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被动标记、句法成分及其语义角色三个方面来揭示金平傣语被动句的特点,发现被动标记tsn和haw的使用频率取决于它们的语法化程度,语用分工取决于语法化的语义基础,主语的语义角色是“广义受事”,它与动词后的宾语共同承担“受事”这一语义角色,各句法成分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与被动句的“强影响性”句式义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
先传统的从词汇语义、论元结构和句法结构上来比较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最后在原则参数与构式压制理论下对这三类动词的分类提出质疑,认为所有动词在进入句法语义层面之前,表现相同的语义角色层级序列,只是在不同的语言或者不同的句式结构中表现出他们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比较领有名词移位的两个句式(保留宾语的被动句和领主属宾句)的动词,分析其动词在语法和语义上的相似性。在语法层面,单及物动词和双及物动词可进入保留宾语的被动句;潜及物动词进入领主属宾句。在语义层面,两个句式的动词都多为拂义动词,且与名词主语关系密切,动词所产生的事件对主语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比较领有名词移位的两个句式(保留宾语的被动句和领主属宾句)的动词,分析其动词在语法和语义上的相似性.在语法层面,单及物动词和双及物动词可进入保留宾语的被动句;潜及物动词进入领主属宾句.在语义层面,两个句式的动词都多为拂义动词,且与名词主语关系密切,动词所产生的事件对主语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藏语的古今演变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动词语法化。语法化只有具备语义相宜性和合适的句法环境才能发生。敦煌藏文里的语法化包括三个静态动词和一个动作动词的语法化。三个静态动词语法化为施动持续体标记和状态持续体标记,一个动作动词语法化为受动持续体标记和结果体标记。  相似文献   

6.
以藏族格言作为输入语料,用藏文CRF自动分词系统将文本自动分词后,利用语料分析软件,统计和分析文本中的方位词词性和词频.在词汇语境共现中筛选方位词单独作语法成分的具体实例,进一步分析方位词的语义特点、句法功能及搭配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方位词在句法中,其语义包括定性和泛性两种,承担了普通名词(nn)、不及物动词(vi)、及物动词(vt)、时间名词(nt)等语法成分,在作名词时主要强调地点义,而方向义并不明显.在句法功能中,可作主语、宾语、地点状语等.从搭配情况来看,它与位格、属格和从格助词搭配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和范围,与动词搭配表示一定的趋向性,也作修饰动词的地点状语.  相似文献   

7.
可换位的描摹性定语句和状语句是两种不同的句式,表现为:描摹事物词语在动词前和动词后的语法地位不同;在定语和状语位置上两者的构成形式不一样;在动词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出的语义内涵也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曾小红 《海峡科学》2004,2(5):18-20
本文以"N+Ad.+的+不+V"讨论表示否定的"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首先考察了"N+Adj.+的"的论元角色与谓语动词论旨结构的关系,指出当动词是二元动词或三元动词时,"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和"否定词+V/VP+N+Adj.+的"句式在论旨结构上具有平行性联系,认为"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实际上是由"否定词+V/VP+N+Adj.+的"中的焦点成分"N+Adj.+的"前置形成的焦点突显句式."N+Adj+的"作为论元,其所指与动词的论元属性及语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语法构式相互作用生成的.当一个动词用于特定的结构中时,构式义和词汇义可能一致,或冲突.两者一致时,语义合格;两者冲突时,则通过压制,构式可以赋予动词新的含义而生成合格的语句.因此,构式意义对动词的意义影响很大,可以使动词产生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语义格、Frame Net、Prop Bank、CPB、Nom Bank、CFN和北大中文网库等语义知识库和语义标注语料库和国内外论元结构理论和语义角色体系.采用论元结构分析理论,以藏语逻辑格为对象,详细分析了受动格、施动格、目的格、来源格和处所格所包含的语义角色,探讨了藏语动词和格助词对藏语语义角色的预测能力,提出了一个藏语语义角色体系的雏型.  相似文献   

11.
菲尔摩的格语法是在生成语法框架下提出的但又不同于生成语法的句法理论。菲尔摩《"格"辨》一文中格、格框架以及深层格等核心概念的提出以及格语法体系的建构,显示菲尔摩创建格语法的目的在于以语义功能角度定义的格为基础来追求语法描写中语义与句法的融合,进而实现对乔姆斯基转换语法的修正;格语法的意义在于开启句法语义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红梅 《世界博览》2016,(5):285-286
本文通过对部分四字格作简单的分类和例示性的分析说明,考察具有熟语性的四字格短语常见的组合搭配形式,重点探讨"N+V"式和"V+N"式中"N"和"V"之间存在复杂的语法、语义及音节制约关系,从而为四字格熟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讨论了名转动这一语言现象的深层机理:名词转用作动词在词汇语法层次上的形式转变,必然有语义层次为其提供功能基础,即环境或参与者成分进入过程;而其动因就是及物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隐喻,以及这种隐喻在词汇语法层上的体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名词转用为动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支配式动词(V0)作初步探讨的基础上,重点运用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它构成的句子格式进行句法、语义、语用分析。论文共分4部分;1.支配式动词;2.V0的句法功能;3.V0与宾语的语义关系;4.V0构成的句式及其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是国内外语法书刊上经常出现的关于动词语法教学的论题,然而这一论题是不正确的。就英语动词的语法范畴而言,所谓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观点,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质上经不起分析,实践中容易造成种种混乱。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7,(4):107-109
传统的观点认为静态动词不能用于进行体结构。然而以当代美语语料库为基础,我们总共检索到了428个静态动词"love"用于进行体态的例子。这表明仅仅依据传统的动词分类方式(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来判断哪一类词能否与进行体态连用是不可靠的,因为这两类动词在瞬时性以及稳定性方面不存在绝对的差别。在特定的情境下,当某一交际需要存在的时候,一些静态动词是可以用于进行体结构中的。把动词分为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的做法有利于语言学习者了解掌握它们的词汇含义,但是在此层面以外,比如在句法或语用层面,这一分类方式的作用就会变得微乎其微,毕竟很多因素会对语义产生影响,比如句式结构、上下文以及交际目的等。  相似文献   

17.
格助词“に、で、”都可表地点场所,但接续方法及意义不尽相同。“に”主要表示状态、动作的存在点、作用点,表存在性语义特征,具有静态性、结果性、描写性特点,与此对应,其后续的动词多是具有存在性语义特征的动词。而“で”主要强调动作进行的场所,表动作性语义特征,具有动态性(动作性)和非固定性特点,与此对应,其后续的动词多是具有动作性语义特征的动词。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名词作主语和宾语是其主要的语法功能。从语义的角度考察作主语分为四种类型;作宾语分为五种类型。受事主语句在甲骨文中应用普遍,为被动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关系宾语句中,动词和宾语之间添加关系介词“于”是甲骨文在语法形式上走向完善的标志;存在宾语句中的动词“有”与受事宾语句中类似词头的“有”存在着密切联系。此外,作定语、作中心语、作状语、作同位语、作谓语也是甲骨文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Halliday在对作格概念作了延伸之后,将语义作格的概念引入系统功能语法,他认为小句作格分析是及物分析的补充。本文在对其进行研究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小句都可以进行及物分析,但并不是都可以做作格分析。作格性与及物性分属不同的语义系统,所以,两种分析并非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里"动词+补语‘见’"与"动词+补语‘到’"在语义表达、语体特点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应该追溯到它们不同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从来源看,连动式"动词+到+名词词语"和"动词+见+名词词语"在内部语义关系的差异影响到它们各自的语法化进程。从发展来看,中古时期"运行义动词+到+时间或地点名词"中"到"语法化为介词,但这种结构中的"到"与补语"见"无关。近代汉语时期,在"感觉动词+到+名词(客观上不可到达的物体)"结构中,由于语义关系的改变,"到"意义虚化,逐渐依附于前面的动词,"动词+到"与"动词+见"开始混同,并且进一步扩展到感觉动词之外的其它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