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用在动词后作补语,有结果补语和状态补语两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本文从形式、语义、语用的角度区分"早"作结果补语、状态补语、状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搭配数据,分析现代汉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结合情况和结合方式等。研究发现: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均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能够带趋向补语的动词数量并不多,这些动词带趋向补语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被字小句进入定中结构后存在三类主语后移现象,即,主语后移A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主要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主语后移B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以带状态补语、处所补语、结果补语和宾语的居多;主语后移C类,数量极少,多数动词后带宾语。"被NP2VP的"结构,以主语后移A类居多,都指向被字小句主语,且多数指称的是"人",中心语都可补出,属"的"字结构后面省略的现象。方位短语中被字小句的谓语动词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实际能进入动态定中结构的复合被字小句数量很少,主要是句式Ⅱ(被所格式),"被NP2VP的"结构和方位短语都比较排斥复合被字小句。  相似文献   

4.
在“直接宾语限制”和“动词行为一致性”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利用致使型结果结构作为一种测试手段来区分现代汉语中的三种动词:非受格动词、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从而证明普尔马特曾提出的“非受格动词假设”在现代汉语中同样成立.  相似文献   

5.
我们一向认为“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是“用来补充动词或形容词,回答‘怎么办’、‘多少’或者‘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等问题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后置成分”。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从语法结构上看,补语是置于动词和形容词之后的成分;第二,从语义上看,补语是从不同角度对其前面的动词加以补充说明的。由于补充的角度不同,补语从语义上可以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间补语、处所补语、可能补语等等。  相似文献   

6.
焦作方言中的动词"耳"有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可以称得上"万能动词",它具有强大的句法功能和丰富的语义内涵:单独充当谓语,带宾语,带补语等等;表示批评、吃喝、偷、抓、送、买、抹擦、挣钱、索要、开始动手等多种语义。并且,"耳"的使用人群独具特点。  相似文献   

7.
说“得”     
“得”在现代汉语中代表了几种不同层级、不同类属的语言单位,各具不同的功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得_1”是一个半虚语素,是判别动词词性的后缀之一,表示“已经得到”的意思.“得_2”是一个普通的能带宾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功能,表示“拿到”、“占有”的意思.“得_3”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能愿动词,表示“要”或“可以”等多种意思,除具有一般能愿动词的语法功能外,还可以充当可能补语.“得_4”是结构助词,用于中心语与补语之间,充当补语的标志,对补语的语用意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可以不需要外力作用与其客体发生致使关系。当存在于具体命题的时候,隐含被动意义,语法操作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记。通过解释作格动词进入作格句式后自身"动因"使句式呈现受动性语义属性,从而揭示受动性语义属性是作格动词被动意义实现的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详细调查《史记》列传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程度补语作了细致分析。"(主语)+动词+程度补语"格式出现频率最高,未出现"动词+程度补语+宾语"格式。充当程度补语的有副词"甚"、"笃"、"极"、"愈",动词"酣",形容词"困",其中,"甚"和"酣"出现频率较高;未出现后代常用的"死"、"透"等词语。现代汉语程度补语格式"动词+得+程度补语"在《史记》列传中未有用例。  相似文献   

10.
动词与状语、补语语序的历时演变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状语、补语语序的历时演变,包括部分介词短语和副词由动词后演变为动词前,以及状语后移为补语、补语由原来的距离动词较远演变为紧邻谓语动词等几种情况.其演变动因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补语的产生是状语语序演变的动力;状语位置的改变是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状语、补语语序演变是汉语内部结构的自动调节;补语语序演变是语义表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 ,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 ,文章对趋向动词进行了考察 ,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三小类。认为 ,补语位置为趋向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一个优选位置 ,在这一位置上不同类型的趋向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化进程。这一进程与谓语动词后体词性成分做为趋向动词论元载体有关。A类单音节趋向动词保存了较多的动词功能 ;双音节趋向动词的语法化进程因论元载体身份角色不同而有变化 ,表现出一定的条件性 ;B类双音节趋向动词在语法化进程中走得最快 ,与此相联系 ,我们根据动词与体词性成分语义联系的特点建立了体词性成分前移测试框架 ,使上述结论可以在形式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更具可操作性 ,从而建立了趋向动词语的语法化系列。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动结式是多年来学术界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因此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三个视角对三十多年来现代汉语动结式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有关研究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最新的语言学理论尝试性地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对于该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作为介词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文章利用隐喻、“非终结性动词”以及认知图景等理论,从历时的角度,对“非终结性动词”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相对非终结性”的说法,解释了部分“通过”从动词向介词衍化以及语义发展的过程。同时分析了动词义和介词义之间在语义上的延续。最后阐述这种探索方法给予汉语介词研究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重点考察状位(充当状语)的“在……下”格式中动词的使用情况。从纸质书面语料获得这类动词就有170多个,这类动词绝大多数都是行为动词,非行为动词只占少数;许多动词之所以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格式中,其原因主要可从表意的明确性和表达形式的简洁性两个方面来解释;对于从网上搜索获得的许多动词进入格式的现象,就目前看,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接受度的问题,因此。应该采取慎重而又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自动词使役态与他动词的使用方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动词构成的句子不考虑客体本身(有情物)的意志,主体对其施行的是强制性动作.自动词使役态构成的句子其特点是,无论是在主体允许下还是命令下的行为,其责任等都在于客体本身.因此,我们可以把他动词与自动词使役态的差异看作是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差异.他动词为直接作用,自动词使役态为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越春秋》复音动词结构特点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春秋》复音动词十分丰富,其词性构成特点是:绝大多数复合动词都有动词性语素,例外者极少。复音动词语义构成特点是:支配式复音动词的语素关系最复杂,其次是联合式和偏正式复音动词,再次是补充式和表述式复音动词。部分复音动词的结构仍不很紧密,有的还可颠倒语序,同时并存于文中,这正反映了汉语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醒世姻缘传》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醒世姻缘传》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现象,详细列举了动词重叠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并初步分析了《醒世姻缘传》中的单音节动词与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几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行为表述时,与中文相比,日文的动词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对于比较强调“行为者”的中文而言,日文的动词除表示“行为”本身外,还具有包含“行为者”和情感表现的功能。同时,通过对中、日文具有替代其它动词功能的“来”和“行く”进行考察后得知,中日文行为表述中的“行为”指向性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9.
白国芳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3):100-102,128
动词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等事件过程。运动等事件范畴各基本语义成分在英汉语中的语言体现形式是同中有异。英语中,运动动词常包容方式意义,词化程度很高;运动的路径及方向意义主要由非词化的方式,即由单独的动词附加成分来表达。汉语中,运动动词只对几种基本运动方式做概括区分,详细的方式意义主要由动词的附加修饰成分即状语来体现,词化程度很低;而运动路径及方向信息则常整合在动词中,因此,汉语动词在路径意义上词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语料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么’+动词”格式和“‘这么一’+动词”格式既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么’+动词”中出现的动词种类多,有心理动词、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这么’+动词”可以单独出现,此格式除了表示已然动作、未然动作,还可以表示正在持续的动作。“‘这么一’+动词”中出现的动词少,仅为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害怕、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么一’+动词”不能独立单说,不能表示持续动作,由于“一”的存在,此动作都是已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