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州黄溯初是怎等样人,知者渐少,一本专载浙江人物的大书,收录达一千多人,竟不及黄溯初。至于对他的评论,分歧就更大了。有人说他是“有功不居”的君子,也有说他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凡此种种,说明黄氏生平事迹已不彰于世,评论尤为困难。同邑后学自有责任加以发掘、整理与研究。早年,陈叔通曾为其作传,近来,亦见有专文记其生平行事,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但可惜语焉未详。兹就搜访所得,缀成此篇,挂一漏万,自所难免,有待来者之赓续,藉彰先哲之声名。黄溯初(1883—1945)名群,又名冲,原字旭初,后改溯初,以字行。原籍浙江省平阳县郑楼,父辈迁居永嘉县城(今温州市鹿城区)北门,故自号“朔门”。幼年习举业,十四  相似文献   

2.
1933年,黄溯初捐建温州师范学校开启了温州大学的办学源头,这对温州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黄溯初的教育想内容包括:注重发展基础教育、注重发展师范教育与注重发展高等教育。温州大学在秉承黄溯初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试论梁启超对中国图书文献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梁启超对中国图书馆学的贡献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和理论的发端,是受了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的深刻影响。在西学与中学、新学与旧学的斗争中,作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中坚的梁启超,是“新学”、“西学”的积极鼓吹者,在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也对推动近代图书馆事业起过重要作用。他生前,尤其晚年,潜心研究图书文献学,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论著。梁启起一生酷爱图书,他的饮冰室藏书多达3470种,41819册,且有不少珍本、类书。逝世后,遵照其遗嘱,这批书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并编有《梁氏饮冰室藏书目录》。梁启超的图书文献…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新民思想”评议朱苏南本世纪初,梁启超的思想,尤其是他的“新民思想”曾经风靡一时,梁氏被称誉为“言论界之骄子”。①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受了梁启超以“新民”为宗旨的启蒙宣传的影响,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胡适曾说,“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  相似文献   

5.
《论孟子》是梁启超的一篇重要遗稿。但自1983年公布以来,却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是梁氏阐释孟子人生哲学的一篇长文。在此文中,梁氏建构了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修养体系。这一体系既有对人性问题的形上阐发,又有对修养功夫的具体展开。他阐释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其子女具体修行,该文对于现代人提升道德修养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在近代史学界占据很高的地位,其史学研究内容也包罗万象。梁氏在继承乾嘉考据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扬弃,并吸收西方实证主义的思潮加以学习,将两者融合开创了梁氏的"新考证学":内容上,在史学目的方面求真资鉴,在史料方面正误辨伪,在史籍方面去粕留精;形式上,"新考证学"的"新"在于中西学的融合、传统的继承发展、敢于怀疑的精神。梳理与理解梁启超的"新考证学"对当今的史学研究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阅读学家。他提出的读书兴国、读书经世、选读与以写促读、阅读习惯与能力养成、古书辨伪求真等的理论与主张,是对我国古代阅读理论的继承、开拓与发展,对推动当时社会读书活动的开展,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今研究梁氏的阅读理论,继承和借鉴其中积极因素对营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深化阅读教学改革,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新闻思想与中共新闻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在他主持与编辑过的报刊中,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与观点与中共新闻理论或新闻政策有着深刻的关系与渊源,包括:梁启超的“去塞求通”思想与中共早期”的“启发民智”;梁启超的“耳目喉舌论”与中共“喉舌论”;梁启超的“政治家办报”与中共“政治家办报”的新内涵等等。  相似文献   

9.
白话文逐渐盛行于中国,虽然早在清末即以萌发,但真正盛行在五四前后期中.黄遵宪、胡适与陈独秀均为提倡者,而梁启超的文学风格自成一格,新民体与翻译兼汲取欧美、日本观点,也融入自由民主开放思潮,给后世白话文开启新局成为典范.而梁氏诗界、文学、小说三界革命的理论,更充实后代白话文学的内涵,提升为大众接收的文学表达形式,如今白话文已成为我国文学的主流,梁氏贡献实居功厥伟.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近代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也是近代法治主义的最早宣传者和鼓吹者。他的法治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系统总结,更是他在政治实践中对西方近代法治观念大胆接受和吸收的产物,是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结晶。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在当今仍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杰小说的探索道路钱英才许杰小说创作一开始是现实主义的,1921年还在五师的时候,许杰就宣称文学是表现人生的观点。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梁启超、胡适的影响。许杰读过梁启超1922年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沼之间关系》,他说:“特别是梁启超所谈的文...  相似文献   

12.
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化巨人,王国维与梁启超对待人生的态度却迥然不同。简单地说,就是王国维悲观而梁启超乐观。其中的原因既有他们的家庭因素、个人经历,更有在文化选择上二人的不同偏好。而王、梁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又决定了他们对文学功能的不同看法:王国维以文学为情感慰藉的良药,而梁启超则以之为新民的武器。  相似文献   

13.
梁差飞 《科技信息》2012,(6):190-190
引言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历史人物。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史学界一直把他视为反面人物,概以“千古罪人”定论。但近来重读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一书后,觉得梁启超当时对李的评价是中肯的,可以这样说李鸿章的结局就是时代的结局,我认为李鸿章非常有远见,但是缺乏对世界潮流的宏观视野导致了他虽然努力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4.
近代历史上首开献书之风的是广东二梁,其中一梁便是著名学者梁启超。他生前酷爱藏书,名其书室为饮冰室。搜罗搜集图书达四万多册,碑帖千余种。有《饮冰室藏书初目》十六册,著录其藏书书名、卷数、撰者、版本。梁启超精于史学、文学,擅长版本目录之学,是一位深有造诣的版本目录学家,然而他的藏书却少珍本、孤本,多为常见之书,时人甚觉奇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嬗变及其原因朱苏南梁启超作为著名的改良主义启蒙思想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颇巨。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坦言,自己在学生时代曾深受梁启超的影响。郭沫若则在《少年时代》里写道:“平心而论.他(指梁启超)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代言者.他的功...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前后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与思想探述骆顺森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创办报刊,主编杂志,鼓吹革命,推动立宪运动,提倡革命破坏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主张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来代替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他勤于写作,一代文风,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嫁给窑主黄二毛后,真像圈在笼子里的小鸟,心里憋屈得很。 在黄二毛看来,我该满足了。但他不懂我的心,我不是他的玩偶,我有我的思想.我有我的活法。我心里有一片净土,装着另一个他。我的梦.我的理想,都被黄二毛给我摧毁了。我真想冲着矿山大哭一场。  相似文献   

18.
梁氏变换下的非瞬时尺缩效应公式是不正确的,梁氏变换下,加速系仍然不是单一的体系,梁氏力学公式不可能是精确的公式。梁氏变换允许超光速体系存在,这又导致“信号的最大传递速度为光速”的假定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聂鑫森 《科技信息》2003,(3M):14-16
数十年来,我虽捉笔为文,但对那些有造诣的美术家却心怀钦服,黄铁山先生即是此中的一位。在潇湘五月的豪雨中,他的水彩画个展隆重开幕,《黄铁水山彩画》集亦随之首发,观者如堵,誉声如潮,足见他人格与艺术双重魄力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统儒家文化的解体,中国存五四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危机和生存意义危机,五四知识分子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新文化建设方案以解决这种危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是五四新文化建设的方案之一,它是梁启超在汲取东西方优秀精神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与创造,是一种人生意义的美学建构。它把传统儒家文化解体之后所导致的道德、知识和审美三个分离的领域重新融合在一起,使梁启超的人格理想建均得以实现,新文化建构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