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昊旻  宋景 《贵州科学》2012,30(4):54-56
本文根据人体解剖学的观点,通过研究调整汽车座椅的日点和R点来改变汽车座椅靠背的压陷量不足的问题,使其达到舒适性的最佳范围,从而提高座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沙发座面高度对人体坐姿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座椅力学舒适度原理,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沙发座面高度与人体坐姿舒适性的关系,提出了沙发座面优化设计的建议。研究表明:坐姿舒适性与沙发座面压力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座面平均压力梯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人体腿部舒适性,沙发座面高度应高于硬面座椅的座面高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轻重型卡车驾驶员的疲劳,增加了减振机构来提高座椅的动态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标定的座椅动态舒适性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了空气弹簧的刚度和阻尼器的阻尼参数。然后对座椅进行模态试验和传递率特性试验,获得座椅模态频率与传递率信息,采用迭代寻参的方法确定连接部位的刚度和阻尼参数,从而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最后进行模态、传递率和随机振动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评估座椅动态舒适性。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模态频率误差小于3%,传递率峰值误差小于10%,且该座椅固有频率与人体敏感频率不重合,座椅在非共振频率段的传递率较小。降低共振频率下传递率的波峰值与响应点的均方根加速度值可以提高座椅的动态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ISO动态舒适性评价标准只能定性地衡量振动舒适度,以及高速列车舒适度研究座椅人体分离等问题,把建筑学振动的烦恼率方法引入高速列车平顺性分析中并建立了“人-座椅-地板输入”的7自由度耦合仿真模型.在350km/h高速列车运行环境下,对模型应用烦恼率模型进行仿真,并和ISO评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烦恼率模型的高速列车平顺性分析能够比较好地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北方农村地区“煤改电”供暖方式带来运行费较高的问题,以及农居环境室温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座椅辅助供暖方式.分析局部供暖方式下人体热反应的变化规律,研究人体整体热感觉、整体热舒适,以及整体热可接受度在座椅加热前后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座椅加热可以有效改善人体热反应,环境温度偏离热中性环境越多,改善程度越明显;3个热反应指标在加热前密切相关,加热后因热感觉分布不均匀出现分离;以整体热舒适作为评价指标,对整体热感觉与热感觉不均匀度做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度较高(R2=0.896);而引入平均皮肤温度与整体热感觉做拟合分析,拟合度较好(R2=0.916).由此得到结合主观热反应与客观生理指标的综合预测评价模型,经验证预测效果较好(R2=0.903).  相似文献   

6.
汽车人机接触界面体压分布的实验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汽车驾驶人机接触界面中的乘坐舒适性问题,依据人体生理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对臀部和股区的解剖结构分析,提出了汽车人机界面的舒适体压分布的一般准则.在研制的汽车乘驾体位生物力学特性实验台上,进行了汽车驾驶环境的人机界面的体压分布实验和主观评价研究.4种曲面座垫的主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座椅形面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不同形面特征的座椅具有不同的乘坐舒适性.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人机接触界面的体压分布准则是正确的,依据该准则能够评价人机接触界面中的乘坐舒适性问题.实验台中的分布式体压测试系统能够有效地测绘出不同座垫实验中的人机接触界面的体压分布曲线,并发挥出很好的测试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看电影时观众的舒适程度出发,对影院座位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已知地板倾角θ的情况下,建立了双目标规划模型,然后运用Matlab软件求出了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8.
依据GB4970一85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对SY6480轻型客车进行室外道路试验。测得了座椅、地板和车桥的振动加速度。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增加,座椅和地板振动加速度功率谱的幅值有所增加:在车速相同驶时,沙石路面的振动的幅值比沥青路大。最后用综合振动舒适度评价法对SY6480轻型客车的平顺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对车辆主动座椅悬架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在建立三自由度1/4车辆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满足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滑模控制器;其次,基于滑模控制到达条件和滑模面的稳定条件结合Hurwitz稳定判据选择合适的滑模面参数;然后,以汽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和控制器控制力输出为约束,形成以座椅质心垂直加速度、座椅悬架动行程以及轮胎动位移为控制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对滑模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在MATLAB环境下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仿真结果显示,经过多目标参数优化后各目标值明显减小,表明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滑模控制器参数优化显著地改善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为汽车主动座椅悬架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驾驶空间约束、驾驶视野和座椅几何尺寸三个方面,设计了驾驶人静态体压分布试验,建立了座垫舒适度主观评价逻辑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座垫软硬度主观评价结果与踝关节角度、坐高、座垫平均载荷之间的关系,为指导汽车座垫压力分布与驾驶人主观舒适度评价心理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