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雪白 《创新科技》2016,(12):59-61
南阳市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是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本文针对南阳市当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各区域进度差异大、管理体制落后、水资源利用率落后等问题,就此探讨建设举措,南阳市可从详实规划、健全法制、加强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下手,旨在形成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潘青松 《科技信息》2011,(7):272-272
本文分析了当前社区的两种不同理解,解析了城市社区的地域性特征及其与社区建设的关系,指出我国社区建设中许多问题都是由于社区建设过程中把社区简单理解为地域生活场所所致。认为当前社区建设应结合社区工作方法,采用偏过程目标的社区发展模式应对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以纠正之前对社区理解的偏误。文中具体分析了这一模式下的工作目标、方法、理念和工作者角色。  相似文献   

3.
胡丽 《科技信息》2012,(24):149-151
城市经济辐射区作为一个反映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经济地域空间,在其界定研究中,区域城市间的城市流强度作为反映区域城市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江西省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确定了各城市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及联系强度,并采用断裂点公式量化了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结果表明:南昌市为江西省的经济中心城市;江西省内各市县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各市县的主要联系方向呈现中心城市指向性和地域相邻指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南阳市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宜居城市概念的基础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城市宜居性综合指数,从城市自身发展基础和居民感受两个角度对南阳市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得出南阳市区整体宜居性水平较好,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交状况满意度、居民就业、公共空间建设等是宜居城市建设的薄弱方面,并提出了南阳市宜居城市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心城市、增长极的概念、内涵及"点-轴"理论,结合典型流域开发经验模式及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构建了淮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苏北地区及沿运河城镇轴等区域的中心城市评价模型.选取相应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运用中心指数测度淮安中心职能强度,结合SWOT分析和调查问卷分析,从地理位置、产业、经济、环境等方面,提出"三中心一极一带"建设下淮安市的战略选择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经济圈规划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武汉城市经济圈的现状:圈内经济总量占湖北省的一半以上,但与沿海地区三大城市经济圈的差距较大;中心城市武汉市已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但圈内工业化水平在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但城市体系的发育尚不成熟;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强。圈内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弱,且职能特色不鲜明,缺乏互补性;城市地域结构较为合理,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出了武汉城市经济圈的规划、建设初步构想,包括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和具体目标.论述了武汉城市经济圈规划、建设的措施与建议:成立武汉城市经济协调组织,实行经济协调制度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空间联系网络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层次化;加快市场建设,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完善城市体系,逐步做到区域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科技》2012,(2):F0003-F0003
2月27日,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师市党委书记、政委卢晓峰在石河子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大会上指出:石河子市做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迫切需要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发展模式、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8.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运用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聚集-辐射效应,取得倍增的乘数共赢结果,即使武汉城市圈内9市实现超常规的发展,还要带动省内其他地区共建全面小康社会.分理论选择.在全国的地位,对其认识和建设的策略四个部分,提出一心两翼中轴的空间模式,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域经济综合体,以及政府的作用与地位三大策略,以促使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市体系建设及河南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占仓  蔡建霞 《河南科学》2010,28(9):1189-1193
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心城市在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研究认为,中心城市具有就业、居住、要素集聚、支撑发展和辐射带动五大经济学功能.河南省已经处在城镇化高速推进期,中心城市体系建设面临重要任务:建设郑汴都市区,推动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建设新型城镇体系和特色产业城市、宜居城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建设郑汴都市区是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物流中心城市不仅是整个区域物流的枢纽,而且还具有对区域经济广泛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本文在分析各地物流中心城市定位的基础上,导出总体目标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进而探讨其开发模式,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主副中心结构是工业化中后期区域经济迈向成熟发展阶段的重要模式,开封向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标志着中原经济区"一主两副"(郑州为主中心、洛阳和开封为副中心)的框架结构基本形成;建设开封新兴副中心城市是带动豫东黄淮落后地区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需要;开封市具有区位交通、人文、劳动力等要素资源、郑汴同城化等比较优势基础条件,具有建设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巨大潜力;应着力探索高速化的跨越发展模式、差异化的特色发展模式、现代化的高端发展模式等3条新兴发展路径;积极推进郑汴同城化,着力打造"郑-港"、"郑-汴"、"汴-港"等3条轴带,构建郑汴港金三角都市区.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竞争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则是城市群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最终归宿,从我国城市群区域创新现状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分析了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权重,并论述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中心的定位模型——环渤海地区增长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增长极和生长轴两个基本概念出发,提出“轴线带能量最大化”的区域中心定位模型.基于模型的理论构架,对环渤海地区16个城市进行了增长极分析,并由此得出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市管县”体制是中国的一种主导性的行政管理制度。但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市与县经济差距的缩小,加上“市管县”体制缺乏系统配套的城市发展机制和人口政策的平台,该体制下的市县矛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行政区划管理中的最突出矛盾之一,“市管县”体制暴露了许多的弊端。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现阶段“市管县”体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改革“市管县”体制的构想,实行省直管县策略,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敦煌城市文化的发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土著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军事功能是城市文化原始形态的精神基因.其后的嬗变过程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城市功能层面上,敦煌城市从最初的单一军事功能发展到以商业贸易功能为主的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在城市发展逻辑环节层面上,敦煌城市文化完成了从城市到都市、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升级”,并由此引发了城市文化形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内外推动力,有效利用媒介传播,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是推动城市发展、构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河南整体文化形象已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与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力量,要打造"大中原"背景下的文化品牌系列,有必要培育一个以河南为区域文化中心的中部文化产业核心区,实施区域文化联动战略,而这个联动平台有必要依靠充分、合理的媒介传播策略来搭建。  相似文献   

17.
高菁 《科技信息》2012,(29):310-310,313
品牌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国际品牌的构建,它需要巨额的投资和漫长的品牌文化的培育与积累过程。成功的企业要想完成好品牌的建设,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挖掘和发挥“区域品牌”的魅力。区位品牌通过类似于“产地名+产品+特性”的格式,为某个地域的特定产品给予定性,并使这一定性受到广泛认可,从而自然地形成一种“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18.
茂名市城市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定位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坐标系中综合地确定城市坐标的过程.基于茂名市城市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的系统分析,提出茂名市城市定位为"世界知名的石化工业城市,区域性的管理、文化、经济中心,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城市,美丽的海滨旅游生态园林城市",并从南跨滨海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城市经营和城市规划管治等方面进行了发展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来,国家批准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央政府对两大城市群作为中部改革的探路者寄予了厚望。这项研究就是从战略定位的角度,来探讨该试验区如何在重点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合理地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进行有效的区域管理制度创新,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改革试验的着眼点在于中部思想解放、大胆创新。通过另辟溪径,来示范、引导和促进中部崛起及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施“公能”素质教育是南开大学办学的基本战略,是南开大学教育传统的精髓,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是实施“公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南开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秉承“公能”素质教育理念,发挥多学科整体优势,统筹相关各类实验资源,积极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探索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