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选择性抽提法从悬浮培养的烟草原生质体中得到类中间纤维蛋白,免疫印迹反应显示其主要成分是分子量分别为64,58,55,54,50,45 ku的6种类角蛋白,其中50 ku蛋白与微管蛋白多抗亦有免疫交叉反应. 双向电泳显示50 ku蛋白包含两种多肽成分. 对分离纯化得到的50 ku蛋白进行部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多肽成分分别为新的未知序列蛋白和β微管蛋白. 结合以往的实验结果,证明在植物中间纤维成分中,50 ku 类角蛋白与β微管蛋白相结合,可能由此介导了植物中间纤维与微管共分布.  相似文献   

2.
NF-L蛋白在sf9细胞内表达能单独形成中间纤维样结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建国 《科学通报》1995,40(16):1504-1504
神经丝(neurofilament,NF)是中间纤维的一种类型,组成神经丝的蛋白按其分子量的不同可分为NF-L,NF-M和NF-H三种,分别代表低分子量、中等分子量和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在体外,NF-L能单独装配成10nm纤维,而NF-M或NF-H则只有在NF-L或其它类型的中间纤维蛋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一起组装成纤维.当NF基因被转染到成纤维细胞表达时,NF蛋白三组分都能单独与vimentin一起组装成稳定的细胞质纤维网架.利用IF缺陷型细胞SW13进行转染试验的结果显示,与Ⅲ型IF蛋白亚基(如vimentin)不同,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神经丝及细胞质角蛋白纤维都是异源多聚体,它们只有在与其他合适的中间丝蛋白亚基一起表达时才能装配成中间丝。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中间丝蛋白间的组装特性,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GFP)与NF-L或NF-M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将目的基因在vero细胞内表达,免疫荧光观察结果显示NF-L-GFP或GFP-NF-M不但能与细胞内源性波形纤维蛋白共组装,而且同样能掺入到角蛋白纤维网络中。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中存在Lamina(核纤层)的实验依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汪健 《科学通报》1992,37(21):1990-1990
Lamina是高等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它是位于间期细胞核内层核膜之下的纤维蛋白网络,厚度30—100 nm;为核基质-Lamina-中间纤维体系的有机组分之一;与核孔复合体有密切联系;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有关。最近十几年,Lamina的研究取得的很多突破性进展主要来自高等哺乳动物细胞。已有文献报道植物细胞存在类角蛋白中间纤维,但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出血毒素是广泛存在于很多蛇毒中的一种蛋白质,它能引起动物的局部组织出血和坏死,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迄今发现的几乎所有出血毒素均为含锌金属蛋白酶,其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保守性。目前发现的许多蛇毒出血毒素能水解结缔组织基底膜上的蛋白,因此它们可作为关节炎和肿瘤治疗的靶蛋白。根据其分子量,出血毒素可分为3种类型:低分子量(20~30ku)、中分子量(30~60ku)和高分子量(60~90ku)。最近,两种蛇毒金属蛋白酶:来源于东部响尾蛇无出血活性的AdamalysinⅡ和来源于西部响尾蛇的出血毒素Atrolysin C的晶体结构已得到解析。虽然它们在出血活性表现上有较大差异,但它们的空间结构非常相似。目前的研究结果尚未对出血作用的机理作出空间结构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水体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及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复杂性, 天然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是近年来水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分子荧光特征和分子量分布被广泛认为是DOM特征研究的重要参数, 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本文联合运用分子荧光光谱,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紫外吸收和荧光在线检测技术, 研究了贵州红枫湖和百花湖及其河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分子荧光与分子量分布特征,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水体中DOM普遍存在两个明显的类腐殖荧光峰(A和B), 但河水还存在另一个特征明显的类蛋白荧光峰(C). 研究结果表明: 类腐殖荧光物质主要由1.0~3.0 kD之间的小分子组分组成, 而类蛋白荧光物质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于2.0 kD的组分组成. 运用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技术测定DOM分子量分布时, 估算的分子量分布特征与吸收光谱检测器的波长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RT-PCR扩增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外壳蛋白通读区(readthrough, RT) 5′端(RTn)和3′端(RTc)及19 ku的富含半胱氨酸蛋白基因, 分别克隆并在E. Coli中表达, 表达蛋白粗提纯后免疫小鼠, 制备相应的抗血清和单克隆抗体. 用各种抗体检测小麦病叶汁液中RTn, RTc和19 ku蛋白. 结果表明, RTn和RTc分布在病叶细胞中的CWMV病毒粒子表面, 而19 ku蛋白则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8.
蚕豆保卫细胞中类整合蛋白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合蛋白(integr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它介导细胞和胞外基质、细胞和细胞之间的黏连,也参与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以前的研究表明,微管和微丝参与调节气孔的运动。利用人整合蛋白(αvβ3/β5)的多克隆抗体证明类整合蛋白存在于蚕豆保卫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定位。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在纯化的蚕豆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膜碎片中存在类整合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47.3,43.7和41.1ku。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表明,类整合蛋白存在于蚕豆保卫细胞质膜上,且主要分布在背壁的细胞膜上,这与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是一致的。因此,这项研究结果证明类整合蛋白存在于蚕豆保卫细胞的质膜上。  相似文献   

9.
反相气相色谱(IGC)是表征固体材料表面性质和热力学参数的灵敏、方便的方法. 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技术测试了水曲柳木粉的表面特性, 表征了其表面的色散自由能和Lewis酸碱性质. 在50~70℃的温度范围内测试, 水曲柳表面色散自由能在36~39 mJ/m2之间, Lewis酸常数Ka和碱常数Kb分别为0.53, 0.21. 结果表明水曲柳木材是两性的, 酸性作用强于碱性作用 .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90β参与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蛋白质,它们以分子伴侣的形式在细胞内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并参与细胞应激保护和应答过程。人淋巴细胞中最主要的HSP是表观分子量70ku和90ku的HSP70和HSP90两组,其中HSP90又分为α和β两个拷贝。热休克蛋白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gene,hsp)的反式调节因子即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HSF)通过多聚化、磷酸化等活化过程参与HSP基因表达。与主要在应激诱导中大量表达的HSP70不同,HSP90是一类特异性分子伴侣,在生理条件下能与多种细胞内受体和信号传递途径中有关成分结合并调节它们的活性,因而其细胞内精密调节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但是,作为分子伴侣的HSP90是否参与其自身或对其他热休克基因的反馈调节迄今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捷 《科学通报》1995,40(23):2188-2188
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EC 3.1.3.16)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依赖于钙/钙调素的磷蛋白磷酸酶.CaN全酶分子量为80ku,大亚基A(61 ku)是催化亚基,小亚基B(19ku)是调节亚基并且与钙调素相似.CaN的活性受多种二价金属离子的调节,Mn~(2+),Ni~(2+)就可以强烈激活CaN.由于Mn~(2+),Ni~(2+)与Ca~(2+)在原子半径、电荷等性质上十分相似,因此,研究它们与CaN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CaN的催化调控机理以及生物大分子高级结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室已经纯化了CaN,并且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方法研究了Mn~(2+)与全酶及A,B亚基的结合.本文将AAS(原子吸收光谱)与ESR两种方法结合,进一步研究了Mn~(2+),  相似文献   

12.
杨红华 《科学通报》1994,39(17):1610-1610
Thionin(硫堇)是一类小分子量多肽.这种蛋白最早在小麦面粉中发现,随后在其它禾谷类作物和一些双子叶植物如十字花科的Crambe abyssinica的种子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蛋白.1987年在大麦叶片、1993年在烟草花器中又发现了叶片和花特异的thionin.Thionin有以下几个特点:分子量小约500D,热稳定性高,带正电荷,巯基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
杨玉良 《科学通报》1990,35(10):791-791
我们曾报道了模拟缩聚反应产物分子量分布的Monte Carlo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模拟各种类型的缩聚、共缩聚和非等活性(即官能团活性与链长有关)缩聚产物的分子量分布。本文提出一种中间样本复制法以缩短该方法的计算耗时数,从而提高模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细胞骨架结构(cytoskeleton system,CSS)是动物细胞质中广泛分布的重要亚细胞结构.虽然过去未把它们看作重要的细胞器,然而随着近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飞快进展,充分阐明了它们的结构、性质和复杂的功能.CSS 主要包括微丝(microfilament,MF)、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IF)和微管(microtubules,MT)三种由直链蛋白多聚体所组成的纤维或微管状结构,以及细胞质中一些短纤维形成的网格结构(trabeculae).CSS 具有复杂的功能,对  相似文献   

15.
郭扬眉  杨帆  王建平 《科学通报》2013,(26):2707-2710
利用傅立叶红外(FTIR)和飞秒二维红外(2D IR)光谱手段,以位于肽链骨架上的酰胺-I带为结构探针,跟踪研究了淀粉样β体1~25氨基酸残基片段(Aβ1~25)在酸性条件下的聚集过程.通过对其在不同聚集阶段的多肽构象及聚集结构动力学的考察,发现在此条件下Aβ1~25片段聚集过程中存在不同聚集程度的聚集体,也存在一定量的无规则卷曲.聚集的初态和终态具有可测量的IR光谱指纹,特别是2D IR光谱指纹,从对角峰的非均匀和均匀展宽贡献、节线取向、非对角峰的布局等方面都能表现出来.讨论了聚集体中酰胺单元之间、多肽质骨架之间及其和溶剂分子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浓度硅溶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溶胶是SiO_2水溶胶和硅酸水溶胶的简称,是水化SiO_2微粒分散在水中的胶体溶液,通常硅溶胶分碱性和酸性两类,这两类中还可按实际应用和要求分为若干品种,高浓度硅溶胶是指SiO_2含量超过40%(重量%,下同)的硅溶胶。  相似文献   

17.
饶静一  诸致远  刘世勇 《科学通报》2009,54(8):1093-1098
采用聚环氧丙烷双氨丙基醚(NH2-PPO-NH2)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γ-谷氨酸苄酯-N-羧基内酸酐(BLG-NCA)开环聚合, 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水解脱保护反应, 合成了含多肽的全亲水性三嵌段聚合物PLGA-b-PPO-b-PLGA. 该聚合物同时具有pH和温度响应性的多重胶束化性质, 并且在胶束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无规线团与α-螺旋结构之间的构象转变. 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激光光散射(LLS)、变温透过率和圆二色谱(CD)等测试手段对该含多肽杂化三嵌段聚合物的胶束化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滨海城市大气环境中发现多种微塑料及其沉降通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海陆环境问题.微塑料的大气污染研究在国际上鲜见报道,在中国尚属空白.本文基于大气沉降样品的收集和分析,报道了中国滨海城市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类型、沉降通量及季节性变化的研究成果.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采样点大气环境中微塑料有4种形貌类型,即纤维类、碎片类、薄膜类和发泡类,绝大部分为纤维类,占95%;这些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酯(纤维类)、聚氯乙烯(纤维类和薄膜类)、聚乙烯(碎片类)和聚苯乙烯(发泡类).在粒径上,春、夏、秋、冬四季均以小于0.5 mm的颗粒为主,占50%以上.大气微塑料沉降通量可达1.46×10~5个/(m~2 a),其中纤维类达1.38×10~5个/(m~2 a);不同类型微塑料的沉降通量变幅在0~6.02×10~2个/(m~2 d),以纤维类的最高.微塑料沉降通量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夏、冬季较高,秋季最低.本研究认为滨海城市大气环境中微塑料可能会通过沉降进入陆海环境,成为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未来需要加强大气环境微塑料污染特征、沉降规律及生态效应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俊 《科学通报》1995,40(2):182-182
锰原子附着在植物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D_1和D_2蛋白上,构成锰蛋白复合物,在外周天线蛋白(47,43kD)、3种水溶性蛋白(33,23,17ku)、无机离子Ca~(2+)和Cl~-的辅助调节下,吸收光能,通过S_0→S_4态的循环,将水分解,形成分子氧.用氯化钠溶液清洗去除23,17ku水溶性蛋白后,水分解酶中锰原子极易被PD(Phenylenediamine,苯二胺)和HQ(Hydroquinone,氢醌)之类还原剂攻击,由Mn≥3+还原形成Mn~(2+)并释放出水分解酶,此过程伴随着水分解活性的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20.
黄晓峰  张远强  朴永安  吴明惠 《科学通报》1996,41(16):1513-1516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含5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分子量6.045ku。已知EGF可促使新生大鼠肝细胞的分裂,并刺激肝细胞DNA的合成。在这些肝细胞的表面已证明具有EGF的受体,Mullhaupt等证明肝有EGF的RNA表达。但至今为止有关EGF在肝癌细胞的定位尚未见报道。Gusterson等发现EGF受体在人肝癌细胞的分布,但对EGF受体在癌细胞的具体定位无详细描述。本研究以培养的大鼠肝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EGF及其受体在肝癌细胞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EGF在肝癌细胞中的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