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产业链运用生态学规律,将企业间的物流构建成为一个"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生态产业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信任与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生态系统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应当建立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生态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产业政策,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这样才能实现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产业链上游至下游的顺利链接,即实现"上游提供、下游接受"。  相似文献   

2.
柳州市水上项运动赛事发展背后存在明显的构建体育产业链和产业链升级的诉求。笔者结合产业"微笑理论"试图分析柳州水上项目产业链的完善和构建,继而找出未来阶段柳州水上狂欢节发展方向和路径。最后,研究提出产业链五大发展路径:产业链核心科学技术设计环节嵌入、相关文化产品开发与生产、体育人才的培养与流通、体育市场营销服务质量提升与品牌推广、构建体育产业链数据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3.
以洛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假设载体,通过对洛阳高新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优劣势分析,阐述了洛阳高新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本原则,构建了洛阳高新区总体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循环经济分产业链,并从区内循环经济型企业建设、建立健全区内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企业准入制度、加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监管以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洛阳高新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提出了政策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4.
徐华亮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409-1414
在大数据产业技术壁垒和垄断格局尚未形成情况下,国内外纷纷在产业链关键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成为共性选择。长沙大数据产业链有序推进面临交易平台缺乏、标准不统一、核心技术掌握不够等制约。运用自组织理论对长沙大数据产业链系统进行解构,对推进战略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产业链协同演化动力机制模型,提出长沙应以“协同整合”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向高质量变革;以“关键技术”为突破,推动产业链向强动力变革;以“育新提旧”为导向,推动产业链向高效率变革;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推动产业链向高速度变革。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会展产业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概述会展产业链及其结构和上游、中游、下游产业彼此内在关系与流程的基础上,以珠三角会展产业链为切入点,通过建立模型与大量有关珠三角会展业的翔实的数字、案例相结合,展示了珠三角会展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并且对珠三角会展产业链的劣势进行分析,以德国会展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作为借鉴,提出了珠三角会展产业链的发展对策。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为管理部门和理论界与企业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面向汽车产业链的企业业务集成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汽车产业链企业业务集成平台的需求进行分析,建立以整车制造厂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链扩展企业模型.提出基于网络化制造和ASP理论的汽车产业链业务集成平台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可定制的能支持多个扩展企业业务协作的系统框架.研究平台的体系结构及系统部署方案,提出基于Web Services业务集成与数据交换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省海洋渔业的现状以及产业链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部门贡献率和Malmquist指数对浙江省海洋渔业链条上重点产业及生产效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海洋渔业产业链比较单一且缺乏竞争力;重要价值增值环节所获取的价值量不高;海洋渔业生产效率较低;规模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根据研究结论结合浙江省渔业产业链的实际,并且针对产业链、价值链、产业链发展方式和产业链组织方式提出了相应的产业链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厘清旅游产业链特征,对准确分析旅游业的社区参与状况和有效促进旅游扶贫具有重要作用。运用产业链理论,以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龚滩古镇为例,从形态结构、演化过程和空间特性3个方面分析了贫困山区古镇旅游产业链特征。研究表明:1)龚滩古镇旅游产业链具有"双层两圈结构"。当地居民主要参与到低价值环节,获益程度较低,产业链本地化面临当地居民"不愿意"和"无能力"的双重障碍;2)随着旅游业发展,本地化特征鲜明的古镇传统产业链进入了"旅游化"演化过程,具体表现为产业链重心位移、空间扩张和关系解构3个子过程;3)古镇旅游业呈现出以古镇老街为中心、与周边区域基于供需关系形成的"横向链小集聚、纵向链大跨越"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基础上,构建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结构模型,提出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具有群落性、资源投入减量化、生态性和经济增值性等特征。各个共生单元内部和共生单元构成的共生系统可具有相似的动力机制,以林业加工制造单元为例,在假设加工制造单元由制浆主体、造纸主体和板材加工主体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资源消耗(林木资源分段分级利用、非林资源消耗、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投入和产量的函数关系,经求解得到单个主体参与共生系统后收益增加,三主体构成的共生系统所产生的收益大于三主体独自运营收益之和。结果表明:当主体预期参与共生系统可获得较独立运营的增量收益时,节点企业才有动力参与产业链; 当产业链节点企业构建共生系统也能够获得增量收益时,节点企业才有动力组建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最后提出延伸林业产业链以扩大共生主体范围,推进林产品加工制造共生单元的资源消耗减量化,探索新型的共生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按照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般原理,结合新疆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选择地区工业主导产业应遵循的基准,依据主导产业的分层次选择思路,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新疆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最后以投入产出比和产业链理论为基础,计算得到了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区域工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以崇明岛芦笋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的基本理论,系统分析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尝试构建崇明生态岛芦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产业链。研究表明:构建芦笋生态产业链的思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崇明芦笋资源生态产业链具有独特的链接结构和功能;构建崇明芦笋生态产业链是一项系统创新与实施工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实施与融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不可分,各个行业为了实现价值增值和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都把产业链建设提高到了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新的竞争态势,要求出版业延伸产业链,以共赢的方式扩大合作,在更大的时空中聚敛、调集、链接资源,在社会资源最大化的配置中,生产出更大的社会财富。出版就是媒体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孤立地看出版业,它只是一个点,整体放眼望去,与其它的无数个点相互关联、互动、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而且每一次向外延伸时都蕴涵着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协同创新能力对于产业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策略。通过梳理知识链、产业链相关理论及已有研究,分析陕西省自身优势以及知识链、产业链现状,提出基于知识链、产业链的促进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有效推进陕西省产业之间的知识创新与技术转化,加快实现科技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14.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理论认为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皆有自己的生存位置和作用,各物种间相互竞争与合作,每一物种只有占据基本生态的某一部分才能继续生存.在创业投资、共生理论与生态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共生"与"生态位"概念引入VC/PE产业链之中,讨论VC/PE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共生环境资源、分析其占用特有资源导致的生态位的重叠、分离所形成的竞争合作关系,构建VC/PE产业链生态系统的竞争和谐共生模型,求解共生稳定条件与稳定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高铁产业全产业链"走出去"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分析,确立了咨询设计、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和高铁品牌的四大发展战略,从五个方面提出我国高铁全产业链"走出去"的措施建议,包括:加强对目标国的了解、降低投融资风险、解决技术难题、提升自身竞争力、培育高标准人才。  相似文献   

16.
当前,自主可控技术越来越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各个地方也在积极布局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产业,希望能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尤其是突破"卡脖子"技术。天津市近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逐步形成了完善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产业链条,立足天津市产业链现状,针对产业链存在的不足,提出促进产业链发展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链拓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链的拓展优化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发达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比较完善,在我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产业链拓展的必要性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农业产业链拓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铝工业生态产业链的设计及其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出生态产业链的理论基础,进而构建出现代铝业生态产业链;并对铝工业产业链的上下游市场利益进行博弈分析,得出氧化铝和电解铝行业要形成战略联盟,提升整个铝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链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技术进步是关键。但是装备制造产业链条长而且内部关系复杂,因此要理清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是如何进行的,有必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加以剖析,在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产业链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机理图;探讨产业链上的技术进步机制和产品格局上的技术进步机制,从而为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201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其产业链的发展,而链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根本是利益。有效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能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其成员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利益分配不均或不合理,企业就会退出产业链,对产业链造成破坏。故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产业链的稳定是前提,产业链上各相关企业的利益分配是关键。本文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Shapley值模型,并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将风险分担、信息共享、技术创新、企业投入作为修正因子对Shapley值进行修正计算,建立了修正Shapley值利益分配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研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下游各利益相关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以求得科学、合理地利益分配方案,为解决此类产业链内各链节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