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对杜牧的《清明》和《江南春》这两首诗的评注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辨析。文章运用文学理论原理,就诗中涉及“简”与“繁”、“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观点和看法,并联系当时所处的社会生活与历史背景,去体验和感受诗中所蕴涵的意境之美,力图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还原其本来面目,为我们正确理解和评价原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京都长安是杜牧诗歌生涯所涉及的一个重要地域,京都长安的生活贯穿着杜牧的一生,影响着杜牧的诗歌创作;杜牧的诗歌也反映着京都长安的诸多方面。以“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为诗歌追求的杜牧,充分发挥了诗歌批判、疗救社会的功能,在诗中反映了京都的时局及政治问题、讽刺了京都的腐朽政权、鞭挞了贵族统治阶级、观照了封建统治下的普通民众,呈现了晚唐时期京都长安的种种社会现象,指摘着社会的弊病。  相似文献   

3.
选取唐朝诗人杜牧《清明》一诗的英文译本为分析对象,以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为参照,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讨论杜牧《清明》一诗中的中国语言文化内涵,提出中国古诗的英译,在照顾本国语言文化的同时,始终要记得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做权衡,以找到翻译中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李古田  张海霞 《科技信息》2007,(19):226-226
诗歌是文学的精灵,是性灵的艺术。诗歌教学能激发热情,感召人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诗歌教学。诗歌教学是语文体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诗歌固有的特点,分诗歌不同类型入手,结合学生接受现状、自身授课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变换不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不同课型模式,激发学生激情四射的青春活力。用诗歌去激发绿色语文课堂的蓬勃生机,用诗歌去启迪少年人生的有益探索,用诗歌去浸润初中时代的五彩生活。  相似文献   

5.
苏立康 《奇闻怪事》2007,(2):125-125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突出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感情。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同样需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学生只有融入诗境,才能真正懂得诗。在这节课上,孙老师以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中:以对朗读的表达恰当与否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以写、读,“答诗”,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苏菲的感情。这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在诗歌里。学生一首首精彩动人的“答诗”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师生讨论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又不时引用他人的诗作点评(尽管有的引用不一定恰当),从而以情激情,不断掀起情感活动的高潮,不断深化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这就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诗的课堂里,直到下课铃声把大家唤醒。这实在是难得的宝贵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小学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和难点之一。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歌,大约三、四十首,这些古诗大都形象鲜明,语言朴实,韵味深长,意境优美。其中大部分都是写景诗,记事诗也有不少抒情诗和哲理诗。有些诗在写景、记事的同时兼有浓郁的抒情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作为一个欣赏者,只要比较透彻地理解一首诗的诗情、诗意、诗境、诗味就够了。但作为一个教师仅止于此是不行的。他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把所理解的诗歌内涵转化为语言信息输送给  相似文献   

7.
着重剖析文廷式在庚子后期重要诗篇中所显示的诗歌风貌及其内涵变化,同时涉及道希独特的艺术品格及其常用的表达方式。重点分析了道希七律中的冠冕《落花诗》12首及冠冕上耀目的宝石《读元遗山集》四首。掌握了这些诗,就能基本理解道希诗的核心内涵及其诗歌艺术的根本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早就存在以数字入诗的现象,但杜牧却将这一手法加以充分的运用。在他现存的诗歌中,有一半以上的诗歌中用到了数字。在他的以数字入诗的诗歌中,运用数字的方式多种多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黑暗中的鸫鸟》(又译作《暗夜画眉》,)是哈代诗歌中较为有名的一篇,同时也是哈代关于自然的诗歌中,最受评论界关注的一首诗。这首诗欢乐与忧伤并存,反映了处于世纪之交的诗人哈代迷茫、苦闷的情绪。诗歌体现了哈代的悲观主义倾向以及他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而诗歌主题的深化得益于韵律的巧妙安排与意象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孙晋诺 《奇闻怪事》2007,(2):119-124
2004年12月底,我主持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立项的“十五”课题“积累、审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召开结题会。作为课题汇报的内容之一——我上了一节诗歌教学课,诗题为《哭亡女苏非》(教材为自选,见文后附录)。开会前一天,我上了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读,并要求选择最使自己感动的诗节,以“答亲爱的父亲”为题写答诗。下面是结题会上的汇报课,即第二课时—— 朗读并理解这首诗。  相似文献   

11.
陈颖 《科技资讯》2010,(10):164-165
古代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试就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以及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从理论层面作一初步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古诗难以被英美译者译成恰当英文的观点,试图通过对元曲《天净沙·秋思》的英译和西方两首意象派诗歌的分析比较,探究第二代华裔美国诗人Arthur Sze成功翻译这首中国著名古曲的原因。模仿西方意象派诗歌的创作模式英译一些中国式“意象诗”也是一务能为英美读者认可的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现代文、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文本教学类型。面对语文复杂的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华兹华斯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谱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大多数诗歌都是英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名篇,《咏水仙》更是其诗歌中的精品。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韵律整齐,而且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本文试运用文体学知识来重新解读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曹紫云 《科技资讯》2006,(15):154-154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诗歌创作历史的国度、世人称之为“诗国”,诗歌是我国文学创作中最为久远的一种文体,最早诗与歌与舞三位一体的形式,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后来逐渐分离,诗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突出的。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它对增强同学们的文学欣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文化品位等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诗歌教学的一些规律,现提出来与大方之家商榷,以求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00多年“诗教”文化的浸淫使中国曾经成为一个诗歌王国。然而,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处于一种可悲的无诗的生活状态,甚至连课堂中的诗歌教学也普遍缺乏诗的真正蕴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笔者深感痛心。于是,笔者在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致力于还孩子一个诗歌的王国,让他们在诗歌的蕴味中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作者了解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情景导入,充分的朗读,这样才可能较好地完成情感迁移。但是,要想在教学中创新,就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为最终目标,以一首诗为圆心,让学生学会联想与发散,才能实现在诗歌鉴赏的世界中出入自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爱情诗歌的主要目的是抒情,表达爱情诉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将中英古典爱情诗中的爱情诉求分为六大类进行平行比较,中英古典爱情诗中的爱情诉求呈现出不同的情趣和风格。英诗中的爱情诉求多热烈奔放,真挚昂扬,如江河奔流,具有阳刚之美;中诗中的爱情诉求多婉约含蓄,缠绵幽怨,如清泉静流,极具阴柔之美。赏读这两类不同类型的爱情诉求,读者不但可以获得不同的审美愉悦,而且对于中英两个民族情感世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异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唐悯农诗歌是兼具士大夫身份的文人写下的怜悯民生的诗歌,其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具有文学、思想价值外,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价值:一方面悯农诗中的一些内容可与现存的史料相印证,以证史之不虚;另一方面悯农诗中的一些内容也可以弥补史料之不足,为研究中唐这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秀扬 《科技信息》2013,(21):297-297
诗歌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应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但在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忽视诗歌教学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应是语文教师致力于探索的,本文就将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