIV抗体阳性和阴性准确,不足之处为存在不确定结果,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实时荧光RT-PCR法对218份人血清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6年11月辽宁省丹东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的血清样本218份,采用CMIA法和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甲型肝炎病毒,同时对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的ISO/TS15216-2、FDA-BAM、GB/T 22287-2008三个标准检测甲型肝炎病毒的引物和探针组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的阳性检出例数为3例,其S/CO值分别为2.22、4.15、1.31.ISO/TS 15216-2、FDA-BAM、GB/T 22287-2008三种实时荧光RT-PCR法的阳性检出例数分别为7例、5例和4例.而CM IA法和实时荧光RT-PCR法有2个阳性样本的检测结果一致,测序的BLAST比对结果表明CM IA法1个阳性样本为假阳性结果,5个CMIA法阴性样本为假阴性结果.结论:ISO方法的实时荧光RT-PCR法用于人血清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准确度及灵敏度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CMIA)在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疑似梅毒病例血清标本396份,分别采用CMI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对标本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以蛋白质印迹法为金标准,比较CMIA和TPPA的敏感度与特异性。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绘制ROC曲线,计算得出本实验室梅毒特异性抗体S/CO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在396份血清样本中,以WB结果为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金标准,CMIA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88.9%,阳性预测值为87.1%,阴性预测值为100%,与WB的总符合率为93.7%;TPPA的敏感度为96.4%,特异性为91.2%,阳性预测值为89.1%,阴性预测值为97.2%,与WB的总符合率为93.4%。ROC曲线分析得出梅毒特异性抗体S/CO比值为3.42时,CMIA的特异性达到98.57%,敏感度为97.71%,具有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性,与TPPA比较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上梅毒特异性抗体大批量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方法。当CMIA的S/CO≤1.0或≥3.42时,可直接报告结果,节约医疗成本;当CMIA的S/CO为1.00~3.42时,可加做WB确证试验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免疫酶快速检测试剂(IE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的性能、结果等技术参数进行评价,为实验室的选用提供参考.采用IEA法、ELISA法和胶体金法对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第三代ELISAHCV-Ab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和3297份血清或血浆标本同时测定,对IEA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检测时间等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IEA可通过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第三代ELISAHCV-Ab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检验;与ELISA法比较,IEA的检出率为99.06%,灵敏度与ELISA相当,胶体金的检出率为86.01%,灵敏度比ELISA低;IEA检测所需时间15~25min.IEA既有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又有胶体金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献血员及高危人群中HCV抗体的筛查和临床诊断HCV感染,以及门诊、急诊和基层医疗单位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依据国标ELISA方法对578份小鼠血清进行11种病毒抗体检测,共检测抗体3677份。对初步检测出的242份抗体阳性血清,经56℃30min水浴灭活处理后进行复检。结果可疑阳性血清经灭活处理后复检,正常抗原孔A值和特异抗原孔A值明显低于初检的正常、特异抗原孔A值,差异显著(P<0.05);初检和复检的特异抗原孔A值与正常抗原孔A值的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灭活前后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别为6.58%和2.86%。阳性对照灭活前后A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经灭活处理后,使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中和抗体检测及评价手段,运用HCV核心区特异性抗体17H11及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放大系统,建立了基于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的HCV中和抗体检测平台.结果显示,该平台计数点清晰,可实现阴阳性分开,并能有效地检测并评价HCV抗体阳性病人血清的中和作用,表明该平台可实现HCV中和抗体的检测,将有利于HCV疫苗研制中的免疫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7.
用4种抗丙型肝炎病毒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染色法直接检测肝细胞癌的病理组织中丙肝病毒蛋白。结果8/52例(15.4%),一至数种抗体阳性,阳性反应物主要定位于肝和癌细胞的胞浆中,值得注意的是本组几乎全部病例为乙肝,丙肝两种病毒混合感染,表明广西丙型肝炎的混合感染的比较高,乙型肝炎病毒(HBV)加上黄曲霉毒素(AFB1)或丙型肝炎病毒(HCV)可能是广西肝细胞癌(HCC)高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唾液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旋毛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唾液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旋毛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旋毛虫感染后1~6周日本大耳兔唾液和血清各120份,采用ELISA,同步检测旋毛虫感染不同时间段内,唾液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后1~6周,唾液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70.0%,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95.0%,经χ2检验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后第1~2周除外)。结论:采集简便、无创伤性的唾液可作为旋毛虫病免疫诊断的检测标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常见模式之间的关系,探讨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69例HbsAg阳性血清进行前S1抗原检测,并与相应的HBV血清标志物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Hbs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也无显著差别(P>0.05).而HbeAg阳性组和HbsAg阳性组之间前S1抗原阳性率则存在显著差别(P<0.01),后者阳性率较高.结论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宜将两者结合起来检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用MDCK细胞增殖犬腺病毒2型弱毒疫苗株,病毒培养上清液经差速离心和酒石酸钾密度梯度离心浓缩、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犬腺病毒2型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确定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168μg/孔,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100,作用时间为60 min,羊抗犬酶标抗体稀释倍数为1:2000,作用时间为60 min,底物作用时间为37℃,10 min。判定标准为S/P值≥0.351者判为阳性,S/P值≤0.318者判为阴性。该抗原不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波特氏杆菌等3种犬常见传染病的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小于15%,显示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检测血清样品56份,与病毒中和试验结果比对的符合率为93.75%。本研究结果为实现犬腺病毒感染监测,进行犬腺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理某医院HIV初筛状况,分析其感染途径,提出预防措施.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13 600;g患者血清HIV抗体,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在13 600名患者中共检295例HIV抗体阳性血清,阳性率0.699%.主要分布内科51例(53.7%)和外科32例(33.7%).20~50岁年龄段的占75.8%,男女比例为78/77(4.59:1).主要传播途径为静脉吸毒60例(占63.2%)和性感染31例(占32.6%).结论:初筛发现HIV抗体阳性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通过静脉吸毒和性传播感染.应加强吸毒的打击力度,提高预防性传播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及胸水中结核抗体,评估其在结核病快速诊断试验的相关指标。方法:应用免疫层析技术来检测血清及胸水中的结核抗体。检测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112例(其中分菌阳组、菌阴组)和96例无结核病史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结核抗体水平;52例结核性胸膜患者胸水中的结核抗体水平,同时对胸水进行抗酸染色镜检。计算诊断试验的相关指标。结果:该检测方法临床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95.83%,准确性为79.2%,诊断指数为156.53%,阳性预期值为94.44%,阴性预期值为67.6%;胸水中结核抗体阳性22例,敏感性为42%,胸水结核抗体阳性率和胸水抗酸染色阳性率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对评价肺结核的疗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胸水中结核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制快速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抗体的胶体金试纸条.方法:以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单克隆抗体,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胶体金标记单抗,再结合脊灰病毒抗原形成复合物,固定于金标垫上,将鼠抗人IgG和羊抗鼠IgG分别包被于试纸条的T (检测线)处和C (质控线)处,应用该试纸条进行性能检测.结果:以已知的脊灰病毒Ⅰ型阳性血清作为检测样品,试纸条检测的灵敏度为1:80;特异性试验证明该试纸条与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抗体阳性血清没有交叉反应;检测结果与脊灰病毒Ⅰ型疫苗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试验的符合率为86.7%.结论:该试纸条检测脊灰病毒Ⅰ型的抗体水平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灵敏性,适用于大规模临床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用酶免疫分析法(EIA)研究了人血清非特异性IgG 在抗-HCV抗体检测中的干扰作用.结果显示:随着正常健康人血清标本(阴性血清)中I gG量的增加,其OD值随之增高,当标本中的IgG含量增加至一定值时即产生假阳性结果.此结果表明非特异性IgG与支持材料(酶标板)非特异性结合可造成对EIA实验结果的干扰作用.这就解释了一些学者报导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高血清免疫球蛋白血症等患者用EIA法检测抗-HCV时易出现假阳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厂家试剂盒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浓度值差异,并探讨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表面抗体浓度值对乙肝疫苗注射效果监测的意义。方法:选取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国家参比品3份,国家临检中心质控品2份,表面抗体混合阳性稀释标本2份,特殊模式血清4份,表面抗体有反应性的血清39份,分别用雅培(Architect)全自动化学发光试剂、罗氏(Roche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试剂、安图生物化学发光试剂盒和化学发光仪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浓度。结果:不同厂家试剂盒检测表面抗体浓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但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95)。结论:由于化学发光法做为一种高灵敏、高特异、高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定量检测表面抗体对评估乙肝疫苗注射效果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评估近期大鼠和小鼠的病毒感染情况,为我国大、小鼠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2年至2013年国内36家单位送检的小鼠和大鼠血清进行病毒抗体检测,检测出现阳性的样品再用免疫荧光试验(IFA)进行复检。 结果 检测小鼠病毒抗体18项,出现阳性结果的有9项,小鼠诺如病毒和小鼠肝炎病毒阳性率最高,分别是42.2%和19.9%,检测大鼠病毒抗体14项,出现阳性结果的有8项,大鼠细小病毒有5项,阳性率最高达13.6%—34.4%。 结论 我国大、小鼠病毒监测、净化和控制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是世界上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之一。据初步调查,一般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2—4%,受血人群和职业献血员的感染率更高。因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的研究,检测方法及试剂的研制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课题。现就HC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清洁级大鼠、小鼠的微生物学质量。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4926-2001,依据单纯随机抽样 原则从相关单位生产繁殖群采集样品,检测主要病毒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检测31只大鼠,其中仙台病毒(SV)和 汉坦病毒(HV)抗体阳性率均为0;检测280只小鼠,其中25只小鼠肝炎病毒(MHV)抗体阳性,10只小鼠仙台病 毒(SV)抗体阳性,1只小鼠鼠痘病毒(Ect)抗体阳性。结论清洁级小鼠的病毒监测工作及质量控制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风湿性疾病贫血免疫学发病机制初探--附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53例风湿性疾病贫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抗核抗体(ANA)阳性30例,占56.6%,血沉增快27例,占50.9%,类风湿因子阳性20例,占37.7%,IgG增高19例,占35.8%,抗双链DNA阳性14例,占26.4%。结论:免疫介导使得自身抗体或炎性因子高表达,对造血功能产生抑制,引起机体贫血。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量凝集试验对1463份人和动物血清中1型和6型军团菌抗体进行了检测。人和动物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以1:16和1:64出现“++”以上判为阳性。结果人血清标本(183份)全部为阴性,牛血清标本(100份)也全部为阴性,马血清标本(1180份)阳性数47份(1型18份,6型29份),阳性率3.98%(1型1.53%,6型2.45%),最高凝集滴度达1:128者10份(占0.84%),全部为6型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